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19年我国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以上事故统计分析

2021-01-11韦婷艳李青黄荣添刘泽宏蒋培佳

云南化工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伤亡人数重大事故起数

韦婷艳,李青,黄荣添,刘泽宏,蒋培佳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化工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化工产品中绝大多数是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15年天津瑞海国际物流公司 “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65人死亡,8人失踪,798人受伤,386栋建筑物被毁,直接经济损失68.86亿元;2019年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导致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1]。由于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事故后果严重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学者从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发生环节以及地域等方面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找出事故发生规律和特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可行有效的预防对策和建议。如:吴宗之等人对20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特点以及规律,对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与监控提出了对策和建议[2]。杜红岩等人对2012年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事故的统计,得出重特大事故有 “小概率、后果大”的特点且上升态势的结论[3];李健等学者分别对我国2011-2013年、2001-2013年、2010-2015年、2013-2019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针对统计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措施[4-7]。这些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研究,大多对某一领域或所有事故等级进行分析,而针对较大等级以上事故的统计分析较少,较大事故以上事故有经济损失大、伤亡人数多、破坏性强的特点。因此本文针对较大事故以上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中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网、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网、中国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官网,收集2013-2019年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以上事故,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事故总起数、伤亡人数、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和具体时间段、发生的省份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其中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1 危险化学品事故总体情况

根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调查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2007)中将事故等级分为四类,分别是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以及特别重大事故。本文就较大事故以上的事故进行分析,即事故造成3人以上 (含3人)死亡或者10人以上 (含10人)受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000万元以上 (含1000万元)[8]。根据中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网、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网、中国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官网公布的事故数据信息,对我国2013-2019年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以上等级事故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据不完全统计发现,较大事故以上共有224起事故,其中较大事故192起,重大事故23起,特别重大事故9起,死亡人数达1715人,受伤人数达3839人,平均每年发生27.4起较大事故以上事故,平均每年死亡人数为245人。

1.1 事故起数的统计分析

由图1可知,2013年至2015年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居高不下,说明较大事故以上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016年至2017年出现大幅波动,2016年事故起数达历史最低。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和改进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工作,出现危险化学品形势转好的局面。2017年出现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反弹,达到最高42起;随后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以上事故起数出现回落,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图1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发生起数随年份的变化趋势

1.2 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起数的统计分析

由图2可知,2016年危险化学品企业未发生重大事故,且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基本符合国家 “十三五”规划中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目标。但是较大事故发生起数占的比重最高,2017年达到峰值37起,随后下降,大趋势与国内发生事故起数趋势相同,这表明我国的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图2 2013-2019年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情况

1.3 事故伤亡人数的统计分析

由图3知,2013-2015年的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有上升的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主要是因为天津港 “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165人死亡,798人受伤。由此可见,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重要性和紧迫性。2016年未发生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伤亡人数降至最低;2017年发生的42起事故中,37起为较大事故,较大事故数量的变化跟伤亡人数成正相关,2019年伤亡人数再次升高,原因是2019年发生2起特别重大事故,分别是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和山东济南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 “4.15”重大着火中毒事故,说明重特大事故是影响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图3 事故伤亡人数与年份统计图

2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间的统计分析

2.1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月份的统计分析

由图4知,12~2月份这段时间发生事故起数较少;3~8月份是我国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以上事故的高发期,占全年事故的58.5%,说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3~8月份正值我国的春夏之际,也是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销售、使用的高峰期,在持续高温的影响下,人的烦躁心理就越明显,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因为人为的误操作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炎热天气可以使各种易燃可燃的气体、液体挥发,影响各种设备参数变化、反应过程指标变化、危险化学品其他物理性质变化,还可能给储罐、压力管道、带压设备的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图4 2013-2019年各月份较大事故以上事故数

2.2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由图5知,不同的时间段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以上事故的起数有所区别,也有一定的规律特点。由图5可知,一天当中8∶30~10∶30是发生事故起数是最多的,14∶30~16∶30、10∶30~12∶30、6∶30~8∶30这三个时段发生事故起数相对较多,其余时段发生事故起数较少。

8∶30~10∶30时间段发生事故最多主要原因是职工刚上班一段时间,尚未完全投入状态,误操作可能性较高;14∶30~16∶30、10∶30~12∶30、6∶30~8∶30这三个段是发生事故起数较多的时间段,上下班前后的时间,人员容易出现精力容易不集中、疏忽大意等情况。

图5 2013-2019年各时间段较大事故以上事故数

3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环节的统计分析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 [2014]第13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45号令,2013.12.7)、《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66号令,2006)与相关的文献,危险化学品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有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经营、废弃物处置等六个环节[9],在各个环节中均存在发生事故的潜在风险,一不小心容易酿成大祸。

由表1知,生产环节发生的事故起数最多,占到总起数的77%,其次运输、储存环节,分别占到了12%、7%,较少的是使用、废弃物处置环节。生产、运输、储存环节死亡的人数较多,特别是生产环节,死亡人数达到1059人,占62%。主要是因为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较复杂,反应放热,使用的仪器设备较多,使得事故发生危险性、伤亡的人数高于其他环节。

