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寨县沙河乡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和研究

2021-01-11储友炜李茂松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金寨县沙河古树名

储友炜,李茂松,李 健

(1.安徽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2.沙河乡林业工作站,安徽 金寨 237374;3.汤家汇镇林业工作,安徽 金寨 237363))

1 引言

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笔宝贵社会财富和象征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景观价值和社会公益价值等[1]。金寨县沙河乡是著名的银杏之乡,全国十大银杏小镇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境内大小银杏有十多万余株,植被茂盛,物种资源丰富,保存两百多株的珍贵古树名木。因此,摸清沙河乡古树名木生长和保护现状,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出了相关保护管理的建议和措施,经验借鉴,以供参考。

2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自然概况

沙河乡隶属金寨县,位于金寨县北部边陲,115°22′~115°30′E、31°18′~31°28′' N,境内辖9个行政村。总面积16266.7 hm2,森林覆盖率达82%。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5 ℃,年均降水量 1382 mm,土壤为黄棕壤,土壤肥力中等,土壤结构良好,山峦起伏,高差较大,平均海拔约480 m 。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对象

根据国家评定古树及名木的标准,调查金寨县沙河乡行政界线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及古树群。

2.2.2 调查内容

①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和分布的总体情况与动态; ②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保护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和生长状态; ③古树名木的生态、历史、文化、观赏和科学价值; ④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状况。

2.2.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由沙河乡党委政府于2015年成立临时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沙河乡林业工作站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在2015年前沙河乡林业工作站已经分别进行了两次普查,在本次调查前,调查组统一参加技术培训,统一了调查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工具材料准备以及对以往资源收集整理(古树名木花名册、相关文献资料、乡志)、社会调查(走访土著群众等)。调查严格遵守《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的要求,对沙河乡境域内9个村的古树、名木及古树群进行逐一系统的实地每木调查,统一填写表格、记录原始数据,内业整理由专人负责,逐项检查原始记录无错漏之后,进行古树和古树群数据录入,完善一树一档资料,最后汇总后进行各技术指标的分析。

3 结果和分析

3.1 古树名木种类和数量

调查结果表明,金寨县沙河乡现存古树名木共有212株,隶属11科15属18种,比2012年记录共计增加94株,新增其中2科2属4种6株(表1)。其中散生古树193株,古树群5群(19株)。

主要树种及数量:银杏(GinkgobilobaL. ) 112 株,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 36株。合计148株,占总量的69.81% (表1)。

表1 金寨县沙河乡古树分类

3.2 分布情况

沙河乡212株古树名木广泛分布于辖内9个村,其中楼房村最多(77株),占总数的36.32% ;其次为街道村(32株),占总数的 15. 09% ; 高牛村、西河村、祝畈村并列第三,每村26株,占总数12.26%;梓树村、香铺村、碾湾村、沙河村四村总计25株,四个村合计占总数的 11.79%(图1) 。沙河乡古树名木主要生长在村民家周边、村小组内、以及路边和塘边(表2)。

表2 沙河乡古树名木分布生境

3.3 古树质量

调查表明,沙河乡古树名木中长势良好的有205株,占总数的96.7%;存在生长问题需要技术修复的共计7株,占总数的3.3%。胸围最大的是西河村陈湾组的银杏树(GinkgobilobaL.),达610cm,胸围最小的是西河村陈湾组东岳庙西侧的木瓜树(Chaenomelessinensis(Thouin) Koehne) ,仅为100 cm; 树高最高的是街道村屈湾组储兴邦屋后的枫香树(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 ,达 32 m,最矮的为楼房村竹林组陈尚科屋边的银杏树(GinkgobilobaL.),为6.0 m。年限最大为楼房村大湾组朱家大湾的榉树和西河村陈湾组的银杏树(GinkgobilobaL.),树龄年限最低为100年,全乡共计53株。冠幅最大的为楼房村大湾组朱家大湾的榉树,平均20 m ,冠幅最小的为祝畈村金湾组的圆柏(Sabinachinensis(L.) Ant. ),平均4 m。

3.4 树龄结构及分级、古树群

调查结果表明,沙河乡古树中一级古树3株,占总数的 1.42% ; 二级古树8株,占总数的3.78 % ;三级古树201株,占总数的94.8% (表3)。

表3 沙河乡树龄结构及分级、古树群统计

3.5 权属现状

沙河乡古树名木的权属大多为集体所有,共133株,占比63%个人所有79株,仅占总数的37% (图2)。

图2 沙河乡权属状况统计

3.6 保护管理状况

据调查,212 株古树名木中得到良好保护的有205株,占总数的96.7% ;保护状况一般的有7株,占总数的3.3% ;保护状况差的有0株,占总数的0% ; 无保护的古树有0株,占总数的 0% 。可见,沙河乡保护状况总体较好,不存在无保护的古树名木,保护一般占总比较小。境内所有古树名木皆挂牌保护。权属单位全部落实到责任人,由专门人员管护,一树一人。

3.7 发展趋势

沙河乡古树名木目前大部分长势良好,均为正常株,仅仅有7株需要进一步修复保护,占总数的3.3%。下一步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现有问题的古树名木进行保护,问题及时整改,促生长。

4 存在问题

古树名木是宝贵的财富,是短期内不可再生资源,具有诸多价值。古树名木的衰老死亡是由外因和因外引起。外因包含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内因是由于古树名木树龄偏大,自身机理衰退[2]。通过普查发现,沙河乡古树名木1株由内因引起,6株外因引起。古树名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胁迫现象,复壮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4.1 自然因素

