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源市建成区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2021-01-11周贱平罗生兰高晓霞龚泽灵叶心芬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建成区河源市城市绿地

周贱平,罗生兰,高晓霞,龚泽灵,叶心芬

(1. 广东水沐清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2. 河源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广东 河源 517000)

1 引言

城市绿地的植物多样性不仅影响绿地的生态功能,也会影响绿地的多样性景观,同时影响绿地群落的稳定性。对于城市绿地园林植物的多样性或植物资源在其它城市前期有过一些研究报道[1~8],但对河源市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方面未见报道。为提升河源市城市绿地的植物多样性水平和质量,为将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打下基础,研究建成区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2017年5月将建成区所有独立的块状或带状绿地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绿地的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生长状况按照生长优良、一般和较差3个级别;不同绿地类型分别选择数个典型地块进行植物群落研究,方法按照王伯荪等[9]的方法进行。

3 研究结果

3.1 建成区城市绿地应用植物总体概况

建成区城市绿地植物132科342属545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下同)(表1)。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5种;裸子植物10科13属19种;被子植物118科324属52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02科255属425种,单子叶植物16科69属96种)。按植物生活型划分,有木本植物401种,草本植物144种。

3.2 建成区城市绿地植物应用频率

从应用频度来看,乔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香樟(Cinnamomumcamphora)、细叶榕(Ficusconcinna)、秋枫(Bischofiajavanica)、芒果(Mangiferaindica)、木棉(Bombaxceiba)、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等,灌木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花叶假连翅(Durantarepens‘Variegata’)、鹅掌藤(Scheffleraarboricola)、红背桂(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勒杜鹃(Bougainvilleaspectabilis)、黄金榕(Ficusmicrocarpacv.GoldenLeaves)、龙船花(Ixorachinensis)等;草木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大叶油草(Axonopuscompressus)、白蝶合果芋(SynganiumpodophyllumSchottcv.WhiteButterfly)、台湾草(Zoysiatenuifolia)等。以上这些物种均为河源市建成区城市绿地中优势种或建群种,在绿地植物群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表1 河源市建成区城市绿地维管植物种类统计

3.3 建成区绿地植物物种组成

通过对河源市建成区40处样点所进行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河源市建成区的大部分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只有较少的品种生长较差,表明河源市建成区选择了适宜的绿化植物种植,养护管理措施有效。

建成区城市绿地植物应用种类较为丰富,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1)各城市公园以乡土植物为主,种植各种园林植物,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客家文化公园:河源客家文化公园位于河源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30 hm2,河源客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的主题公园。园内植物长势较好,疏密有致,乔冠草有效结合,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

(2)道路绿地在绿地系统中比较独特,由于其生境、道路的视线安全等因素,道路植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4 建成区典型样点植物群落分析

3.4.1 群落分析

从群落垂直结构分析,河源市建成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以乔—灌(含小乔木,下同)—草为主,在抽取的样方中有31个,占总数的77.5%;乔—灌—草—藤四层结构类型的有3个,占总数的7.5%;乔—灌结构类型的有4个,占总数的10%;乔—草结构类型的有2个,占总数的5%。而单一乔木或草本类型结构的样地在典型样点中没有出现,结果显示河源市建成区绿化建设比较重视复层群落结构营造。在不同类型的绿地中,植物群落也是以乔—灌—草为主,其中公园绿地结构相对较为丰富。

3.4.2 生物多样性指数

通过样方法选取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以及防护绿地共40个样点作为本次调查地点。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各个指数之间有着较为良好的一致性。公园绿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相对较高,公园绿地的乔木层、灌木层较丰富,可观赏性良好,但是草本层种类偏少,不利于种群之间的更替。自然群落乔木层、小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地被灌木层植物多样性丰富,草本层相对稳定,群落结构合理。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比道路绿化高,其中乔木层占据最大的比例,草本层最小。市区和周边范围内,道路两旁绿化植物品种较丰富。

3.4.3 植物多样性特点与评价

(1)建成区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区系组成较为复杂。河源市建成区区域面积不大,拥有银杏(Ginkgobiloba)、樟树、秋枫、海南红豆(Ormosiapinnata)、凤凰木、大叶紫薇、红花紫荆(Bauhiniavariegata)、红花天料木(Homaliumhainanense)、南洋楹(Albiziafalcataria)、红苞木(Rhodoleiachampionii)、尖叶杜英(Elaeocarpusapiculatus)、非洲桃花心木(Khayasenegalensis)等较为丰富的乔木树种资源和红花檵木、毛杜鹃、黄连翘、九里香(Murrayaexotica)、海桐(Pittosporumtobira)等灌木树种资源,整个区系组成由丰富的乡土植物和引进的物种组成,为河源市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条件。

(2)自然生态系统次生性明显,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体。目前,建成区外围主要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但大多区域为次生的自然阔叶林、灌丛草丛。建成区内由于长期以来的修建、改建、扩建等城市进程化自然的生态系统很少,主要是人工营建的绿地系统。

(3)多样性空间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不均匀。物种种类较多的地区主要是公园和建成区外围自然保护区,其生境保存完整,破坏性小,植物种类丰富,而较少的为主要道路两旁。空间分布不均匀、多样性差异也较明显。

4 结论与建议

4.1 关于植物种类数

河源市建成区城市绿地应用植物种类虽然已经达到545种,较同为广东省的佛山市2006年报道的多[2],但较广州的1007种[1]却少了许多,更与国外一些城市的1000~3000种[10]无法相比。公园绿地除植物园等本底较好的公园外,其他公园的植物种类数相对较少,甚至比道路附属绿地的植物种类都少,可见,其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匀,因此,在今后的绿化中大幅度地增加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的应用植物的种类十分迫切。道路绿地可通过增加植物种类来形成一路一景,居住区绿地则可形成一小区一植物景观特色,公园则可形成一园一特色;同时也利于形成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类型。

4.2 关于建成区绿地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中典型的大块集中绿地,它是城市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理想载体,因此,要提升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就必须重点提升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本研究结果显示,龟峰公园的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九重门公园和植物园的植物多样性指数也较高,体现了较好的植物多样性状态;但其它公园,特别是占地面积较大的客家文化公园的多样性指数却较低。事实上,该客家文化公园的生境类型多样,有利于种植多样性的植物类型,因此,建议河源市要加大客家文化公园植物多样性的营造力度,大大丰富其植物种类,提高公园的绿量,以实现植物物种与景观的多样性。

猜你喜欢

建成区河源市城市绿地
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建成区时空动态特征
合肥市建成区综合物种指数及本地木本植物指数研究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近期原创作品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发展城市绿地 提高城市品位
河源市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