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面瘫方为主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2021-01-11徐爱龙曾钊慧覃娅玲霍文倩徐如恩指导
吴 雷,徐爱龙,曾钊慧,石 强,覃娅玲,霍文倩,徐如恩(指导)
(1.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重庆 408000;2.重庆市涪陵区江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8000;3.天津中医药大学2019级本硕连读生,天津 300193)
徐氏面瘫方系名老中医徐如恩副主任中医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所创。徐老系渝东南地区名医,从医6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善用经方,巧治时病。现将其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介绍如下。
1 基本方药
面瘫方药用黄芪30g,当归20g,白芍30g,甘草10g,全蝎3~8g,蜈蚣1~2条(去头足)。
方中黄芪补气固表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配伍黄芪为当归补血汤,有养血补血作用;白芍酸性柔肝,与当归共用以养血活络,是为臣药。蜈蚣、全蝎祛风通络解痉,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且缓解虫类药毒性,为使药。
2 分期使用
初期(发病10天之内,也称面瘫急性期)。药用黄芪30g,当归20g,白芍30g,甘草10g,全蝎8g,蜈蚣2条(去头足)。迎风热泪加桑叶20g,青葙子15g;风寒甚加荆芥15g,防风15g;风热甚加薄荷15g,连翘15g;耳后疱疹加白附子10g(属寒),青黛10g外用(属热)。有面肌痉挛则加白僵蚕10g。
中期(发病10~30天,也称面瘫亚急性期)。药用黄芪30g,当归20g,白芍30g,甘草10g,蜈蚣2条(去头足)或全蝎8g,丹参15g,川芎10g,鸡血藤30g,赤芍15g,枳壳或陈皮10g。瘀热重加丹皮20g,湿热重加薏苡仁30g,兼面肌痉挛则加大白芍用量至50g。
后期(1个月以上,也称稳定期)。药用黄芪30g,当归20g,白芍30g,甘草10g。配方加入药物通常为八珍汤和通络药加减(赤芍15g,白术15g,陈皮10g,红花8g,橘络5g,山楂15g,川芎10g,生地黄15g)。配合电针或推拿治疗。
3 典型病例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查某,男,44岁,就诊于2021年3月6日。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喝水时左侧口角漏水,口角向左侧歪斜。症见鼓腮漏风,右眼不能闭合,右侧额纹消失,伸舌歪向左侧,舌质瘀、舌尖红、苔薄白,脉沉细滑。中医诊断为面瘫(风寒阻络、表虚不固)。西医诊断为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用面瘫方加减。药用黄芪30g,酒白芍30g,甘草5g,全蝎6g,蜈蚣2条,防风15g,当归20g,丹参20g,茵陈20g,粉葛20g,麦冬20g,川芎10g,陈皮10g。3剂,每日1剂,口服。3天后大为好转,眼裂及口角歪斜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原方基础上加减再服2周基本痊愈。
后期周围性面瘫。舒某,男,63岁,就诊于2020年11月13日。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角歪斜,左额纹变浅,经外院治疗后稍好转,口干口苦。症见左额纹消失,左眼闭合不紧,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面瘫(气虚血瘀、化热伤阴)。西医诊断为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用面瘫方加减。药用黄芪30g,当归20g,白芍30g,鸡血藤30g,丹参20g,菊花20g,沙参30g,麦冬20g,黄芩20g,白芷2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好转,但有咳嗽、咳痰,原方加杏仁15g、桑叶15g继服。后加减复诊7次,服药20剂临床痊愈。
4 体 会
面瘫病机为正气亏虚,脉络失养,面部经脉为外邪所侵袭所致。
病分新久,疾有轻重,治疗不应一概而论。面瘫以患病时间分别按照10天之内、10~30天、1月以上分期。10天以内为发病早期,病机为邪实正盛,正邪相争,风寒或风热症状较为明显,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宣散风寒或风热之邪。方用面瘫方全方。以黄芪、当归、白芍补血养血,全蝎、蜈蚣搜风通络,甘草缓和药性且解毒和中。10~30天为中期,病机为正邪相争,邪未净而正渐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面肌迟缓。治当以调补气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主。易出现口眼角痉挛,为气血不足、血不荣筋所致,故应加大白芍用量,以养肝血、柔肝筋、平肝阳,《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治疗时间延长,应注意虫类药物的使用,一是虫类药物多用久用有毒性,二是急性期已过,已无大量使用虫类药物的必要,故通常配伍养血活血药丹参、川芎、鸡血藤、赤芍,再加枳壳或陈皮等防止补气活血雍滞。1个月以上为后期,外邪去而正已虚。面部经络瘀阻,气血不通,面部经脉肌肉长期失于气血濡养,患侧面肌由弛缓状态转入拘急。应补养气血,徐图缓治,不应操之过急。面瘫方保留前4味药,不用虫类药,加入八珍汤气血双补,同时用通络之红花或橘络。畏针患者或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将面瘫方,炒焦后研为细末,与食用面粉按照5∶1的比例温水调匀,干湿适中,敷于患侧面部(额、面),每日1~2次,每次20~30min。正如吴师机《理瀹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