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泌尿道感染的中医认识

2021-01-11刘岗周莎莎詹华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病机膀胱

刘岗,周莎莎,詹华奎

(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从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看出[1]:尿路感染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91%,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产生抗药性在近年来明显增加,导致该病的复发率亦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增加了尿路感染治疗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反观中医药治疗不仅有确切的疗效,产生的副作用少,而且治愈后的复发率也较低,远期来看,疗效可观,对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亦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近几年治疗尿路感染临床观察及相关基础研究的文献报道对中医药在防治泌尿道感染的现状进行总结。

1 中医对尿路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

泌尿道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尤其是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上感受单一病邪或某一脏腑受累的情况少见,多以虚实夹杂常见,以本虚标实为主要表现。因中老年女性在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对象中占有多数,又常因劳累而诱发,故中医学一般将反复发作性泌尿道感染归为"劳淋"范畴,由此可见虚症是此类疾病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兼夹湿热、气郁、瘀血证等。焦安钦教授[2]认为:淋证的治疗应察别淋证类别及证候虚实,再针对标本缓急、病机确立治法,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标本同治,益气养阴清利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柳教授[3]从脏腑病证的角度认为足太阳膀胱病变与手太阳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异常是难治性尿路感染发病中的重要因素,而后者往往易被忽视,正是由于大家常忽视这两种机制的同时存在,故使淋证久治不愈,迁延反复,形成顽固性淋证。何立群教授[4]临证时将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归因于湿热熏蒸,湿郁化热,重浊之邪难以除去,且湿热之邪煎灼津液,阴伤气耗,终致气阴两虚。徐崇年教授[5]认为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常反复发作,还与免疫相关,其证常表现为体虚证实,故临床上应在辨明虚实的基础上,除了祛邪的清热消炎法外,若见肾水亏虚,或肝肾两亏者,着重补阴,脾肾阳虚者应予健脾温肾,在调整阴阳机体偏胜的基础上再用清热、消炎、利尿、渗湿的药物,则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孔薇教授[6]提出本病发病及复发的根本原因是肾气虚,肾虚加之复感湿热邪气,日久损伤脾肾,正气愈虚。王小琴教授[7]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劳伤过度、多产多育、久淋不愈等耗损肾气,进而湿热之邪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其主要病机当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正虚邪恋则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根据上述学者所提出的论点,我们可以将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大致概括为本虚标实:脏腑气机失调,气、阴、阳亏损为本;湿热、气郁、瘀血内阻为标[22]。

2 中医药辨证论治

2.1 证型分类

尿路感染在中医上归属于淋证的范畴,根据临床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分为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大类[25]。热淋以尿道赤涩为主,血淋以尿血见著,石淋以尿有沙石、甚突然尿液中断、小腹绞痛为主;气淋伴有情志不舒时加重;膏淋见小便混浊如脂膏;劳淋多见于淋证日久,迁延不愈,致机体气阴亏虚,病情反复。从证型上来看,以湿热下注者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肝气郁结。

泌尿道感染作为医学上的一种常见病,随着对其病机的不断探索,历代医家对其治疗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最常用的如中草药与中成药,近年来对针灸、推拿、坐浴等外治法的研究更加拓宽了尿路感染的治疗思路,同时在饮食方面的辅助治疗亦不可或缺,《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根据中医学对"淋证"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临床常见证型为湿热下注证、肝气郁结证、脾肾气虚证、湿瘀互结证等,由此产生清热利湿通淋、疏肝理气通淋、补肾健脾通淋、利湿化瘀通淋等治法。

2.2 治疗概况

2.2.1 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金匮要略》[8]提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令淋秘不通",认为淋证病机为"热在下焦",《证治准绳淋》提到"淋病必由热甚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由此可见,湿热为淋证关键病理因素。若其人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之品,以致湿热内生,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内蕴湿热,热袭膀胱,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则为淋证[23]。治疗当清热利湿通淋,常用方剂有八正散,四妙丸,清心莲子饮等。

乔蕾[9]等用八正散加减联合抗生素将收治的74例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基础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八正散加减方,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张文婷[10]等对银花泌炎灵片的基础研究证实银花泌炎灵片在抑菌、消炎、利尿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且与现代抗生素相比,传统抗菌中成药银花泌炎灵片在长时间使用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方面更具优势。

2.2.2 疏肝理气通淋

肝者,调畅一身之气机,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滞而不行,郁而化火,致膀胱气化不利,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方剂有沉香散、逍遥散等。

刘文泓[11]等将肝郁气滞型泌尿系感染8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理气通淋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并且血清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王利秀[12]等选取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近一年的门诊及病房病例进行筛查,选取个案报道。结果表明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尿路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2.2.3 补肾健脾通淋

脾肾为先天、后天之本,二者密不可分,互根互用,当今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易损伤后天之本,泌尿系感染急性期失治误治后,迁延不愈,久病耗损肾气,此类多属劳淋[13],《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曰:“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证治要诀》亦云:“劳淋,病在多色,下元虚惫,清浊不分,肾气不行,郁结而为淋。”病机属本虚标实,治当以益肾健脾,通淋祛邪并举[24]。

马新英[14]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例,治疗组先予自拟清热解毒调肝中药口服,尿菌转阴或尿常规连续2次正常后改用自拟补肾健脾活血中药口服,对照组根据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药敏感试验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4 利湿化瘀通淋

久病多虚、多瘀,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力助血运行,血行滞涩,因而致瘀,血不利则为水,湿瘀互结,影响膀胱气化,发为淋证[15,16]。

马鸿杰教授[17]擅从瘀论治复杂性尿路感染,临证多用《伤寒论》桃核承气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相关药理研究亦证实了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有效的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延缓肾组织纤维化[18]。

2.2.5 针灸及其他疗法

针灸属我国传统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针刺治疗的不断进步,针灸在内科疾患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尿路感染的方法有针灸并用、针药并用、针灸配合中药坐浴[19]。温针灸对于阳虚偏寒证型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刺络放血法尤适用于实热证,单用灸法在治疗糖尿病性神经性膀胱炎方面优于常规针刺治疗[20]。谭维选等[21]用针灸联合八正散加减治疗尿路感染伴急性尿储留收到较好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八正散具有抗炎,加强膀胱收缩的作用,针刺能够增强膀胱张力,二者一收一放,更有利于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3 目前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中医药对治疗尿路感染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性日益增加,中药的使用减轻了这方面的压力,而且诸多临床观察显示,中药的疗效异常显著,不管是单纯性的尿路感染,还是复杂性尿路感染,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治疗的标准缺乏统一性,个体用药差异比较大,且针对泌尿系感染的相关指南较少,在治疗方面,各类专家共识大都以抗生素为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而对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少有提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当引起人们的反思与警惕[24]。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一步认识到中药在对整体治疗上的优势,各类的临床观察亦证实了这一点,因此,中医药对于补充抗生素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共识具有积极意义,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泌尿系感染的治疗难点在于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尤其是针对复杂性尿路感染,但是中医药在减少耐药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药联合抗生素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在看到中药疗效的同时,也应加强抗生素的规范应用机制,避免将来无药可用,总结中医药治疗泌尿道感染的经验,顶层设计与基础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促进中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病机膀胱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膀胱镜的功与过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