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磁共振检查的有效性及必要性综述
2021-01-10李燕妮郭露燕
李燕妮 郭露燕
摘要:产检检查中最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是彩超,在彩超显示不清需要明确诊断时使用磁共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原先对于孕妇患者扫描时间长,因运动伪影图像不清晰等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一些彩超受限的检查,例如怀疑胎儿侧脑室增宽、胼胝体发育不全以及测量腹主动脉宽度以评估孕妇生产条件等检查需求得以满足。磁共振以其无辐射、软组织对比清晰、任意方位任意深度成像可以灵活显示胎儿各部位器官在宫腔内的形态结构等成像优势,使得磁共振检查作为临床医生得第一选择,它可以有针对的观察患者的局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孕产妇;胎儿;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近年来,由于医保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意识不断加强,也由于磁共振检查的有效性、无辐射等优点,磁共振检查越来越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而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也为孕妇患者的磁共振检查带来便利。孕妇患者也因其本身的特殊性,怀孕三月以内为避免风险建议不做或少做核磁共振检查,而大于三月龄的孕妇则可以放心使用该检查。特别是大月龄的孕妇,胎儿成熟度更高,宫腔内各项指标也更成熟,在怀疑有胎儿问题、胎盘植入、胎盘前置等问题时,应该进行磁共振检查,以便临床医生更清晰全面的掌握患者情况。更有国外学者利用磁共振三维容积成像,重建发育中胎儿的三维模型;胎儿磁共振三维容积成像可以任意角度立体直观观察胎儿发育情况。[1]
目前我院多使用西门子1.5T核磁共振为孕妇安排检查,也有少部分孕妇在西门子3.0T磁共振检查。自开展这项检查以来,我院已为众多孕妇施行检查,大部分是怀疑有胎盘植入、胎盘前置、胎儿侧脑室增宽以及为测量腹主动脉宽度以评估孕妇生产条件的患者来检,也有部分是孕妇本身怀疑有围产期子痫或其他疾病来检。
方法:检查前评估孕妇情况,情况紧急者优先安排检查。情况稳定的则预约时间,请孕妇患者作好各项准备后按预约时间前来检查。检查前准备,嘱咐患者着宽松柔软衣物,衣物上不能有任何金属材质,如金属扣、拉链、金属装饰物等。自备防噪音耳塞或由医务人员提供。为孕妇及家属讲解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磁共振检查的焦虑和紧张。
允许家属陪同进入检查机房,以防在检查过程中有突发情况。
检查过程中,患者仰卧体位为主,由于患者的特殊性,仰卧时间不能过长,检查技师嘱咐患者放松后应迅速开始为患者检查。选取扫描时间短、噪音低的序列为患者检查。对于胎儿及其附属的检查,常规序列单个扫描时间多控制在17s至25s,以控制SAR值在合理范围之内[2]。SAR指单位质量的受扫描对象吸收的射频能量,胎儿接受检查时应控制在3W/KG.使用合适的TR和TE时间配以相对小的翻转角可以使得扫描时的SAR值保持在相对低的状态,扫描时间也不会过长,避免了胎儿因扫描时间长带来的运动伪影,也可以在孕妇不能耐受前尽快完成检查。[3]在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中选取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ste)扫描速度快为重T2加权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胎儿软组织;自由稳态进动序列(True-Fisp),可以扫描速度快且信噪比高,在1.5T磁共振扫描可明显减轻其磁敏感伪影;三维GRE序列(vibe),可快速获取T1加权像。由于胎儿在宫内随时会变换体位,应及时观察图像以便调整定位。而对于母体本身的疾病如子痫或其他疾病,任意部位的检查,均应做到有目的有针对的检查,扫描快速准确而不拖沓。检查完成后应及时让患者起身休息。
总结:超声检查由于其局限性,对于有颅骨包围的胎儿头颅、母体脂肪厚度、胎盘位置、子宫肌瘤以及由于宫腔内大量的羊水,对位于宫内深部的组织部位结构显示不清,特别是对于胎儿头颅内病变诊断准确度大打折扣[4];磁共振以其无辐射、软组织对比清晰、任意方位任意深度成像可以灵活显示胎儿各部位器官在宫腔内的形态结构等成像优势,可以有针对的观察患者的局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磁共振作为孕产妇超声检查的更进一步得检查手段,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于泓,王静石 胎儿磁共振3D容积成像的研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30(7);507-510
【2】曹乐 ,刘婷,孙亲利,郭建新,杨健 胎儿颅脑磁共振安全性与检查优化的探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39(2);194-197
【3】朱铭 胎儿磁共振——磁共振檢查的新领域 .磁共振成像 ,2011,2(1):7-12.
【4】ROSSI AC,PREFUMO F.Additional value of fet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omali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UI-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4,44(4);38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