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奶牛繁殖率低的原因及改善对策
2021-01-11朱新平
朱新平
(新疆石河子总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石河子 832011)
1 遗传和管理对高产奶牛生产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养殖场的长期经营过程中,为了达到增加产奶量的目的,则需要实现对奶牛基因的有效选择,并保障品种培育工作的有效性。由于不同区域的生产制度、机体遗传情况、选择标准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差异化的特点,所以高产奶牛在同一时期的繁殖能力会有所下降。在遵循季节变化规律的高产奶牛养殖场的运行过程中,由于以季节为基础的牛奶生产系统中的机体首次受孕率较低,通过将生产目标转移到机体健康管理与繁殖能力提升等阶段,有助于缓解生产性能与繁殖率降低等多方面的问题。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基因型的高产奶牛生产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并且对繁殖管理效率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影响奶牛产后早期繁殖能力的主要因素
首先,体状的损失与能量的负平衡的影响。高产奶牛需要通过摄入大量的能量,以达到增加产奶量的目的。通过增加采食量的方法,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机体的储备能量,但此阶段奶牛的机体能量将处于负平衡状态,从而增加了代谢疾病等方面的问题与风险。另外,热应激的产生还会加重机体能量负平衡的影响效果,并在繁殖性能的影响下,降低泌乳奶牛的食欲,提高机体在产后的体况损失率,从而使高产奶牛的繁殖效率难以维持。
其次,子宫、乳房炎症、跛脚等问题的影响。在奶牛经历了分娩过程之后,难免会受到子宫感染等问题的影响,由于此时泌乳奶牛的免疫能力逐渐减弱,因此更提高了疾病的感染率。跛脚等方面的问题与奶牛的受孕、人工授精的次数有关,并会降低机体在首次授精阶段的受孕率。
最后,机体代谢出现紊乱。高产奶牛在产后以及产前时期,由于受到分娩压力的影响,增加了机体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总量,但此时机体的实际采食量有所降低,所以难以满足机体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
3 改善高产奶牛繁殖率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授精与受精的成功率
热应激、卵母细胞质量与精子的特征等属于影响奶牛人工授精率的主要因素。在人工授精的前期阶段,应通过避免机体的热应激反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卵母细胞的整体质量等措施,保障胚胎在早期阶段的发育效果。另外,在开展人工授精工作的前期阶段,还需要减少热应激的产生,以提高奶牛的受孕率。生理性状也属于影响机体受精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在机体的早期产后阶段,应避免机体内部环境出现紊乱的状态,并保障机体的能量平衡,减少性腺激素异常分泌的情况,同时还需要实现对子宫感染等疾病的有效治疗,从而保障卵母细胞的正常发育,促使机体的繁殖功能持续处于稳定的状态。此外,泌乳奶牛与非泌乳奶牛在受精率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趋同性,通过对机体泌乳情况的妥善管理,有助于提升机体的受精成功率,从而改善高产奶牛的繁殖性能。
3.2 改善机体的发情行为
保障高产奶牛的正常发情周期,使奶牛出现明显的发情迹象,对于机体发情行为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从而保障了授精时间的适宜性。为了逐渐改善奶牛的发情比例,需要对发情的检测时间进行调整。在不同发情检测方法的影响下,最终的检测效率也会产生差异化,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机体静力反应的实时观察,并使用尾部涂料的方法为发情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辅助性保障。机体的自身原因以及外界的环境都属于影响奶牛发情行为的主要干扰因素,机体的生理因素也会对发情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机体的卵泡功能受到损害时,会降低机体雌二醇浓度与发情能力。通过改善机体的黄体生成率,并控制黄体生成素脉冲的频率,不仅能够提升卵泡雌二醇的整体水平,还有助于提高黄体生成素的增长幅度。
3.3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应随着奶牛的产奶量高低水平变化,对饲料中的能量进行相应调整,严格控制奶牛的膘情,避免奶牛体状的损失与能量的负平衡。其次,控制奶牛疾病的发生。如奶牛子宫炎、乳房炎、热应激、蹄病、代谢性疾病等,定期注射疫苗,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最后,适当增加自由运动时间,有利于提高奶牛的体质和产奶量,还能促进发情,增加繁殖力。
4 结语
影响高产奶牛繁殖性能的原因具有多种,当机体的能量出现了负平衡的状态时,则会带来相应的负面效果,进而造成了繁殖障碍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在高产奶牛的养殖以及管理过程中,应将产后的早期阶段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并采取有效的养殖改善策略,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减少对奶牛阴部所造成的感染,为子宫感染问题的有效处理奠定基础。不仅如此,还需要对造成高产奶牛繁殖障碍的干扰因素进行全面化的分析,从遗传与管理等方面入手,改善高产奶牛的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