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GDP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01-11
一、前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做了一个整体定位,即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在要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城市,北京市GDP的总量一直处于逐年增长状态,但GDP增长率的增长态势只持续到1994年。从1994年开始,北京市GDP增长率出现了波动,而在1999年发生的一次波及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使得北京市GDP增长率跌到谷底。但是,北京市 GDP 总量于2000年再次加速增长,同时GDP增长率波动上升的趋势维持到了2007年。然而,自2008年起,北京市GDP增长有一个大幅放缓。为了形成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目标,在北京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分析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北京市GDP的增长,影响程度又是怎样的,十分重要。
二、北京市经济状况的理论分析
(一)GDP总量及增长率
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19》的数据,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规模自1991年起逐年增加。2018年已经达到30320亿元,是1991年的50.63倍。GDP增长率在2010年以前有较大波动,波动最大的一年是2008年从14.4%下降到9%。虽然GDP增长率在2010年以后逐年下降,但是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北京市GDP同比增长6.6%,仍然实现了当年6.5%左右的年度预期目标。
(二)产业结构
自1991年开始,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升级,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逐渐变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呈现出飞速成长的态势。根据图2,第一产业在北京地区GDP中的占比逐年减少,到2018年只占0.4%,且第一产业产值的总量自2011年起也是逐年减少的状态。第二产业在北京地区GDP中的占比同样逐年减少但产值仍然在增加。而第三产业在北京地区GDP中的占比从1991年的43.9%逐年上升,到了2018年,第三产业产值已达到24553.6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81%,且该产业从业人员相比总就业人数的占比已达到81.6%。可以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已经从“二、三、一”逐渐转变为“三、二、一”,同时劳动力也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逐渐流向第三产业。
图 2 北京市GDP构成折线图 单位:%
(三)消费、投资及货物进出口
图 3 北京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居民消费水平折线图 单位:元/人
消费需求既可以直接打动经济增长,同时消费也作为一个中间环节推动投资、出口的增长继而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在经济学中,一般认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根据图3,自1991年以来,北京地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居民消费水平都在持续稳定提高。其中,2018年北京市社会劳动生产率达244067元/人,比1991年增长了25.70倍;2018年北京市居民消费水平达57587元/人,比2001年增长了27.81倍。此外,北京地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幅度,说明消费具有滞后性的特点。从增速来看,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的经济比较有活力,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投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因为,投资在短期内会形成巨大的需求,在长期还可以增加社会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增加又会继续促进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出口可以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同时国际市场的竞争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而进口可以使国内的产品生产突破资源的束缚,加快技术的更新进程,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经济市场的开放,不仅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主体数量迅猛增长,而且货物进出口额持续上涨。2018年,企业出口额达7417025万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出口额达4951914万美元;企业进口额达33825601万美元,其中国有企业进口额达26003223万美元。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与样本选择。西方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因为适度的通货膨胀会刺激企业生产,同时会改变人们的观念从而刺激消费,而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就是货币的发行量。所以,在分析北京市GDP增长率时,也要考虑到货币发行量的影响。
再结合上文的理论分析,本文选取以下六个因素作为模型自变量,将北京地区GDP增长率作为因变量,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其中:Y为北京地区GDP增长率;
X1为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
X2为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
X3为最终消费增长率;
X4为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
X5为货物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率;
X6为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增长率;
μt为为随机误差项。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是1991到2018年北京地区GDP相关的数据,各指标均用环比增长率表示。本文用于分析的相关数据全部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网站。
(二)模型的估计。利用Eview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模型回归方程如下:
(三)经济意义检验。模型的估计结果说明,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北京市当年的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每增长1%,北京地区的GDP会增长0.29%;当年的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每增长1%,GDP会增长0.451%;当年的消费增长率每增长1%,GDP会增长0.13%;当年的投资增长率每增长1%,GDP会增长0.028%;当年的货物进出口增长率每增长1%,GDP会增长0.013%。也就是说,这些变量均与GDP增长率正相关,这与经验判断及上文的理论分析相一致。
但是,变量X6的系数符号为负,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的M2增长1%,北京地区的GDP会减少0.06%。由于货币发行量是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温和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这一变量的估计是与理论分析结果相悖的。
(四)统计检验。拟合优度检验:该模型可决系数R2=0.985,修正的可决系数=0.981,说明样本回归直线可以对北京地区GDP增长率变化的98%以上做出解释,说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高。
t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X1、X2和X3对应的t值绝对值大于临界值,即这三个变量对北京市GDP增长率的影响显著。而X4、X5和X6的t值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这三者对北京市GDP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
(五)研究结论。第三产业对北京地区GDP增长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长率每增加1%,GDP增长率将增加0.451%。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北京地区GDP总量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第二产业和消费需求对北京市GDP增长率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率每增加1%,GDP增长率将增加0.29%,这说明第二产业同样是北京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北京地区已经逐步转变为服务主导型经济;消费增长率每增加1%,GDP增长率将增加0.13%,这说明消费需求对北京市GDP总量的增长也具有显著作用,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能忽视,根据理论分析,北京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较高且逐年增加,因此在判断消费对GDP的影响时需要进一步考虑物价水平这一因素。
此外,模型结果显示,投资、货物进出口以及M2对北京地区GDP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但从前文的理论分析中得到,这三个指标均会对GDP增长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推测可能是由于该模型数据的搜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该模型在理论和现实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间。
四、结语
(一)协同京津冀交通网建设,加强经济互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会受到公路、铁路等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认识到交通在经济建设上的重要程度,通过加大对城市间公路及铁路建设的投资,实现对京津冀交通网的全覆盖。同时,通过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运能的有效利用,建设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两小时经济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北京的辐射效应从而进一步促进三地的区域经济发展。
(二)改进第二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环境共治优化发展。第二产业仍然是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应更加注意环境保护问题,我们需要促进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快速进入绿色发展模式。
(三)在控制通货膨胀率的基础上促进消费。消费对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样非常明显,但不能忽视物价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够加快经济发展的脚步,但是仍然应该采取手段去控制通货膨胀率,以免过高的物价水平给百姓的正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