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助推西昌农业产业发展
2021-01-10曾溢曦胡刚焕张显会
曾溢曦 胡刚焕 张显会
摘要: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人才支撑。本文立足西昌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目前采取的措施、存在问题,针对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农村实用人才振兴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民;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人才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产业发展、文化建设、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都离不开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引领。农村实用人才是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中率先示范、提供服务,在当地发挥着积极带动作用,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思想较为先进,有一定奉献精神和良好社会信誉度的农村劳动者。以西昌市为例,农村实用人才分为五类:(1)生产型人才:主要是指在农村种植、养殖、捕捞、加工等领域达到较大规模,收益明显高于本地其他农户,并有一定示范带动效应、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业主或技术骨干人员。包括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捕捞能手和加工能手。(2)经营型人才:指从事非农业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等生产活动,有一定规模并有一定经济收入、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或能吸纳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包括经营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村经纪人。(3)技能服务型人才:主要指村级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即农民中专门或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并具有较高技术和服务水平,服务对象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农村劳动者。具体包括动物防疫员、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员、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员、肥料配方师、农机驾驶和维修能手、农村能源工作人员等。(4)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指具有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方面的特长或技能,能带动其他农民掌握该技术或进入该行业,以从事该行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本人年纯收入大大超过本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农村劳动者。如铁匠、木匠、泥匠、石匠、篾匠、漆匠等手工业者。(5)社会服务型人才:主要指在农村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服务的各类人才。培育生产型人才可以提升农业产业生产水平;培育经营型人才能够推动组织化化程度,促进生产经营规模化;培育技能带动型人才可以推动产业专业化技术水平;培育技能服务型人才可以充实基层农技推广力量,成为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培育社会服务型人才,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力量。
近年来,西昌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人才振兴上下功夫花力气,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方面,以培育生产经营型、社会服务型及专业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着力于专业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种养殖大户、项目实施骨干农户等人才,通过强化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生产经营水平能力、依托项目资金支持生产发展,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认)定评价技术水平以及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等,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了一支有一定数量,留得住、用得上、示范性强的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改革和农民增收,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带领者,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1 西昌市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目前西昌市农业产业方面的农村实用人才共计4190人,其中生产型新型职业农民称号获得者1873人,有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1823人(高级 29人,中级182人,初级1612人);注册家庭农场主567人(评定为省示范家庭农场7家、州级20家,市级示范场68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839人(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4家,州级示范示范社10家,村级动物防疫员237人,村级农技员153 人。
2 西昌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主要措施
2.1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生产经营水平能力
依托部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围绕”3+2”特色产业(优质葡萄、绿色蔬菜、玉米制种等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园区创建等,以专业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主、种养殖大户、返乡创业大学生、项目实施骨干农户等为重点,遴选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着人,开展按“一点两线、分段培训”的方式,实施专项免费技能培训和培养,使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近五年来,共计开展专项培训2000余人。投入培训经费360余萬元。
2.2 强化技术评价,提升人才价值感和认可度
2010年以来,在人社局牵头,农业部门和乡镇的共同配合下,在全市每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称评(认)定工作,对实用人才技术水平给予客观评价,并发放职称技术补贴(高级100元/人,中级60元/人),增强人才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全市有农民职称称号人数达1823人,其中高中级239人。
2.3 建立乡土人才示范基地,树立示范典型
2019年我市实施乡土人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资金、技术、知识观念扶持和更新,使一批率先推行绿色、高效、优质先进性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的农村实用人才生产基地成为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窗和培训基地,引领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目前已打造三个乡土人才示范基地,对所在乡镇葡萄、水稻、及蔬菜乖产业发展上的引领示范作用已开始显现。
2.4 加强主体培育,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
加大宣传、引领和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鼓励创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并着力提升创建省、州、市级合作社和示范农场,依托项目资金给予生产发展扶持,不断规范和提升组织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近年给予新型经营主体生产扶持资金300余万元。
2.5 深化人才改革,探索农民职业化制度
以实施省级深化职业农民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遴选180名试点对象在资格认定、教育培训、生产扶持、社会保障、风险防控及退养老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搭建职业农民制度基本政策框架和运行机制,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示范作用强的农民队伍打基础。投入资金1340余万元。
3 人才发展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3.1 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方面,上冷下热现象较为明显,主要体现是市级重视,举措多;乡村组淡薄,应付多;很多乡镇未将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纳入规划和乡镇年度重點工作,管理队伍不稳定,未建立人才信息库,家底不清。
3.2 政策扶持不足
目前西昌市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政策方面存在部门各自为阵,扶持政策零散,还未形成一套从认定标准、教育培训、职称评审、生产扶持、科技支撑、社会保障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系统化制度和工作机制。
3.3 资金支持不够
有一定的职称技术补贴、培训资金支持,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机制,首先体现在村级动物防疫员和村农技员待遇过低,导致人员不愿从事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队伍不稳定,作用未发挥。同时,或是资金争取困难多为依托中央省级项目资金。
3.4 管理难度较大
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标准不易量化,人员变动较大,人才进去不易掌握,涉及面宽,特别是乡村两级没有专人负责,导致农村实用人才信息不精准,管理上难度大。
3.5 人才作用发挥弱
受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流动不畅通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土专家、田秀才未被挖掘出来,同时缺乏施展才华的平台,引领示范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4 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建议
4.1 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人才支撑。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将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纳入规划和年度人才重要工作之一,加强顶层设计,特别是市级层面结合实际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技术评价、激励、流动、教育培训等方面制定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年度发展计划,下达农村人才培育年度重点任务,强化领导、监督和绩效考评等。
4.2 加强管理,抓好各项政策落实
强化市乡村三级联动管理机制的建立,明确专人负责和职能职责,建立本行业、本乡镇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制度,宣传和落实好各项人才扶持政策和资金,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荣誉感和价值感。
4.3 制定标准,加强人才库建设
行业部门牵头研究制定农村实用人才五大类型基本标准,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查,分系列、分层级掌握农村实有人才和优秀农村人才分布、数量、人员结构等基本信息,建立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做到家底清楚,为有计划有针对性培育和选拔推荐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打下基础。
4.4 加大投入,设立人才发展基金
采取政府财政投入为主、项目支持及融合社会资金投入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资金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农村人才社会保障、能力提升、创业创新、评选评优等各方面发展资金投入和支持。
4.5 加强宣传使用,营造人才培育良好氛围
在培育过程中,及时发展挖掘先进典型,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信息平台等加大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建立农民培训教育土专家授课制、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等的使用,不断扩大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形成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
4.6 开辟新途径,常态化持久化多样化
立足培优现有产业发展骨干和带头人的同时,把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作为培育主要对象,积极引导提高他们发展农业产业的参与度,在当前国家农业政策优势下,结全本地制定出台一定的倾斜和优惠政策,给予更大发展空间和机会,加大培训,提升农业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建立电商平台为农业服务,让这部分人成为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运用者和推广者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充实产业发展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实现农村实用人才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显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推动西昌现代农业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83(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