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果分析的风险干预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1-11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452370任苗会
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452370)任苗会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分娩后无法建立正常自主呼吸状态,诱发患儿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等一系列病理或生理性疾病[1]。基于因果分析的风险干预主要对潜在或现有的护理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将护理风险进行有组织且系统化地避免或降低其发生概率,保证窒息患儿的生命安全,进而避免对其产生的不必要危害及家庭经济损失[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量估算选用分层多级抽样法,依据拘束抽样公式N=[Uασ/δ]2公式,U为检验水准α对应的U值,σ为总体标准差,δ为容许误差,依据预实验得出标准差σ=1.03,取α=0.05,δ=0.1,得出样本量为50,考虑10%~15%的失访率及抽样误差,样本扩展至60例。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胎龄(33.05±0.72)周,出生体重(2.94±0.15)kg,家属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及以上18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胎龄(33.02±0.38)周,出生体重(2.97±0.13)kg,家属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以上20例;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出生后1min时阿氏(Apgar)评分[3]<7分;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患儿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病室安静及床单清洁,每日保持2次及以上通风,严格消毒,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产生原因、并发症、预防措施、日常注意事项、治疗与护理配合方法,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因果分析的风险干预,根据因果分析的风险干预理论,首先对窒息新生儿进行风险鉴别,评估其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标准与相关制度,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新生儿窒息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种类与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与抢救护理质量;根据指定针对性的护理标准与制度,对风险进行控制并严密监察风险。具体方法如下:①抢救工作:充分准备急救药物、常用器械,例如氧气、插管及面罩等;胎儿娩出后发现新生儿窒息,立即应用电动吸引器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对新生儿实施口鼻人工呼吸,必要时实行胸外心脏按压;行人工呼吸并开放气道后,若患儿无哭声反应,立即实施气管插管,行进一步抢救工作;患儿脐带在3~5mm处断开,缩短建立外周静脉时间,方便脐静脉插管操作;药物支持:包括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及纳洛酮等,根据患儿生命体征酌情使用上述药物。②成立干预小组:选取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及助产士,给予集体培训并安排统一模拟训练,提升抢救工作能力,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儿的疾病发展状况及生命体征变化。③具体实施过程: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并保持侧卧位,当呕吐物进入呼吸道时,及时予以拍背及吸痰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对患儿体温、心率及呼吸状态进行监测,同时观察患儿吸吮反射、肌张力与神志情况;保暖护理:加强患儿的保温工作,肛温控制在36.5℃~37.0℃,避免体温过低而诱发多种并发症产生;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无菌操作过程,遵医嘱酌情给予患儿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喂养护理: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避免母乳喂养过程中新生儿发生呕吐、呛咳现象,导致呕吐物误入气管,再次发生窒息,试喂时间一般选择在患儿禁食2~3d后,进食原则以由稀到稠、由少到多为宜。
1.3 评估标准
1.3.1 窒息程度评估 出生后1min时及出生后5min时,分别采用阿氏(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心率、呼吸、肌张力、刺激反应及肤色5个方面。得分0~3分表示重度窒息;4~7分表示轻度窒息,心率正常;8~10分表示正常,分数越低表示窒息程度越严重。
1.3.2 复苏成功评估 观察患儿皮肤颜色、呼吸、心率情况,当患儿肤色红润、呼吸规律正常、心率>100次/min,说明复苏成功。
1.4 观察指标比较出生后1min时及出生后5min时,两组患儿Apgar评分变化;比较干预后1个月内,两组患儿并发症(缺血缺氧性脑病、吸入性肺炎、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差异;比较两组患儿复苏成功率评估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同一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窒息程度评估比较 两组患儿均随访至试验结束,且无脱组或剔除病例。出生后1min时,两组患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5min时,两组患儿Apgar评分均高于出生后1min时(P<0.05),且研究组得分(8.19±2.30)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的(7.01±1.94),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复苏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复苏成功率为96.67%(29/30),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2.963,P=0.085)。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主因为血液中二氧化碳物质,其在胎儿分娩过程中缺氧而产生,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发生异常,其喉括约肌屏障功能丧失,呼吸动作加剧,进而大量羊水进入胎儿呼吸道,最终引发窒息现象[4]。基于因果分析的风险干预对护理过程中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护理措施予以干预,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减少其发生概率,为新生儿生命安全提供充足保障[5]。
产房护理人员是新生儿窒息急救处理措施的主要执行者,因此准确掌握窒息指征及相应复苏护理技能,对于把握抢救时机并提升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就不同程度的窒息新生儿而言,出生后5min评分能够有效反映抢救效果,并为患儿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Apgar分值越趋近于正常水平,则窒息对新生儿影响越小。本次研究发现,予以基于因果分析的风险干预的研究组患儿,其出生后5min时Apgar评分明显升高,患儿复苏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与冯娟等人[6]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中在抢救准备阶段,护理人员将设备仪器、药物等抢救物资及相关人员安排齐全,同时加大对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强化复苏流程与技术,对新生儿窒息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估、判断及抉择,保证抢救工作与后期干预工作有序进行。由此表明,护理人员根据因果分析的风险干预理论,定期分析并查找抢救过程中存在的护理漏洞,不断完善抢救流程、合理配备人员,有效防范护理缺陷,对新生儿窒息高风险产妇保持警惕状态,加强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及急救应变能力,充分预估并准备窒息新生儿的抢救过程,进而对患儿预后有巨大裨益。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中利用基于因果分析的风险干预,可尽快解除患儿窒息状态,提升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