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的临床疗效

2021-01-11李小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4期
关键词:椎弓入路间隙

李小波

(山西省晋城合聚心脑血管病医院,山西 晋城)

0 引言

胸腰椎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针对该类患者临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经由临床实践该治疗方法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中,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应用最为常见,也是效果最为突出的一种手术方式。因为常规手术方法经由后正中入路需要将椎旁肌暴露出来,该举措具有较大的创伤,不利于切口愈合,同时容易引发失神经支配,导致椎旁肌缺血坏死、顽固性腰背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属于微创方式,相比于传统措施更具安全性、有效性,还能够减少创伤,加快患者恢复,由此获得了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接受与认可。本文将选取2017 年6 月至2020年5 月间本院接收的80 例行胸腰椎骨折手术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分析胸腰椎骨折手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展开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间本院接收的80 例行胸腰椎骨折手术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纳入标准:满足胸腰椎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均属于单节段脊柱损伤,未存有该病症既往病史,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40 例,男性21 例、女性19例,年龄在20 岁到60 岁之间,平均年龄(38.9±2.8)岁,其中摔伤9 例、高处坠落13 例、车祸18 例;研究组患者40 例,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在21 岁到60 岁之间,平均年龄(39.4±3.5)岁,其中摔伤11 例、高处坠落16 例、车祸13例。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没有发现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分析。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展开手术治疗。

研究组经由椎旁肌间隙入路实施手术治疗。操作如下:患者选取俯卧位,经由C 臂机辅助明确骨折所处位置,并在患者体表将伤椎位置、伤椎椎弓根完整侧以及相邻上下椎双侧椎弓根标记,将这些部位在体表所处的位置使用标记笔连接成横线,并以其中线作为手术切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完成消毒处理后,伤椎后正中做切口,8-10cm 左右。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胸腰筋膜,正中旁开2cm 切开胸腰筋膜,寻找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并钝性分离两个肌肉间纵向部位,直至触及横突和关节突,并将其充分暴露,选择“人”字嵴部位或者选取横突上缘和椎板的连接处使用电凝刀将其暴露,然后在伤椎单侧及上下相邻椎植入椎弓根螺钉系统,利用弯棒和撑开技术复位,并固定钉棒系统。手术完成后进行有效止血,椎旁肌肉恢复至自然解剖位置,两侧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切口。

对照组经由后正中入路实施手术治疗,切口10-14cm,在入路过程中需要将棘突上的多裂肌进行切断处理,然后在骨膜下剥离椎旁肌,直至关节突、横突的水平,其他术中操作同研究组一致。

术后处理:手术完成后根据患者情况予以抗生素治疗,一般术后48 小时,术后3 天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术后6周指导患者佩戴腰围下床活动。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Cobb 角、VAS 疼痛评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通过治疗,两组患者Cobb 角(术后一周研究组、对照组改善角度分别为(3.3±0.3)°、(3.5±0.4)°,两组数据比较无差异)、手术时间等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VAS 评分、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发现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Cobb 角等指标情况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 评分(分)

3 讨论

3.1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可取之处

其一:经由多裂肌、最长肌的间隙入路开展手术,依照机体解剖生理结构开展,能够避开横突位置、关节突关节位置的穿支血管,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其二:手术未从多裂肌起止点进行的剥离,由此术后不会生成瘢痕组织。其三:经椎旁肌入路能够有效保存多裂肌的完整性,从而减轻牵拉压力对患者肌肉的损伤,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使患者尽快进入早期康复训练。其四:能够避免过多的损伤多裂肌深面神经,从而避免失神经改变的发生,有助于规避术后顽固腰背痛的发生。其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能够直接暴露椎弓根螺钉进针处,能够避免损伤关节突关节囊,有助于强化脊柱稳定性,避免内固定疲劳断裂的发生[2]。通过本文研究可知:通过治疗,两组患者Cobb 角(术后一周研究组、对照组改善角度分别为(3.3±0.3)°、(3.5±0.4)°,两组数据比较无差异)、手术时间等指标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VAS 评分、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发现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后正中入路效果更为突出,更为可取。

3.2 后正中入路的不足之处

胸腰椎骨折常见治疗方法便是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从而达到内固定骨折部位的目的,然而,常规入路方式需要广泛剥离双侧的竖棘肌和多裂肌,由此会增加手术创伤面积以及术中出血量。而经由椎板剥离椎旁肌也会使得机体正常生理性能受到不良影响。同样的,经由后正中入路展开手术治疗对肌肉造成的牵拉损伤程度、手术时间等因素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同时,在肌肉剥离期间,极易损伤肌肉深面走行的腰神经后内侧旁的细小分支,由此会加重椎旁肌损伤,还有的患者会出现顽固性腰背疼痛的后遗症[3]。

3.3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适应症

多裂肌外侧为该入路方式的入路位置,减压过程中仅仅能够切除部分椎板,同时不会充分暴露中央椎管,因此,需要进行中央椎管减压和全椎板切除减压的手术操作不适用于该入路方式。椎旁肌间隙入路会入侵多裂肌、棘间韧带、棘突等组织,因此,针对椎弓根钉棒的横连杆安装而言存在极高的操作难度,而不应用横连杆又会影响内固定的稳定性,但是,在本文研究中未发现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内固定失效、复位丢失等,究其原因可能是:随访时间短,采用短节段固定[4]。对于长节段固定来说,多数选用横连杆的方式提高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然而,针对脊柱后结构复合体完整保存的患者来说,对于保障脊柱稳定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该入路方式时也可以不使用横连杆进行长节段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3.4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应用范围

作为一种手术入路方式,其应用范围还包括如下方面:(1)非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同时需要对患侧部分小关节、外侧椎板进行切除的患者,以及需要暴露椎间孔、侧隐窝进行髓核手术的患者;(2)不用实施椎管减压的脊柱不稳患者;未发生椎管狭窄、合并神经压迫的脊柱不稳,仅采用融合固定便能够有效治疗的均可使用该入路方式[5];(3)需实施椎间融合内固定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侧隐窝狭窄患者,未合并中央管狭窄患者;(5)其他类型脊柱疾病患者。

综上所述,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突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椎弓入路间隙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间隙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