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之新时代大学生对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的思考

2021-01-11李静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优良传统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勤俭节约史。在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勤俭节约这一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勤俭节约内涵丰富,它既是优良传统,又是方针政策;既是生活方式,又是发展方式。新时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因此,需要从党史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加强思想建设、提升自身素养、营造社会良好氛围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优良传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历史,尤其是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历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带领国家走向强盛,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幸福生活的传家宝。习近平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1]新时代,虽然国家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勤俭节约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继续奋斗。”因此,在当下建设节约型社会进程中,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从党史学习中了解党,学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通过自身努力把这一优良传统践行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征程中砥砺奋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正确把握新时代勤俭节约的科学内涵

一般意义的勤俭节约是指勤劳俭朴、节省、俭约。它在工作上体现为勤劳、勤奋、勤恳;在生活上体现为节俭、朴素、合理消费;在生产上体现为节约资源、科学发展。在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勤俭节约已内化为党的精神和特质,表现为共产党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是党的一种优良传统、生活方式、方针政策、发展方式。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法宝。

(一)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

勤俭节约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传统美德,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共同特点。毛泽东强调:“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2]他严厉要求一切工作人员勤劳踏实、厉行节俭,绝不能出现贪污和浪费。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3]腐败问题就像毒瘤,危害社会发展,破坏勤俭节约的传统。江泽民强调:“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4]胡锦涛强调:“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反对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5]习近平指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6]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在对党史的学习和了解中看到的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坚定倡导勤俭节约,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武器,是不断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二)勤俭节约是党的方针政策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勤俭节约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方针政策,也是实现国家发展、人民富裕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举措。毛泽东强调:“要使国家富强起来,就要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7]刘少奇强调:“节约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长期方针,要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持家,国家才能兴旺。”[8]他把勤俭节约放在建设国家的重要位置,要求勤俭办一切事情。习近平呼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6]厉行勤俭节约就必须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坚决斗争,因此,每一位党员都要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不断进取,让勤俭节约的观念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国家和党要坚决杜绝腐败,将勤俭节约贯彻在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勤俭建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项方针政策,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和指导原则。

(三)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方式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已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的生活方式,突出表现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2013年1月,习近平就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出重要批示,就餐饮环节上的浪费行为作出严厉批评,要求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随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正在日益减少,勤俭节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成为党和人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勤俭节约深深融入在党和人民的生活实践中,也表现在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光盘行动、节约用电用水、绿色出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等,勤俭节约不再只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的践行。

(四)勤俭节约是一种发展方式

勤俭节约是一种发展方式,主要强调生态方面的涵义,是指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遵循勤俭节约的原则,不过度开采,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秉持节约、节制的态度,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与此同时,在节约、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和谐永续发展。习近平的“两山论”深刻体现着新时代勤俭节约的发展方式,他指出:“要加快推动綠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9]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掌握和使用新知识、新科技的主要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者,也是实践和传播这一发展理念、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因此,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认识到这一科学的发展方式,顺应我国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更是对未来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怀与探索。

二、大力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多样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资源枯竭和浪费,以及奢侈腐败等一系列问题仍亟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通过党史学习,广大大学生要全面深入认识新时代的显著特征,认识大力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重大意义,从认识到实践,大力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既是个人全面发展所需、时代进步所需,也是国家建设所需、社会发展所需。

(一)营造社会良好氛围

随着国家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群众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导致浪费现象日益增加。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部分人被冲昏头脑,逐渐忘记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不思考不反思,在生活中讲排场、比阔气,攀比消费、过度消费,日常生活浪费十分严重。这种现象违背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铺张浪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社会风气。这些现象激化了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破坏社会主义干事创业的氛围。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更加注重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勤俭节约的风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过去,我们经历了一个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由于科技投入度、资源利用率低,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引发严重的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更应明白,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在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时,必须将勤俭节约的观念贯彻到发展的每个环节,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造福子孙后代。

(三)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一些人经不住金钱、权力的诱惑,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呈现奢靡浪费、沉迷金钱物欲、贪图享乐、互相攀比等奢侈浪费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即将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要让自己的青春焕发光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必备素质之一。首先,需要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营造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大学生要加强党史中勤俭节约经典案例学习,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秀品格。以此,使大学生从思想、品格和行为上真正有效改善,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优秀人才。

三、新时代大学生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发扬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时代和人民的选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一)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为注重勤俭节约传统的发扬,力求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指出: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一,党员带头、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先锋队,必須带头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应以身作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在生活中要注意勤劳节俭,不攀比、不讲排场比阔气,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另一方面,在工作上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杜绝浪费。勤俭节约应由党员干部带头,从日常做起,从工作做起,带头形成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氛围,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

其次,必须加强党史学习,加强宣传引导。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有无数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工作生活中勤俭节约的故事都体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俭节约的美德,为我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大学生要在党史学习中,弘扬好、利用好先辈们传承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快、影响力大等优势,大力宣传勤俭节约中的先进典型,形成模范示范效应。还可举办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各种讲座、座谈会、主题宣传等,比如,开展节俭美德知识竞赛,举办“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主题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感知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积极打造勤俭节约特色文化,让自身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践行勤俭节约。同时,可充分利用社会监督、网络监督等形式,曝光和批评各种浪费行为及现象,形成强大的宣传舆论声势,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监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有序的保障,是约束个人行为的保障。因此,必须制定勤俭节约的相关制度并加强监督,认真落实,常抓不懈。

首先,要加强勤俭节约相关制度建设,完善勤俭节约相关机制。厉行节约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措施制度化、长效化,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制度,督促人们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行为理念,并针对浪费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实施相应的处罚措施。各地各部门要贯彻落实这个方面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等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用规章制度制约、引导、激励良好行为。

其次,要建立健全勤俭节约监督机制,创新多样化的监督方式。制度一经成立,便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一旦缺乏监督,制度则如同虚设,就会出现一部分人为谋取个人利益,钻法律空子、寻找制度漏洞等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建立人民群众监督保障机制,例如,建立举报、听证、投诉、诉讼等制度,拓宽勤俭节约监督渠道和形式,建立健全网络监督、线下监督、民主评议会等监督形式。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增强公开透明度,对奢侈浪费、腐败等行为现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严惩不贷。

大学校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用制度约束大学生的浪费行为,也用制度来鼓励节约。例如,可以评选班级、专业、学院的节约之星,评选可与学生的日常考评结合起来,从而带动整个大学群体的良好风气。另外,还可以在校园内成立以学生为主要成员的监督委员会,在学校的管理下发挥有效监督机制,让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校园里广泛传承和发扬。

(三)节约资源、绿色消费

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形成天蓝、山绿、水清的环境,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第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总体方面,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政策。地球上的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垃圾分类,减少污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党员干部要积极投入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动中,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规范节约行为。

第二,大学生要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培养绿色消费意识。量人为出,适度消费,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反对盲目攀比,在大学生群体中推动形成绿色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继承并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

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使勤俭节约观念人脑入心人行,不仅能使每一位大学生文明自觉,而且能感染帮助身边每一位社会公民去认识、传承并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勤俭节约贵在平时,重在坚持。以此,大学生要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争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9(09):4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4.

[4]江澤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45.

[5]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3.

[7]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2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传1898-1969(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896.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3.

作者简介:李静(1974-),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朱妍)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优良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在现代化新雁峰建设中再写新篇
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逻辑与进路
季札挂剑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延安精神与改进工作作风
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