表1 事故发生环节与死亡人数统计情况

4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类型的统计分析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有一种或者多种危险化学品或危险化学品能量意外释放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污染的事故。一般划分为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中毒或窒息事故、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事故六大类[10],由于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指的是气体或者液体发生一定规模的泄漏,且没有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本文统计的较大事故以上事故没有包含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由图6知,在2013-2019年的事故类型统计中,主要以爆炸、中毒窒息和火灾为主。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许多反应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爆炸、火灾事故发生的风险;其次中毒窒息事故发生频率也极高,占到了40%,这是因为许多危险化学品有毒性、挥发性,加之中毒窒息事故往往没有明显的征兆,一旦设备设施不可靠,发生泄漏,就很可能威胁生命;而灼伤事故等其他事故虽然发生次数相对较少,但也应该引起重视,避免这种事故发生。

图6 2013-2019年事故发生类型分布图

5 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省份的统计分析

由表7可知,发生事故起数较多的省份,其伤亡人数一般都是较高的,呈正相关。比如江苏和山东。天津出现一个伤亡人数的小高峰,主要受到天津港爆炸案的影响。发生较大等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较多的有河北省 (24起)、河南 (11起)、江苏 (18起)、山东 (35起)、陕西 (10起)、浙江 (11起),这六个省份发生事故起数均在10起(包括10起)以上,其中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的GDP排名前十,原因是众多工业园区分布在这些省份及附近,使得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应该对这些省份进行重点防控。

发生事故起数在5起到10起之间的省份有安徽 (5起)、广东 (8起)、贵州 (5起)、湖北 (9起)、吉林 (5起)、辽宁 (9起)、内蒙古 (6起)、宁夏 (5起 )、山西 (7起)、四川 (7起)、新疆 (5起),东部地区部分省份与发展水平相当的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较好,发生事故起数相对较少;西北和西南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生产管理经验和设备,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使得事故发生起数处于较高水平。发生事故起数低于5起事故的省份有北京 (1起)、福建 (4起)、甘肃 (4起)广西 (3起)、海南 (1起)、黑龙江 (4起)、湖南(4起)、江西 (4起)、青海 (2起)、上海 (3起)、沈阳 (1起)、台湾 (3起)、天津 (2起)、云南 (4起)、重庆 (2起)。各省发生较大事故以上事故起数较少,主要受工业园区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各省相关规定等因素有关。

图7 各省份发生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统计图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从事故起数和事故等级上看,较大事故占的比重最多,事故起数较多的情况下,伤亡人数呈正相关。重特大事故发生起数较少,但是这两类事故发生的结果是最惨重的,特别是天津港爆炸案,对全年的伤亡人数的占比是极高的。这表明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从时间上看,3~8月份是我国危险化学品较大事故以上事故的高发期,占近年事故的58.5%。12~2月份这段时间发生事故起数较少;一天当中8∶30~10∶30是发生事故起数最多的时段,其次是 14∶30~16∶30、10∶30~12∶30、6∶30~8∶30时间段,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这些关键时间段的安全监管。

3)从事故发生环节和事故类型看,生产环节发生的事故起数最多,占到总起数的77%,排在第二、三位的是运输、储存环节,分别占到了12%、7%,最少的是使用、废弃物处置环节。事故类型主要以爆炸、中毒窒息和火灾为主,爆炸事故发生结果最为严重。危险化学品企业应该特别重视本企业的生产、运输、储存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4)从地域上看,经济实力越强,化工发展越迅速,发生的事故发生起数相对较多,因为工业园区多分布在这些省份及附近,而且生产工艺复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应该对这些省份进行重点防控。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化工生产不能盲目追求生产利益,忽视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续加大对安全资金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风险的辨识和把控,稳中求进,推动当地化工行业的发展。

6.2 预防对策

通过对2013-2019年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发生较大事故以上事故的统计分析,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预防对策,为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1)健全法律法规。填补安全监管立法空白,完善现有机制,违法必究;企业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本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 “三违”。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高市场准入制度,对落后工艺、装备、产能,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严肃整改,减少企业存在潜在风险;对应用 “五新”企业,要积极引导,设计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替换危险性较高的危险化学品物料或者工艺,严格监控生产的全过程;加强企业的隐患排查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对重点环节、重点时间、重点部位、重大危险源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完善监测预警机制,降低较大事故发生的概率,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的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3)加大改革创新制度,加快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发,危险化学品企业的风险评估与管控、装置设备的检测预警系统,以及应急救援过程中装置设备的研究,运输过程的设备本质安全化设计、人员安全行为的自动识别系统等。

4)加大高质量人员的培养,促进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一是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强化专业技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将所学安全理论知识投入为保护企业安全生产、人员生命安全的事业当中去。二是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养,加大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和体能训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现场处置能力,在救助他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减少事故带来的后果。三是对企业人员的培养,安全无小事,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保驾护航,强化安全红线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应急演练,加强对作业流程、岗位应急救援知识的学习,按章操作,减少人员出错或误操作的概率,减少事故的发生,或在事故发生时有一定的自救能力。

5)完善应急评估体系建设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废弃物处置等环节的信息实时、动态共享机制,推进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健全社会监督制度;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做到一方有难,及时救援。

猜你喜欢

伤亡人数重大事故起数
国家森防办:一季度全国森林草原火灾起数较往年显著下降
去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5.5%
沙基惨案伤亡人数考辨
应急管理部发布2月份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全国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同比均保持下降
2015年各省区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安监总局:前四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致7385人死亡
阅读理解两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伤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