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病诊治
2021-01-11任邦军
任邦军
(四川省梓潼县宝石乡畜牧兽医站,四川 梓潼 622159)
1 病原
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分无性生殖(裂殖生殖)和有性生殖(孢子生殖)二个阶段,其孢子生殖在媒介昆虫蠓体内进行,大约需要3 d 时间。在蠓体内鸡卡氏白细胞原虫的大小配子通过一系列变化生成侵袭性的子孢子,出现在蠓的唾液内,并通过蠓叮咬或吸血侵入鸡体,随后进入裂殖生殖阶段。
裂殖生殖阶段主要发生在鸡的肝、肾、脾、肺和心脏等脏器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形成第一代裂殖体,5~7 d后第一代裂殖体成熟,产生大量裂殖子。裂殖子进入血液后再次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第二代裂殖体。
第二代裂殖体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和白细胞,进入配子生殖阶段。鸡感染后第18~20 d血液中形成大配子体。
卡氏白细胞原虫的配子体呈圆形,大配子体的直径12~15 μm,胞核较小,直径3~4 μm。小配子体直径10~15 μm,胞核很大,直径10~12 μm。
2 传播途径
本病传播需要中间宿主蠓,有蠓季节本病呈地方性流行。病原一般于夏秋季节在蠓与鸡之间周而复始地传递。一个循环周期为20 d,病鸡可长期带虫,成为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患鸡贫血,鸡冠苍白,食欲减退,腿软无力,下绿色痢,发育受阻,体重减轻,产蛋量下降,严重时鸡可咯血而亡。雏鸡和幼鸡病死率可达20%~80%,成年鸡死亡率较低。
4 剖检病变
病鸡肌肉苍白,血液稀薄、色淡,肝脾明显肿大、质脆,肝、心、脾、肺、肾、胰腺、胸腺、肠浆膜和腹腔脂肪等处常见栗粒大的灰白色圆形小结节或小血肿突出于表面,少数病例可见肝、脾和肾包膜下有出血或血凝块。
5 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季节、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如在患鸡血液涂片中发现配子体或在切片中见到裂殖体,即可确诊。
6 防治
预防该病应控制虫媒,搞好环境卫生和防止昆虫的孳生,可定期在鸡舍周边喷洒灭虫的药剂。
发病地区有蠓季节给鸡投喂预防药,如氯吡醇或乙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嘧啶合用,每周用药3~4 d,停药2~3 d。鸡发病时也可用氯吡醇或乙胺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