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2021-01-11熊永生陈正启杨璐敏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食用菌云南省云南

熊永生,华 蓉,陈正启 ,杨璐敏 ,陈 磊,李 江 ,何 俊 ,王 蕾

(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2.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

1 引言

食用菌产业是我国三大农业产业(种植业、养殖业、菌物业)之一。早在2005年,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出口创汇仅次于烟草,已成为云南省位居第二位的出口农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列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支持发展。2001年、2007年、2013年及2017年,云南省政府分别下发文件,明确了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来发展,并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2018年,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迅速,全省食用菌出口量14563.4t,出口额11757美元,从事食用菌采集、栽培、加工和销售中获益的人员超过1000万人,科研加工营销企业400多家,餐饮业600多家。食用菌是云南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是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重要的农业产业支柱。借助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打造适合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食用菌发展模式,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做出贡献。

2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基本概况

2.1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现状

云南各族人民食用野生食用菌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羊肚菌曾经被作为纳西族进贡皇帝的山珍,松茸一直以来都是纳西族婚宴上的佳肴,鸡枞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诗词中常常赞美的佳肴,而鲁迅先生则对猴头菇情有独钟。可见,食用菌广受云南各族人民的喜爱,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不仅如此,食用菌是云南当地各族人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农产品之一,通过采集野生食用菌与栽培食用菌,农民受益有所增加,稳定了当地社会发展。延续着“十一五”的发展,到“十二五”末,云南云菌产量达到了48.6万t,产值120亿元[2],已经成为全云南各族人民新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云南食用菌产业具有优势明显的气候、资源、地理、林木、技术、政策上的优势。

2.1.1 地理气候优势

云南省是青藏高原南延的一部分,海拔高低差异明显,最高海拔6740 m,最低海拔76.4 m,全省94%的国土面积为高原山地。独特的地理特点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云南气候优势。云南有寒、温、热三个气候带,七种气候类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对云南气候的最好总结。全省降雨量1100 mm以上[2],昼夜温差大,属于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交替的立体气候明显。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特点,为各种珍稀菌类生长提供了天然的生存环境。

2.1.2 森林资源优势

地理优势与气候优势的双重结合,使得云南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的屏障和生态涵养区域,生态优势明显。全省林地面积2607万hm2,全省森林面积2273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59.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7位。

2.1.3 资源优势

云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种类繁多的食用菌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云南有食用菌种类882种[2],占中国已知菌类的91%。全国70%以上的商品野生食用菌均为云南产,广受赞誉的松茸、羊肚菌、块菌、牛肝菌等四大珍稀食用菌在云南均有分布且自然资源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2.1.4 技术优势

丰富的食用菌种质资源成为了云南各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及开发对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在食用菌资源保护、保鲜加工、质量安全、检测分析、活性成分提取、菌种选育及驯化栽培等产业支撑技术研究上引领全国,为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2.1.5 政策优势

云南食用菌产业以野生食用菌为支撑,栽培食用菌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形成了野生食用菌与栽培食用菌起头并进的局面。在2001年、2007年、2013年及2017年,云南省政府分别下发《“十五”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十一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总体规划》《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性指导文件。文件明确食用菌产业作为云南优势农业产业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支持发展,并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云南省绿色食品。

2.2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产量及产值

食用菌是云南省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高原农产品,更是偏远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之一。不仅是当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帮手,而且是当下脱贫攻坚的助推器。随着“十一五”的发展,到“十二五”,食用菌对整个云南省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可替代。

由表1可见,“十二五”较“十一五”,云南省食用菌产量增加了130.42%,产值增加了31.15%。“十一五”期间,云南食用菌产业野生食用菌产业占据半壁江山,人工栽培食用菌发展较为缓慢。但“十二五”期间,云南食用菌整体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标准化、系统化、产业化建设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已逐渐形成野生食用菌产业继续蓬勃发展,人工栽培食用菌产业厚积薄发的局面。

表1 “十一五”“十二五”云南食用菌产量及产值对比

表2显示了“十二五”期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产值的变化趋势。由表2可以看出,2015年栽培食用菌产量是2010年的8倍之多,说明在“十二五”期间受政府的重视及推动,在大力推进“五个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种植栽培模式,改进栽培技术,云南人工栽培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产量逐年递增。野生食用菌产量稳步增长,说明虽然受到自然因素等影响,但在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和人工促繁作用下,野生珍稀菌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各地州野生菌自然产量持续平稳增长。

