扎根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2021-01-11陆群
陆群
[摘 要]京剧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京剧艺术中的脸谱、服饰、装扮等美术元素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两百多年来,在京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量优秀剧目,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德育精神,传承着中国人的精气神。把京剧艺术融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画一画、做一做、看一看中了解京剧,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关键词]京剧艺术;美术课堂;中华美育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3-0013-02
2018年8月3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提出了“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课题。作为美术教育者,应当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加强中华美育精神研究,肩负起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神圣使命。
京剧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是一种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为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京剧艺术中丰富多变的脸谱、装扮、服饰和美术息息相关,与音乐、文学相得益彰,共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大量优秀的京剧作品也传达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对学生普及京剧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和亲近经典,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学习中华美德,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我校2013年引入京剧艺术,成立了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让京剧艺术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视野中,通过专业学习和课程融合让学生认识京剧、欣赏京剧、热爱京剧、传承京剧文化,从而在少年儿童中普及了京剧文化,弘扬了中华美育精神。戏曲艺术中包含着大量的美术因素,装扮、服饰、道具、舞美等都属于美术创造范畴,把京剧艺术融入美术课堂,通过对其进行欣赏学习,是艺术形式的静态普及。
一、脸谱艺术,锤炼中国魅力
脸谱起源于面具,面具就是把图形画在别的东西上,然后戴在脸上。京剧中的脸谱图形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用夸张的手法在演员脸上勾画出不同的图案,在京剧表演中主要用于净角和丑角。脸谱图形主要分布在额头、眉毛、眼眶、鼻窝、嘴叉、嘴下等部位,每个部位的图案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法。脸谱色彩明亮丰富,但每张脸又都有一个主色调,这个色调也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红色脸象征着忠义、耿直,代表人物是“三国戏”里的关羽;黑色脸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白色脸表示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黄色脸代表勇猛、暴躁,如典韦。
我们将脸谱知识编成校本教材,在课堂中通过欣赏、创造让学生学习脸谱的基本知识。根据脸谱图形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分步骤的教学计划,从简单的三块瓦脸开始学习,逐渐学习画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等。学生要熟悉各种脸型的特点,认识京剧中相对应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临摹其脸谱,了解图案、色彩对于其性格的塑造特点。前期,我们主要让学生将脸谱画在纸上,能够熟练控制好颜料后,再让学生画在专门定做的纸浆面具上,这就形成了精美的脸谱作品。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戏曲爱好者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在国内外流行广泛,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脸谱来源于舞台,但现在在大型建筑物、商品包装、各种瓷器以及人们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将脸谱绘制在服装、水杯、收纳盒、学校的墙壁上,让脸谱艺术变成实用的艺术,装点生活,扮靓校园。
如今,脸谱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语言和美术表现形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艺术与生活的结合给传统文化赋予了当代的价值与意义,为现代化的生活构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空间。学生也在学习和绘制脸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
二、服饰文化,彰显中国特色
京剧服饰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种类繁多,图形、色彩丰富。京剧服饰是为了演出而设计的,有着夸张和美化的效果,很多服饰就是在生活原貌的基础上改变了形状,使其更具有表演性和装饰性。它的种类主要分为蟒、帔、靠、褶、长衣、短衣、帽子、鞋等,分别对应着不同身份和性别的人物。
在繁多的服饰中,我们选择了《霸王别姬》中的霸王、《贵妃醉酒》中的贵妃、《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铡美案》中的包拯、《嫦娥奔月》中的嫦娥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进行研究。我们让学生从服饰的式样、色彩、纹样的装饰上分析、学习,找出变化中的统一,让他们先用绘画的方式画服饰,在掌握了基本规律后,再用彩纸结合彩泥进行立体的服饰、配饰的创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我们还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京剧团的服饰,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京剧服饰的造型和艺术美,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这对于学生的创作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我们把服饰按部位和色彩、图案等进行分解,再融入相关的美术课中,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习京剧服饰艺术。例如,一年级《新花布 新衣服》、三年级《我设计的服饰》、六年级《印花布》等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欣赏京剧服饰,然后让学生画一画京剧服饰上的花纹,做一做京剧的服饰、帽子、头饰、腰带等。京剧服饰中的装饰纹样拓展到二年级的《相同图案排排队》、三年級的《对称美 秩序美》《动物纹样》、四年级的《鱼的纹样》《鸟的纹样》等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实用与艺术结合的美学思想中学习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单独纹样等图案的设计与应用。
之后,我们再结合脸谱艺术,让学生用服饰和配饰去装饰脸谱,制作京剧脸谱挂件,使京剧艺术中的中国特色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接受度。
三、京剧曲目,弘扬中华美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可以为我们在新时代认识和改造世界,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力量。京剧艺术在两百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大约五千八百余个优秀的剧目,传统剧目较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如《铡美案》《四进士》等剧目从各个角度反映着古代人们的生活,传播着中华美德故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享受;而新中国成立后编排的现代剧目《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再现了中国人与帝国主义列强勇敢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英勇历程,激励着中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校京剧团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出演《霸王别姬》《杨门女将》《智取威虎山》等经典曲目外,还根据地方的革命故事、社会主义建设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编排了具有教育意义的《雪峰颂》《猴年献瑞》《经典文化育童心》《魅力湖滨》等校园剧目,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认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能够增强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我们美术教师将经典剧目引入课堂,在《形形色色的人》《卡通 卡通》《老师和同学》《水墨人物画》等课中融入京剧艺术和校園剧目,挖掘曲目中的人文精神、德育精神,引导学生用独幅、连环画、绘本、泥塑的美术表现手法去表现戏曲人物、故事等,并模仿、编排简单的京剧片段,制作道具、服饰和舞台装饰,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美术表现形式引领学生学习和理解京剧艺术,学习中华美育精神。我们还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京剧美术作品展,将学生的泥塑、绘画作品和绘本故事书,在班级间和校园里进行展览和交流,让学生用自己最简单、最直接的美术表现形式去弘扬京剧艺术,传承京剧艺术中的美育精神。
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几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审美情感。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中华美学的深刻体验中,形成了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激发了学生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正以璀璨的形式向中国人民、向世界人民传达着中华美育精神,向世界传播着中国魅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通过京剧艺术与美术课程的融合,学生不仅清楚了京剧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还清楚了京剧艺术的独特创造、价值观念、鲜明特色。这样的课程既能深入挖掘京剧艺术中的讲仁爱、重民生、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又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扎根传统文化,弘扬京剧艺术中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艺术魅力,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华美育精神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提升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学习出版社,2018.
[2] 梁燕.齐如山论京剧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