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11熊上起
熊上起
(奉新县疾控中心公卫科,奉新 330700)
中小学生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营养状况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生活方方面面。消瘦带来的健康危害体现在青少年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长期消瘦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另外,有研究[1]发现消瘦与低入学率、高缺勤率、较早辍学、智商、课堂表现较差等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膳食的需求逐渐由吃饱向吃好转变,进而引起人们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的巨大改变[2],但伴随而来的是营养过剩问题的出现,超重肥胖率逐年增加[3],增加了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骨骼疾患、心血管疾病等,并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到成年期,给机体带来巨大负担[4]。因此,评价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并对其及时进行科学指导,对其健康成长显得极其重要。本文对江西省奉新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体力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为完善当地学生营养监测数据和改善该地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2019年10月在奉新县市区随机抽取三所学校,分别为奉新县冯川四小(小学)、奉新县第二中学(初中)、奉新县第三中学(高中)。在奉新县第三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分别抽选一个班,再从所抽班级随机选取40名学生,男女各半;在奉新县第二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按同样方法,分别抽取40名学生,男女各半;奉新县冯川四小一至六年级,分别抽选一个班,每个班随机抽20名学生,男女各半。共抽取学生360名。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等方法,获得在校学生膳食营养、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基础数据,同时了解学生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通过测量所获得的身高和体重,计算相应的BMI值,消瘦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超重肥胖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评价[2]。见表1。
表1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BMI分类标准 kg·m-2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录入与核查用EpiData3.1软件,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22.0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中,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正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P<0.05),其中女生营养正常检出率(72.8%)明显高于男生(62.4%);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消瘦、营养正常、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生活状态的中小学生中,消瘦、营养正常、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n=360,n(%)
2.2 中小学生总体营养状况
参与体格测量的360名中小学生中营养正常率较低,超重和肥胖比消瘦情况更为严重。见表3。
表3 中小学生总体营养状况 n=360
2.3 不同家庭因素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父亲为高中、中专、技术毕业、母亲为大学本科毕业的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最高。母亲职业不同,中小学生的消瘦、超重和肥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母亲职业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的中小学生消瘦比例最高,母亲职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的比率最高。见表4。
表4 不同家庭因素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比较 n=300,n(%)
表4(续) n=300,n(%)
2.4 中小学生获取营养与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
中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多,主要通过父母或家人、网络获取营养知识,而通过专家讲座与报刊、杂志获得营养知识比例很低。见表5。
表5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 n=300
2.5 中小学生膳食行为
300名学生中,过去1个月,每天吃早餐的人数为159人,占比为53.0%;正餐规律的人数为267人,占比为89.0%。且中小学生的早餐、午餐、晚餐多在家里吃,其次是学校、快餐店、外卖。最近1个月内,最常吃的3种零食分别是水果(47.0%)、牛奶(23.3%)、面包/饼干/蛋糕等(21.3%)。最近1周,吃零食的次数,每周不到3次的占比最高(32.7%),其次为每周4~6次(29.3%),每天1次(18.3%)。过去1个月,吃汉堡、薯条、炸鸡、披萨等食物中,未吃过占54.7%,每月1~3次占40.3%,每周1~3次占4.7%,每周3次以上占0.3%;过去1周,早餐食物的频率中,每天都吃的食物中,谷薯类最多。见表6。
表6 过去1周,早餐食用食物的频率 n=300,n(%)
2.6 中小学生运动情况分析
在过去7 d里,有96.3%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周上体育课的时间为2 d,而每节体育课中有82.0%的学生只运动10~30 min,21.7%的高中学生运动时间<10 min。有34.0%的学生参加大强度体育活动为2 d,有27.0%的学生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但是有42.3%的学生在1 d中,超过1 h的体力活动为0 d,见表7。
表7 中小学生体力活动情况分析 n=300,n(%)
2.7 消瘦影响因素分析
以中小学生消瘦为因变量(0=否,1=是),把性别、岁数、生活状态、父亲工作、母亲工作、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每天零花钱、营养知识等级、运动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活状态、母亲工作、营养知识等级是消瘦的影响因素。见表8。
表8 中小学生消瘦影响因素分析
2.8 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以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为因变量(0=否,1=是),把性别、岁数、生活状态、父亲工作、母亲工作、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每天零花钱、营养知识等级、运动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活状态、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运动情况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见表9。
表9 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江西奉新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仍然比较严峻,消瘦率8.9%、营养正常率67.5%、超重肥胖率23.6%,超重肥胖率比消瘦率高,与我国国内的许多报道[5-7]一致,这提示着在降低消瘦比例的同时,更要对超重肥胖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超重肥胖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并呈现上升趋势[8-13]。本调查发现,奉新县中小学生消瘦率与杭州[7]接近,但高于上海市[5];而超重肥胖率高于杭州[7],低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5-6,14]。奉新县虽不属经济发达地区,但生活条件较好,造成消瘦的原因与营养摄入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饮食习惯有关,而超重肥胖不仅与饮食行为有关,还与体力活动过少有关。因此,应在学校和家长中加强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增加中等强度活动时间。
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无关,这一结论与国内和西方国家的多数报道[5-7,15-16]不一致,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样本量不足,代表性和显著性不够;但中小学生的消瘦、营养正常、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与生活状态有关。非留守非流动儿童的营养正常率为68.7%,但留守儿童的消瘦率和超重肥胖率较高,这与我国多数报道[4]是一致的,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父母不在身边,多数是跟着爷爷奶奶,而他们对膳食知识缺乏、对小孩的溺爱,所以应重点重视这类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
中小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多,主要通过父母或家人获取营养知识,这与徐得月等[6]研究结果相同,其次是通过网络、同学朋友获取,而通过学校授课宣传排到了第六,可见学校对于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没有重视,导致学生对营养知识的获取受限,虽然父母家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家长的营养知识也相对缺乏,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并开设相应的营养健康教育课程,并向学生家长宣传营养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其次,网络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虽然快捷方便,但是网络中常常充斥着各种广告和虚假信息,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营养知识的建立形成误导。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努力学习营养知识课程,加大对营养知识的储备。
奉新县96.3%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周上体育课的时间为2 d,但是每次体育课中,真正参加锻炼运动的时间只有10~30 min的人数占了82.0%,并且有21.7%的高中学生体育课真正运动的时间<10 min,这可能与学业负担和学校的安排有关,但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加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学校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也应重视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并制定一个合理的体育运动安排。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生活状态、母亲职业、营养知识等是中小学生消瘦的影响因素,本调查中,非留守非流动儿童的人数最多,营养正常的占比也最高;留守儿童的消瘦和超重肥胖的占比最多,原因可能与监护人的知识水平和环境有关。母亲职业为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的孩子消瘦率比其他职业的更高,原因可能是因为该行业的母亲经常在外,对孩子的接触和管理较少。另外,本调查发现生活状态、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运动情况是中小学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父亲职业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母亲职业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学生超重和肥胖率最高,这揭示着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多,因为中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懵懂的时期,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大多靠父母的指引,所以在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同时,也应重点提高父母对于这方面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