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分析
2021-01-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世界对外投资第二大国,人民币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并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国际间合作逐渐从贸易导向转变为投资导向,传统贸易方式驱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已经出现示弱趋势,开始初步探索投资驱动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发展方向。“一带一路”发展布局不仅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丰富发展思路,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全新发展契机。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以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促进作用为理论依据。其中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由于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长期性质的经济活动,可以在一定时序期间不断增加人民币海外资本存量,并从融资、资金使用、资金回笼过程不断发生的货币兑换加速人民币使用的频率和范围,降低持有人民币的风险和成本,使其在国际资本流通过程中逐渐发挥重要职能。间接作用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我国的贸易地位得以提升,人民币在贸易过程中逐步得到重视。
VAR模型作为重要的经济分析和预测方法,主要是针对选取的内生变量可能受到自身以及其他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影响建立起的模型。方差分解分析是针对VAR回归分析所做的进一步结构性分析,能详细具体表示出不同结构冲击引起内生变量的变化幅度,并表示出一定时序期间影响程度的变化情况。
二、文献综述
对外直接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的起步研究主要是针对较高的资本项目自由化程度有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从而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积极影响。
肖丹丹和范爱军(2009)主要从以下角度叙述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首先是他们提出了用货币流通量作为货币国际化衡量标准,而对外投资活动是提高本国货币流通的重要方式;其次对外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壁垒对进出口造成的影响,对稳定币值有一定积极影响,为货币国际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姚枝仲(2012)提出想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首先满足对外净投资这一必要条件,再从货币“可获得”、“可交易”、“可兑换”、“可投资”方向努力实现货币国际化。张敬之(2014)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了本币在国际结算过程中计价和流通使用频率。
三、对外直接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实证研究
(一)变量指标选取
通过阅读文献,综合考虑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获得性,目前国内针对外直接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中,将对外直接投资(FDI)、人民币国际化(InterRMB)、国内生产总值(GDP)、贸易进出口(IM、EX)、汇率(Rate)、通货膨胀率(CPI)、外汇储备(FR)经济因素引入模型。
(二)数据来源
对外直接投资(FDI)。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投资公报》。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InterRMB)。衡量一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在国际上并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国内比较认可的人民币国际化评级指标是境外存款数额,目前我国境外存款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其存款余额可以近似替代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指标。数据来源于《香港金融数据月报》。
国内生产总值(GDP)。本文需要与其他数据相匹配的GDP月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采用了“二次函数——与和相匹配”插值法将相对低频的季度数据转化为较为高频的月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人民币汇率(Rate)。本文采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兑美元月度汇率。
通货膨胀率(CPI)。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进口(IM)与出口(EX)。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官网。
(三)简单数据处理
本文针对2013年1月-201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包含72组数据指标,能保障模型客观准确。但月度数据通常会由于季节循环而表现出季节规律,为了剔除这种季节性变化对数据自身规律的影响,运用Census X12对选取月度数据进行季节性调整,尽可能还原数据客观规律。
考虑到消费价格指数(CPI)以及人民币汇率(rate)可能受到异方差影响,本文在实证研究前对其进行对数化处理。
(四)VAR模型建立
1.ADF根检验
为保障应用于VAR 模型的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平稳性,首先将经过简单处理后的研究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不设置差分次数条件下仅有对外直接投资(FDI)和贸易进口(IM)两个变量首先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对于不平稳的其余各变量至少存在一个单位根,需要进一步检验。接下里选择一次差分做单位根检验,这时除外汇储备(FR)以外所有变量ADF值均小于“1%level”对应的临界值,即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ADF平稳性检验。最后针对未通过一次差分检验的外汇储备进行二次差分单位根检验,也均在5%、1%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
2.VAR模型建立
选择 VAR 模型的建立,主要是考虑到货币的自身以及其它外生变量的共同作用情况。可构建如下VAR模型:
α0、β0、β1、βk是待估参数,µt是随机扰动项。
想要运用VAR模型准确全面反映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恰当的滞后期选择至关重要,一般用AIC准则、SC准则来确定最优滞后期,经过多次尝试变量滞后一期的AIC、SC数值均小于滞后两期数值,因此确定最优滞后期为一期。所得到的回归结果:
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受到自身上期发展水平影响最为明显,影响程度达到0.8以上。通过回归方程系数正负可以初步判断出FDI、GDP、IM、FR与人民币国际化是正相关关系,其中GDP、IM、FDI对于被解释变量还有较强的解释性。CPI、EX、Rate的回归系数为负,进一步可以理解为这些变量发生正向变动将对被解释变量带来反向变动。
3.VAR稳定性检验
虽然已经利用VAR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但如果回归模型存在不稳定性,则将影响模型中得出的结论。AR根方法是对进行完VAR回归的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的重要方法,如果模型根的倒数均小于1并且所有单位根都在单位圆内,则模型稳定性检验通过。
通过计量软件检验全部单位根落在单位圆内,可以确定模型的稳定性,选取变量的稳定关系长期存在,可以对回归结果进一步分析。
4.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分析主要用于考察VAR模型中各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深度,方差分解可以将人民币国际化、通货膨胀、出口、进口、对外直接投资、外汇储备、国内生产总值、汇率变化对于被解释变量在一定时序期间影响程度进行具体呈现。
经过分解可知,人民币国际化标准差的绝大部分被自身承载,虽然自身承载不断减弱,但持续到第10期仍然起到主要作用。其他变量中GDP、FDI、EX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程度位于第二梯队,这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FDI,影响强度从0.15%持续增加到22.14%实现150倍的跨越增长,FDI逐渐成为考察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指标。另外通货膨胀率、进口、汇率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解释力度稍有增加。
四、政策建议
(一)转变投资主体,活跃对外投资市场
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相对轻松地实现在海外的重组并购和经营活动。而广大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金融服务、贷款优惠措施、行政审批复杂缓慢等诸多因素,不能顺利走出国门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注入新鲜血液,在规模和效益上均制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影响。国家应该在兼顾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扶持中小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使得最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在投资中扮演起重要角色。
(二)改变投资结构,利用投资促进贸易
西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早,发展模式相对成熟,相比而言当前我国仍是以获取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初级发展思路,所投资的产业与本国生产相关性较低,并没有发挥出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本币计价对外贸易的作用。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有能力的生产性企业进行与经营相关性高的对外直接投资,以投资促贸易,进而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把握发展机遇,区域化带动国际化
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到“亚投行”建立,国家不断进行着扩大开放的长远布局。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提高跨国合作水平,通过优势互补来更好满足东道国已有的需求并催生新的需求,中国用全新的发展思路积极转变进入停滞期的经济全球化模式。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理念的认可与参与,人民币具有逐步成为区域型货币的发展趋势,为全面实现国际化迈出坚实一步。
五、结语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各宏观经济因素,选取了相关性较高的多项指标,进行VAR模型实证分析。为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实证结论选取了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分析核心,最终回归得到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长期的正向促进作用。
我国资本的积累伴随着经济体量的提升而得以不断扩大,但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充裕的资本积累并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充分条件,还需要我们在“走出去”水平和效益的不断提升的新时期,推广人民币在境外投资项目支付和流通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