表2 “十二五”各年食用菌产量、产值变化趋势

表3显示了2016~2019年云南食用菌产量及产值的变化。由表3可以看出,2019年栽培食用菌产量达41.56万t,与2015年40万t相比,产量变化不大。2019年野生食用菌产量17.53万t,与2015年8.60万t相比,增幅达103%,可见野生食用菌产量增幅大于人工栽培食用菌。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云南食用菌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深入推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人工栽培食用菌产业发展由量向质转变,野生食用菌产业稳中求进,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成为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趋势。

表3 2016~2019年食用菌产量、产值

2.3 经营主体壮大、从业人员增多,带动效应明显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分布广、品种多、产量大,自然产量达50万t,品质绿色、健康、生态。“十一五期间”,在《“十一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总体规划》的推动下,从食用菌采集、加工、销售、餐饮到文化整个产业链不断深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从事食用菌采集、加工、经营的从业人员800万人左右,生产、加工类型的食用菌企业达到千户,充分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其就业提供了机会,直接增加山区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

“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企业400多家,餐饮企业600多家,从食用菌采集后销售、栽培加工后销售中获益的人员超过1000万人。以曲靖市与楚雄州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曲靖市主业为食用菌生产加工的企业达到34家,其中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专业从事食用菌栽培、加工、生产、销售的人员约1万人,季节性从业人员达35万人[5]。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共有50余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致富,辐射带动效应明显[5]。根据楚雄州供销合作社提供的数据,2018年楚雄州从事食用菌栽培加工生产的企业23户,其中生产型企业17户,加工贸易型企业6户。组织农民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已达到32户,从事食用菌交易的批发或集贸市场已达67个。通过积极实践与探索,楚雄市锦翔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了“农户零风险参与模式”。该模式建立在企业+农户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订单生产中企业与农民利益矛盾,还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生产。当地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激活了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的积极性,从业人数增多,带动效应明显。通过此模式的运用,促进了楚雄州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3 制约发展的因素与问题

云南食用菌产业要发展强大,需要野生食用菌产业与人工栽培食用菌齐头并进,但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发展,始终为摆脱野生食用菌与栽培食用菌发展不平衡的局面,直接制约了云南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①野生食用菌资源生境破坏,存在过度采集,珍稀名贵野生菌类资源自然产量呈现出下降趋势;②食用菌种质资源关键技术创新落后,缺乏食用菌优良新品种,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低,急需开展科技创新;③食用菌工厂化水平低,栽培生产技术参差不齐;④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落后,目前多以原料型的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加工率低,附加值低;⑤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发缓慢,产品技术标准缺乏,制约了产品升级换代及出口;⑥食用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相关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技术推广缓慢,技术培训服务滞后。

4 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以促使云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更上新的台阶。

4.1 立足野生食用菌资源优势,创新野生食用菌原生境保护技术及资源扩繁技术

以高原特色珍稀野生菌类如牛肝菌、鸡枞、块菌、松茸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稳定资源自然产量及提升珍稀菌类品质两方面着手,开展产地资源保育扩繁及品质控制技术研究,保持野生菌类安全、绿色的高原特色。

4.2 开展高原特色食用菌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

根据形成的优质菌种制备技术、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建立食用菌优质菌种生产线、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开展优质菌种的生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推广。

4.3 开展特色食用菌加工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安全监测

以高原特色珍稀食用菌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食用菌保鲜期延长、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损失控制、风味物质保持技术研究,开发新一代食用菌加工产品。对开发产品开展品质安全监测,形成品质可追溯体系。

4.4 大力开展食用菌科普知识宣传,加强食用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

作为高原特色农业,食用菌是云南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农产品。农民是食用菌资源的保护者和受益者,对山区农民开展食用菌相关知识的科普工作对促进云南食用菌资源可持发展意义重大。建立适合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食用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培养一批食用菌技术能手及“土专家”。

4.5 大力发展食用菌文化产业,促进云南食用菌产业整体发展

文化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的特点,将文化产业中的创意元素融入食用菌资源保护、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中,提升食用菌文化附加值,使云菌成为云南农业形象代名词,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促进产业升级。

猜你喜欢

食用菌云南省云南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