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1-01-10周道翔
周道翔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教材开始在各个地区普及。教材中融入了最新的理念,替换了原来的材料,突破了学科本位的理念,将化学知识融入社会背景下,体现出了较强的人文性特征。与此同时,新教材还主张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鼓励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增强化学学习的体验感。问题链教学模式符合新教材的理念,强调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一连串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脑海当中的化学知识可以形成完整的结构和完善的体系。
关键词:新教材;高中化学;问题链教学模式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与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化学新课程更注重强调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有机融合,同时,要求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选取和组织教学素材,合理规划并整合教学设计,在全面把握新课改共性时改变长期形成的陈旧教学方式,不再依赖过去那种系统讲授、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尝试用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合作、讲授、探究,并利用网络优势使教学方式和手段更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新课改进行科学探究时能获取和应用更多化学科学知识。
一、问题链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问题链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将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依次提问,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创设,给学生架起了探究的桥梁和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位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可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动手探究中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设计,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探究,问题再探究的形式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运用更灵活,这对发展个性、培养能力、铸就创造型人才有裨益。
二、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链设计原则
(一)层次性原则
问题链设计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知识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学生的层次性这两个方面。从知识系统的角度来说,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从不同的层次来对物质进行研究的,从可见层面到不可见层面,通过层层深化、层层推进的方式对物质的成分、构成以及性质进行了细致化的分析。在问题链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采取层次分明的原则来进行推进,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地提出与解决问题,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来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他们分别负责问题链的不同部分,最后通过相互整合的方式来达到共同参与的目标。
(二)趣味性原则
问题链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链,使他们脑海当中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在问题解答与分析的过程中得到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也为了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共鸣,要坚持趣味性的设计原则,基于兴趣点和认知冲突来吸引学生。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设计问题链,通过实验操作来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的疑惑转化成为他们深入探究的动力。与此同时,实验可以将化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会不自觉地受到吸引,主动地参与探究。
(三)准确性原则
在问题链教学模式下,问题的设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特殊方式。在问题描述与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要坚持准确性的原则,能够确保内容表述得简单易懂,使学生在充分领会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探究与作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必要情况下可以针对陌生的术语做出解释,或者将其转化成为学生熟悉的术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尽量减少“是不是”“对不对”等低认知类的问题,增加问题的开放性,可以使用“有哪些方法”“有几种可能”“是否可以优化”等语句来进行提问,这对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学生互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
(四)启发性原则
问题链主要的功能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使他们发挥能动性,对一个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探究。在迷失探究方向或者找不到研究思路的情況下,这些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将形象化的思维逐渐转变为逻辑化的思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基于问题与知识的内在规则来进行设计,将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织成一个有序的问题组,使学生掌握问题背后的知识点,并明确这些知识点之间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构建合理的化学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要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特征,注重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教学的差异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不同特点。因为学生要更多地接受课堂教学,化学新课程理念要通过这个主渠道有效实施,教学过程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策略。这种教学策略需要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为达到并实现教学目标系统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方法,通过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与学行为模式。科学有效的教学规则系统和方法论体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富有创造性的内容。教师在新课程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尽力达到三维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能准确揭示知识的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与选择性,让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社会。
四、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链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基于“真实评价”生成问题链,营造化学问题情境
“真实评价”的概念早在1989年的时候就被提出,但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该评价模式要求教师营造或者模拟真实的任务情境,基于学生在该情境当中对某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素质进行评价。在问题链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基于“真实评价”,应用化学问题情境,直接、真实地对学生进行考查与评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真实发生过的社会事件、被真实操作过的化学实验以及真实存在的化学史料出发来设计问题链,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氯气的性质,教师可以放映近期发生在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的氯气泄露视频。基于真实的画面,学生可以对氯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形成更为直接的感知。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出“结合氯气泄漏发生时的自救措施分析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结合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结合氯气性质分析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问题链。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生可以基于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带着社会责任感对氯气的性质与应用等问题进行分析,这体现了新教材对科学知识的渗透。
(二)基于整体思维生成问题链,促进知识与思路结构化
新教材强调学生要拥有一定的整体思维,能够基于跨学科的方式来解决化学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形成整体化的思维,能够实现知识在脑海当中的有效建模。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才能善于从整体出发进行解决,可以打破知识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整体思维的培养要被体现在问题链教学模式当中,教师要善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帮助他们实现化学知识与探究思路的结构化发展。比如:在学习电化学知识的时候,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就题论题”。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的整体观念都比较弱,迁移应用能力比较差。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基于问题链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设置两个不同的装置,基于此要求学生对二者的联系与差别进行区分,要求学生书写装置当中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探究装置材料是否具有可代替性,分析溶液当中离子的移动方向。这一系列问题基本囊括了电化学的所有重点知识[3]。基于问题链的持续驱动,学生可以将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明确它们相互之间的关联,突破了原来的思维定式,更好地树立起了“变化”与“守恒”的化学思维。
(三)基于化学史实生成问题链,形成学科素养
新教材强调了化学史实的重要性,主张教师将化学史实融入日常教学内容,以此来作为化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基于实用性观点来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原理,进而形成化学品质,无论是在今后的化学研究当中还是生活当中都自觉践行绿色化学的理念[4]。在问题链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渗透化学史实,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素养。比如:在学习氮肥在生产当中的使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近代著名物理化学家徐光宪的观点“如果哈伯没有发现合成氨的方法,那么世界范围内因为饥饿而死的人将会增加30亿”。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氨与氮肥之间的关系”“氨气/氨水是否可以直接作为氮肥使用”“农作物如何吸收氮元素”“氮元素在自然界当中的循环方式”“氮肥施用要注意的问题”“如何生产高效安全的氮肥”等问题,以此来形成问题链。在这个过程当中,化学史实成了问题的导入,在问题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化学对生产的指导性作用。与此同时,这还使化学课堂更富有时代精神,能够有效实现新教材在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
结束语
总的来说,问题链教学模式的设计重点在于问题,而教育重点却在于对问题的回答。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可以达到能级增益的目标,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得到深化。问题链虽然是由多个问题构成,但实际上是一个教学整体,在问题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层次性、趣味性、准确性以及启发性的原则。同时还要从“真实评价”出发,为学生营造化学问题情境;从整体思维出发,促进学生知识与思路结构化;从化学史实出发,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朱鹏飞,陈敏,孙逸明.教材过渡期基于新旧教材整合的教学实践探索:以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氯气的性质”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4):24-29.
[2]黃燕宁,王磊.彰显核心概念的认识功能,促进知识向能力和素养转化: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的编写思路和使用建议[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9-14.
[3]左香华,赫兰,李跃.广东高中化学课程及其特色教材的构建与反思:基于深圳市宝安区高中化学教师关于课程实施和构建的调查问卷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28(12):25-30.
[4]王磊,陈光巨.外显学科核心素养促进知识向能力和素养的转化: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