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服炙甘草汤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2021-01-11王银娜孙艳玲黄培培郝秀梅刘晓菲王二放
王银娜,孙艳玲,黄培培,郝秀梅,刘晓菲,王二放
(洛阳市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冠心病是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近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另外,冠心病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如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处理,极易引发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1]。目前,西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多应用胺碘酮、美托洛尔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并获得普遍认可。本研究选取73 例气血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予益气养阴方联合西药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73例作对照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洛阳市中医院心内科一病区收治的14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73例,男39例,女34例;年龄49~69(57.6±7.2)岁,病程2~10(5.9±2.2)年;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31 例,房性期前收缩31例,交接性期前收缩11 例。观察组73 例,男40 例,女33 例;年龄48~71(57.9±7.4)岁,病程2~11(6.1±2.3)年;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期前收缩33例,房性期前收缩29 例,交接性期前收缩11 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研究意义。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2],并经冠状动脉CT、心电图等检查确诊;②经中医辨证属气血两虚证[2],辨证要点:心悸不安,气短自汗,面色不华,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结代;③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方案知悉,签署知情与治疗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②经临床诊断属贫血、过度劳累、酸碱失衡等引起的心律失常;③对本次治疗方案存在禁忌证;④合并精神疾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采取抗凝、降脂、扩张冠张动脉及抗心律失常等西医常规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685)口服,每次20 mg,2 次/日;阿司匹林肠溶片(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845)口服,每次100 mg,每晚服用;辛伐他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07)口服,每次20 mg,每晚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上海信宜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417)口服,初始计量为每次25 mg,2次/天,并于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益气养阴方药——炙甘草汤治疗,药方组成:炙甘草、生地黄20 g,麦冬(去心)、桂枝(去皮)、阿胶各15 g,人参、大枣、火麻仁、生姜各10 g。取上述诸药加入800 ml 清水中煎煮至400 ml,去渣取其清液,分早晚2 次温服,每次200 ml,每日1剂。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患者心悸、气促、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且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期前收缩消失;显效:患者心悸、气促、胸闷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明显缓解,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减少>80%;有效:患者心悸、气促、胸闷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期前收缩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8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或加重,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期前收缩次数减少<50%或次数增加。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另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7.0 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3.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6例发生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4例头晕、头痛,1例窦性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7%;对照组有7 例发生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4例头晕、头痛,2例窦性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1%。两组不良反应均于对症处理后缓解或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7,P>0.05)。
4 讨 论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导致该类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对该类患者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残疾率、死亡率,一直是临床重点研究课题[3]。目前,应用抗凝、降脂、扩张冠状动脉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但该类药物可能会发生相关的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加重病情,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低。近年来,中医药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研究中取得了较好效果[4]。
中医将冠心病心律失常归属于“心悸”的范畴,认为是因外感或内伤,致使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瘀阻滞,心脉不畅,引发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惶不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辨证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虚者多为气血两虚,致使气血失和、心神失养;实者多为心脉瘀阻,致使心脉不畅、心神不宁,治当以补益气血、滋阴复脉为主,活血化瘀为辅[5]。炙甘草汤是中医益气补血、滋阴复脉之名方,是由炙甘草、生地黄、麦冬(去心)、桂枝(去皮)、阿胶、人参、大枣、火麻仁、生姜所组成,方中炙甘草为主药,甘温益气、缓急养心,辅以人参、大枣可共补心、脾之气以滋气血生化之源;生地黄、麦冬、火麻仁、阿胶可滋心阴、养心血而使脉道充,桂枝、生姜可温阳通脉而使血气疏通,诸药合用,可共奏补益气血、滋阴复脉之功效。中药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并用可相互协同,达到标本兼治、提升疗效的目的[6]。
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炙甘草汤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且未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