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2021-01-10姜王军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合理应用不良反应

姜王军

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中,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應原因以及对策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进行研究,选取我院在2019年11月-2021年11月间来我院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35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分析其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信息资料,查找中药汤剂引起不良反应原因,并分析提高中药汤剂治疗安全性原因。结果:在本次研究中350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期间,26例患者出现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为7.42%。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作时间12例患者在服药3-24h内出现不良反应;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累计系统情况,发现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占比较多分别为38.46%、23.08%;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原因分布情况发现疗程过长、药物因素是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中药汤剂治疗期间,药物因素、配伍不当、疗程过等因素均会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分析反应出现原因,分析对策有利于降低中药汤剂不合理使用风险,建立医院形象。

关键词:口服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合理应用;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近年来,随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也相应提高了一些临床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况复杂程度。传统西药中的抗生素疗法,虽能有效改善部分病症表现,但不能起到根治作用,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才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这期间也增加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耐药性,降低了治疗安全性[1]。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一,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以及使用价值,随着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中医治疗研究的深入,也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药材在疾病治疗中的药理药效发挥机制,提高了临床方剂制定的准确性与合理性[2-3]。口服中药汤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案,虽然具有服用简单、毒性小的特点,但也容易受药材用量、炮制方法、服用温度等因素影响,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原因以及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我院在2019年11月-2021年11月间收治的350例患者,分析患者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80:170,本研究已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已了解研究内容,愿意参与配合。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3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并分析对策。

1.3观察指标

1.3.1不良发应发生情况:通过临床随访统计所有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累及系统。

1.3.2不良反应发生原因:通过处方单分析与医患交流,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布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EXCEL201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良发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不良发应发生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350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期间,26例患者出现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为7.42%。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作时间,其中6例在服药1-3h内出现不良反应,12例患者在服药3-24h内出现不良反应,5例患者在24-36h内出现不良反应,3例患者36-72h以内出现不良反应。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累计系统情况,发现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等占比较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2.2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布

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与疗程过长、药物因素原因有关,见表二。

2 讨论

中药学是临床医药学的主要组成,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技术的发展以及药学理论的研究的深入也相应提高了临床中药治疗应用率。相较于大部分西药制剂,中药汤剂所含药材均为草本植物,治疗安全性更高;使用期间不仅有助于发挥辅助作用改善患者气血循环能力,促进伤身体康复;还有助于减少一些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4]。但近年来,随中药汤剂在临床使用率的增加,也相应提高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分析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350例患者共有3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析具体发病情况,大部分患者会在服药24h内会出现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及过敏反应,所有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后。给予药剂调整、服药方式改良或停止用药后,均得到明显缓解。统计本次研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布,发现与以下6项原因有关。①为药物因素。该因素致不良反应发生占比为23.08%,主要与药剂处方中包含有毒药材有关,如马钱子、朱砂,吴茱萸等药物本身具有较强毒性,采用水漂、浸洗并不能有效去除所含毒性成分,因此服用期间容易使患者产生腹泻等不适症状。另外除药物本身含有毒性以外,一些药物受生长条件影响也会增加毒性,如寄生本身毒性较小,不会对机体产生较明显副作用反应,但当其与有毒植物共长时,就会包含一些毒性成分,影响使用安全[5]。②为疗程过长,疗程过长也是较为常见的中药治疗不良反应原因。这是因为大部分医师认为中药制剂含有的草本植物毒性较少,因此容易出现超剂量服用或超长时间给药的问题,导致患者是因接受长期治疗导致毒性蓄积,进而引起不适症状。③为配伍不当,中药制剂处方涉及药材较多,很容易因药物配伍不当而增加毒副作用,降低治疗安全,如豆干与大黄本为无毒药物,但其共同服用时会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腹泻的症状[6]。④为炮制方法不同。炮制属于一种富含中医特色的药物处理方法,其可有效去除药物毒性留下有效成分,提高治疗安全性,但当炮制方法不当时,就会导致毒性成分去除不完全,从而引起不良反应。⑤个体差异,该因素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同一种汤剂,患者体质、耐受度、年龄差异也会影响药物安全性。⑥服用不当。一些患者在居家自行煎药过程中,会因为缺乏相关中医知识,而导致煎煮过程失误引起不良反应。

针对中药汤剂服用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第一做好药学培训,提高用药安全性。首先因定期结合患者疾病类型、医师用药情况进行药学知识培训,提高科室医务人员专业素养以及用药能力,能熟知一些常用药物服用禁忌、配伍禁忌提高处方开具准确性。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也能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过往治疗史、过敏史等,降低治疗风险[7]。其次对于中药汤剂服用患者,也应做好相应的中药安全教育,说明中药汤剂的正确煎煮以及服用方法,提高患者服用准确性如,对在服用安神、止泻类药物时,应选择睡前服用,对于补药或利湿性药物,则选择清晨服用。另外还应说明良好生活作息习惯对于药物治疗的影响,帮助患者在治疗期间戒除烟酒,减少辛辣刺激食物食用量,保证药效发挥。第二加强管理监督,做好处方审核。医院应完善药学监管体系,成立处方审核小组,定期抽查各科室处方开具情况,针对患者病情,评估处方开具准确性了解是否出现用量过大、给药过长等问题。此外还应落实责任制度,在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分析分生原因,并对处方负责人给予相应的惩罚,提高医师责任意识与对处方开具安全性的重视程度。

总而言之,通过做好院内口服中药汤剂致不良反应管理,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药剂师的用药水平及责任意识,降低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对加强医院建设,起到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爱菊.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19(17):108.

[2] 李燕.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甘肃科技,2019,35(23):107-109.

[3] 杨玉霞. 探析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2019(23):260.

[4] 郭雄民. 我院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与药学干预对策研究[J]. 科学养生,2021,24(4):220.

[5] 王玲. 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价值临床研究[J]. 健康必读,2021(30):213.

[6] 王正琴. 中藥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价值临床分析[J]. 健康管理,2021(10):94.

[7] 韩建涛. 活血清热中药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继发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 北方药学,2021,18(4):181-182.

猜你喜欢

合理应用不良反应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