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优化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

2021-01-11安长丽

文理导航 2021年2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安长丽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据思维主导位置,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面对教师所提出的教学问题,学生对于教学内涵的理解并不深入。教学中,笔者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优化数学教学方式,展开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特点;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单一化、流程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学教育的基本需求。全面落实数学教育的基本前提在于遵循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原则。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态度优化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锻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拓展数学思维。

一、活用信息技术,认知抽象概念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能力的小学生,教师应确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唯有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全面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计划才能以科学开放的方式进入到学生的视野当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在逐渐发展,在低年级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对于教学知识的“第一印象”影响着后续的教学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帮助其在观察、阅读的过程中快速掌握数学教育知识。针对学生“观察图像不学习知识”的认知特点,教师应从学生的直观思维入手,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结构,依靠直观的展示材料调动学生的认知意识。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在“直观性”这一特点上超过信息技术。

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厘米和米》的相关学习为例,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厘米和米的定义、换算关系发起教学工作,但如果利用理论生搬硬套,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打折扣。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问题,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案。在教学环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出一组图片:小明身高1米,一把直尺长15厘米,教室里的桌子高70厘米。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给出厘米和米的单位长度,此时,学生会主动回忆自己所观察的图片,并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加工,对厘米和米的应用范围产生一个初步的了解。在直观材料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记忆概念之后,教师可将图片中的米与厘米替换为cm、m两个单位,依靠不同教学材料的相互比对帮助学生形成对应的数学概念。在学生完成积极任务之后,教师可将不同的物象导入到多媒体材料当中,引导学生对有关材料的长度,宽度,高度进行测算,并帮助学生掌握米与厘米的应用范围,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必要能力。

二、发起交流活动,认知自身技能

全面掌握学生的技能类型与技能水平才能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以认知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已经无法满足相關教学要求,教师应导入多技能训练板块,针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素养,建立全新的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知数学知识。回顾当前的数学教育工作,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所掌握的数学技能缺乏认知,在参与教学活动之后,才发现自己某项技能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学生的数学技能根本无法得到提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数学教育更是如此,仅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是不全面的,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自身技能,才能更为全面的解读数学知识。教师可在数学教育环节发起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在应用技能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技能短板,从而针对相关技能发起针对性的训练。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发起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针对有关数学概念发起讨论活动: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大概念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将你的思考结论记录下来与同桌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起数学讨论的方式不同,对自身技能短板的认知也不尽相同。部分学生缺乏对应的数学经验,忽视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对于平行、旋转、轴对称等现象,其并没有在生活中进行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讨论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自身学习能力与积累能力存在短板。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常识,其会结合字面含义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大概念进行解读:平移是有关物体或图形的平向移动,旋转是物体的转动,轴对称则表示有关图形的对称状态。学生给出的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且其表述中存在着较多漏洞。当教师给出正确定义之后,学生会产生恍然大悟的顿悟感,并对自身的数学表达技能进行优化。

三、教师引导探究,认知科学知识

学生认知方式的改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全新的教育要求下,教师应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依靠丰富的教学经验,卓越的教学技能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小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当教师提出某一学习理论之后,学生会将客观生活、实践经验与教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而提出全新的学习框架。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起探究,依靠科学的教学模式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问题。

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教学为例,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有关于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图形的数学定义之后,教师可结合课后思考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发起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平行四边形呢?梯形呢?在利用量角器的角度进行测量之后,学生会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内角和相等都是360°。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可提出新的思考问题:如果有一个八边形要求你计算它的内角,你也要用量角器测量8次吗?并在黑板上给出五边形内角和、六边形内角和等内容,要求学生对其运算规律进行探究,在对数学关系进行推导之后,学生能够得出多边形内角和=(n-2)*180的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灌输,依靠学生的独立探究所得来的数学经验更为扎实。

四、丰富学科内涵,认知数学情感

认知活动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认知,更包含学生对于数学情感的认知。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在形成,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导入情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将对其未来理性思维的发展与学科成就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回顾当前的数学教育活动,部分教师虽然了解到了学生“直观认知”的学习特点,但受到教学要求的限制,相关教学工作依旧以教材中所给出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抽象理论的引导下,学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来解读抽象知识,面对教材中所给出的直观材料,学生并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加工。教师可利用数学文化故事、数学名人故事对学生发起教育活动,依靠优秀的数学教育思想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古今中外的数学文化,在对数学的发展历程形成一个深入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意识。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圆》的相关学习为例。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利用三角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图形与圆进行比对,要求学生依靠观察整理不同图形之间的形状关系。在观察之后学生会提出,正多边形的邊越多,它的形状就越趋近于一个圆形。此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解“割圆法”与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故事:刘徽通过对正多边形的探究,依靠“割圆法”逐步推导出了圆的结构,在数千年前,他用正七十二边形制造了一个标准的圆,是利用正多边形推演圆的特点的第一人。依靠数学名家故事的引导,学生的数学情感不断喷涌,其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接受数学教育。

五、导入学习经验,认知学科特点

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没有意识到数学教育的科学性,连贯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全新的数学教育活动当中,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解读数学内容。数学教育不是一个一往无前的过程,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回顾历史,依靠旧知识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新概念。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数除法》的相关学习为例,该章节主要针对分数除法的运算原则,分数除法的运算特点发起教学活动。针对除法这一概念,教师可及时导入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认知学科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首先针对整数除法发起运算练习,帮助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运算特点。在完成运算任务之后,教师可针对分数除法的运算知识发起运算教学工作。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导入相应的观察材料,使其在观察的过程中全面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整数除以小数、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在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在认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总之,以直观思维为认知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特点,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问题,教师应做好相关教学知识的联动工作,依靠不同教学内容的相互配合,对学生的技能、思维、学习意识发起针对性的训练。数学教育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依靠科学的教与快乐的学相互配合,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婷.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4):61

[2]梁瑞兰.遵循认知特点,强化指导方法——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J].学周刊,2016(29):172-173.

[3]高政华.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J].中国西部科技,2010,9(20):93+70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