4.1.1 极端天气原因

自然灾害无常极端天气频繁,如台风、暴雨、雪灾等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多,灾害恶劣天气会导致山体遭受雨水冲刷、土壤流失下陷,引起古树树根裸露、树枝风残以及树皮开裂;又因养分供给不足导致枯顶、枯枝、死杈、干腐、空心问题;加上灾后没有立马进行修复,古树树龄较大、树木长势减弱,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潜在条件[3]。

4.1.2 雷电火灾等原因

古树名木长势茂盛,树高易遭受雷电侵害,加之林间野外用火仍有存在,对山区防火形势紧迫压力大。这些无形潜在危险威胁着古树名木的安全。

4.1.3 野生动物的危害

山区野生动物丰富、昆虫种类繁多,古树成了很好的庇护所和食物来源,长年累月,树体遭受侵害变得不完整。

4.1.4 病虫害侵蚀

古树名木虽已树立已久,经历漫长岁月,但机理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枯枝烂皮、溃疡病、昆虫食叶侵害、寄生植物长期寄生等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乃至衰亡。如银杏超小卷蛾、银杏大蚕蛾、天牛等。因此,不能忽视了对病虫害的预防治理。

4.2 人为因素

4.2.1 工程建设影响

城乡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得到质的发展,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增多,很多沿街路段进行硬化美化,在建设规划之初没有充分考虑如何安置这些沿街古树名木,致使在建设中的一些措施(如铺设水泥地坪、水泥树池过小、埋设管线等)导致古树名木的生长存活受到威胁,引起衰败。

4.2.2 土壤因素

长期生长在同一环境中的古树汲取的土壤养分减少,营养缺失。人为活动亦导致土壤板结,特别是水泥地面、实心地砖,阻隔地上与地下气体交换,影响古树名木根系对水、肥、气、热的吸收,根系代谢有害物不能及时排放,影响古树的寿命。

4.2.3 人为损害

古树名木分布在庙宇周边,会有人迷信地在此供奉香火,古树因高温根部、树干受损;有医用药用价值的古树,如银杏,在村民采摘过程中会对树体造成损害。

4.3 机理性衰弱

随着树龄增长,古树自身各项生理机能在不断退化[4],不可避免地进入衰退期,抗虫抗病抗灾害能力都减弱。

4.4 山势复杂,管护难度大,技术资金投入需加大

山区地势复杂,日常管护工作量大,日常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管护任务重,管护人员心力明显不足。古树名木存活年限久远,机理衰退会导致养分吸收能力和抵御外界干扰能力下降,易发生病虫害等。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缺乏,古树名木的管护治理不及时,防治不治本。

5 建议与措施

5.1 加强管理,增强保护

当地党委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乡村规划管理服务中心掌握全乡古树名木状况,对全乡境内所有的古树名木进行实时监控[5],在古树名木生长受到自然灾害时要及时做好补救措施,完善健全古树名木信息数据,切忌随意将古树移植出乡。

5.2 加强宣传教育,多种渠道结合

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使用不同宣传工具和方式来开展宣传,如利用新闻媒体信息报道、微信、广播等。二是加大对管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培训。三是充分发挥护林员巡山护林宣传作用,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使“保护古树名木,人人有责”的概念深入人心[6]。

5.3 增加资金投入,引用新技术

古树名木保护、病虫害防治以及复壮的专项资金,并借鉴其他地区的保护经验及运用科学技术开发新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现今,林业基层单位使用的保护技术和检测仪器相对落后, 如洞穴填充技术的新材料、树体牵引新技术和适合当地树种的防水透气的防腐固化剂配方、注干施肥技术、土壤改良剂配方等的研究开发; 树龄无损伤探测仪、树体弹性加固支撑技术引进消化;可信度较高的树木年龄模糊分析方法的探讨等都需要加大投入, 尽快取得成果并应用于实践。

5.4 合理规划乡村布局发展

在乡村发展的同时应该保护古树名木和其他自然资源,乡党委政府对乡村进行合理规划负总体责任,自然资源和乡村规划管理服务中心内部需多沟通协调,充分考虑所有因素,协调树地关系。街道、建筑物、修路等应尽可能避开古树名木,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应做好古树名木的移栽工作。

5.5 有法必依,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切实贯彻执行《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六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金寨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加大监管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大对恶意破坏的处罚力度[7]。

5.6 加强日常养护和病虫害防治

加强古树名木的日常管理。发挥林长制的作用,各级林长加强巡护,防止人为的破坏和及时修复;同时注重日常水肥管理、清理枯枝,减少树体伤害。同时要注重疏花疏蕾工作,减少营养流失 ,病虫害防治极其重要,需定期监测,提前预防,及时除治,合理用药。沙河乡古树银杏居多,特别要注重白蚁和银杏大蚕蛾的侵害防治。

5.7 改善立地条件

古树保护注重改善生长环境,地上、地下环境兼顾。保障地上空间充足,环境适宜,地下环境可视情况开复壮沟以及加施有机肥。

5.8 加强古树景观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保护好古树景观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古树背后历史古树、传说,挖掘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红色旅游发展,改造打造古树、古树群成为旅游景点,如银杏文化。

5.9 立足林长制,守护好资源

进一步贯彻落实林长制,完善林长体系,强化林长作用、明确林长职责,达到目标效果,充分发挥林长的职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监督管理、预防治理森林灾害[8]。

6 结语

古树名木承载着一方乡愁,是珍贵的“绿色文物”。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代代人的辛勤传承,要加强日常监测,采用“因树施治、一树一策”,采用新技术和复壮措施,此外,还要提升生林业总体水平和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带动古树名木资源的后续发展。

猜你喜欢

金寨县沙河古树名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白沙河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抢渡沙河
金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探究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