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胆总管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2021-01-10林太养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林太养

摘要:目的 不同胆总管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LC治疗,实验组予以十二指肠下胆总管取石术(ERCP/EST)+LC治疗,分析2组治疗价值。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36.67%,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CBDS实施ERCP/EST+LC治疗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十二指肠胆总管取石术;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3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近年来,胆囊结石发病率逐年呈上升期趋势,其患病率可达到16.09%,其中具有9%—16%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CBDS)[1]。研究发现,胆囊结石合并CBDS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胆石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等急危症,若未予以对症治疗,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现阶段,临床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LC)为常用方案,其凭借着安全性高、疗效佳、恢复快等优势,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能够与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rthroscopic coIillilon bile ductexploration,LCBDE)或十二指肠下胆总管取石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ERCP/EST)联合实施,而临床对不同胆总管取石术存在一定争议,且有效的术式、安全的选择已成为临床医师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文选取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实施不同胆总管取石术+LC治疗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1年5月期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男女比例分别为14:16、15:15;年龄分别为35—65岁、36—64岁,均值分别为(41.45±2.35)岁、(42.42±3.12)岁,两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组实施LCBDE+LC治疗,术前12h禁止饮食,取头高足底卧位10—15度,并完善消毒、气管插管、全面等工作,首先需实施LC,于脐下常规建立12mmHg(1mmHg一0.133 kPa)气腹,同时在右锁骨中线和右侧腋前线肋缘下,分别观察孔(10mm)和辅助操作孔(10mm),解剖胆囊三角,充分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可吸收生物结扎离断胆囊动脉,分别于近端及远端各实施1枚生物夹,将其夹闭,将胆囊管离断后,合理切除胆囊,置于肝脏背面,完成后实施LCBDE,电凝沟纵行切开胆总管,1.0—1.5cm,经剑突下戳孔部位,放入常规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内结石数量、位置、大小等,选择取石钳,于胆总管开口区域,将结石取出,对难以取出的结石,可在液电碎石后,选择网蓝取出,探查取石是否干净,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最后冲洗胆道。完成后,选择合理T型管放置,并通过4-0可吸收线“8”字缝合胆管切口区域。实验组实施ERCP/EST+LC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术前相关准备工作与对照组一致,向实施ERCP,导丝进行引导,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并经此实施胆总管造影,探查胆总管内结石大小、部位、数量,同时依据CBDS直径,合理实施切开或扩张乳头括约肌,选择碎石,取石网篮或球囊进行取石,再通过造影探查取石是否干净,并评估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冲洗胆道,安置鼻胆管引流胆汁,并行对照组一致的LC,2d后实施鼻胆管造影,无结石残留后拔除。

1.3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手术状况,包括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2)观察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包括胆瘘、结石残留、胆管炎、出血、胆道感染。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手术状况比较

实验组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见表2。

3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CBDS属于临床外科常见病症之一,若未予以针对性、及时治疗,可造成反复发作上腹痛、梗阻性黄疸、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诱发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3]。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完善,微创腔镜手术逐渐步入临床,其中LCBDE、ERCP/EST+LC为常用术式,但对于上述方案的选择、安全性临床仍存在一定争议。研究发现,LCBDE+LC利用LC后,充分显示并穿刺胆总管,实施胆总管探查发现结石,能够在不影响Oddi括约肌功能下,进一步明确结石的数量、大小、形态等状况予以清除,其已获得临床诸多医师认可[4]。另研究发现,ERCP/EST+LC主要通过切开Oddi括约肌后,实施胆总管造影以探查发现石头,最大程度规避损伤胆总管的基础下,掌握结石数量、大小、部位以及形态,进而予以综合性清除,其凭借着恢复快、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已取得诸多患者乃至医师的青睐[5]。本文研究发现,实验组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ERCP/EST+LC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势。而LCBDE+LC虽未切开Oddi括约肌,但为了实施胆总管探查,而需显示扩张和切开胆总管,进而对胆总管创伤一定干扰及损伤,加之T型导管的长时间留置、引流所造成胆汁丢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增加胆瘘、胆管炎、T管周围浓度血症发生。而是实验组切开Oddi括约肌,而造成胆道流体力学改变、肠液反流,使胆管防御能力降低,进而造成胆内细菌扩散,诱发胆道感染,但无需显露扩张及切开胆总管,能够有效规避对胆总管干扰及损伤,进而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可获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云龙,宋正伟,龙昊,等.不同胆总管取石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1,16(1):46-49,53.

[2]何松狮,王志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取石、胆道支架及胆总管Ⅰ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0):1213-1217.

[3]李晓云,廖晓锋,张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7,25(5):367-369.

[4]罗刚,江帆,黄子锋,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经腹顺行导丝引导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21,29(5):466-469.

[5]过一清,韦凯扬,廖嘉忠,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钬激光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11):1490-1492.

猜你喜欢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结石疗效分析
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高危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