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非甾体抗炎药成分的药物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分析

2021-01-10杨学兵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药物

杨学兵

摘要:目的:探析含非甾体抗炎药物成分的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不良反应类型及干预效果。方法:于2021年1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接受含非甾体抗炎药成分的药物使用阶段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215例,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相关药物占比数据。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分析中,占比较多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斑球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多行红斑型药疹等,占比分别为31.63%、25.58%、20.00%;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應的非甾体药物分析中,占比较多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有31例、塞来昔布34例、双氯芬酸31例、阿司匹林22例、氨基比林24例;215因使用含非甾体抗炎药成分的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病情干预中, 通过糖皮质激素等相关药物的临床使用,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且在72h所有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均显著改善,且出院后再无复发。讨论:含非甾体抗炎药物成分的相关药物,在临床使用阶段较为广泛,但由于药物的使用条件、患者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使用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对病情的干预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在含有非甾体抗炎药物成分的相关药物使用阶段,需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关注,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安全防范,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医疗效果有效提升。

关键词:含非甾体抗炎药成分;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非甾体药物属于非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其临床疗效体现中有消除疼痛、改善肿胀状态、缓解四肢僵直、抑制炎症的效果;该类药物通常用于关节炎、肌腱炎、痛风、痉挛、肌群劳损等病理表现,同时还可用于术后的轻微阵痛。药物分类中含有非甾体消炎药物成分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水杨酸类、布洛芬等,在临床药学的发展状态下,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被划分为多种类型药物。根据患者不同病理表现,在临床用药中选择不同种类的药物,可最大化治疗效果[1-2]。本次研究中基于本院应使用含非甾体抗炎药成分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样本,分析医疗干预阶段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相关药物的使用情况,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1年1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接受含非甾体抗炎药成分的药物使用阶段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215例,其中男性患者124例,女性患者91例,年龄区间为8-80岁,平均(44.45±4.28)岁;其中10岁以下21例,11-24岁65例、25-50岁91例,51-80岁以上35例。

1.2方法

根据收录的病例样本,明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药物过敏史、多行红斑型药疹类型、给药途径及转归等相关资料,将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占比[3]。

1.3统计学意义

软件:使用SPSS 23.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格式:计量资料数据格式确定为()、计数资料数据格式确定为(n,%),借助T、X2完成数据校验,以0.05为临界值,P值小于临界值表示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类型汇总

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分析中,占比较多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斑球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多行红斑型药疹等,占比分别为31.63%、25.58%、20.00%,详见表2。

2.2不良反应药物种类分布

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非甾体药物分析中,占比较多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有31例、塞来昔布34例、双氯芬酸31例、阿司匹林22例、氨基比林24例,详见表3。

2.3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

215因使用含非甾体抗炎药成分的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病情干预中, 通过糖皮质激素等相关药物的临床使用,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且在72h所有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均显著改善,且出院后再无复发。

3.讨论

非甾体抗炎症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有清热、镇痛、抗炎的临床疗效,在常规治疗中,通常将其用于关节炎治疗、肌肉疼痛、术后镇痛及机体散热等方面,通过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的特性,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病理表现;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的不同症状表现。对患者病情的干预及预后康复效率均有一定影响。在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主要以药疹、多行红斑型药疹、丘疹为主,可能是会由于患者服用的相关药物与其自身生理状态产生反应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激发的一种病理表现[4-5]。

医疗研究证实非甾体抗炎症药物的不良反应中,以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为主,部分病情进展会导致患者出现胃穿孔及胃出血的不良症状,所以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在接受非自甾体抗炎症药物,医疗干预阶段需要谨慎使用相关药物,限制药物剂量中医嘱服用相关药物,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风险。除此之外,部分药物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障碍的病理表现,引起该类不良反应的相关药物主要为乙酰氨基酚,同时若患者在医疗干预阶段,长期大剂量使用保胎送药物,也会造成肾脏功能障碍或肾脏损伤,致使其医疗干预阶段出现水钠潴留的现象,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影响患者的肾功能状态。所以在相关药物的使用中,需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并明确相关非甾体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合理的用药建议以保证临床药物的使用安全性,提升临床疗效改善[6-7]。

调研数据证实: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分析中,占比较多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斑球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多行红斑型药疹等,占比分别为31.63%、25.58%、20.00%,说明不良反应发生的占比中,主要以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主;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非甾体药物分析中,占比较多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有31例、塞来昔布34例、双氯芬酸31例、阿司匹林22例、氨基比林24例;相关药物均为临床常用药物,诱发不良反应的相关药物均为常见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需要加强关注,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15因使用含非甾体抗炎药成分的药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病情干预中, 通过糖皮质激素等相关药物的临床使用,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且在72h所有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均显著改善,且出院后再无复发,说明不良反应发生后,通过相关医疗措施的干预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恢复与改善,有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症药物致死属于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病情分析中,以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在临床干预阶段,通过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相关药物,可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症状表现,改善预后生理状态;同时非甾体抗炎症药物的临床使用阶段,需要基于患者病情表现,身体素质等相关因素,合理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提升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

[1]孙倩雯, 郭增军. 非甾体抗炎药物致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9(24):2-2.

[2]茹意. 综合性护理在非甾体抗炎药致消化溃疡并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西藏医药, 2019, 40(6):2.

[3]吴萍, 经纬俊, 刘杰,等. 32例含非甾体抗炎药成分的药物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 19(8):4.

[4]郑朝晖.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9(25):2-2.

[5]张丽芳. 质子泵抑制剂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不良反应的疗效分析[J]. 饮食保健 2020,7(25):37-37.

[6]陈圆圆. 非甾体类抗炎药造成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14):2.

[7]刘春燕. 非甾体抗炎药物临床使用患者致不良反应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29(7):94-95.

猜你喜欢

药物
药物流产间隔时间的讨论分析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药片不要掰开服用
谈谈药物热
怎样选用降血脂药物等二则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
当心药物致眼病
药物与性生活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