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流产后关爱(PAC)在意外妊娠女性流产后护理中的效果

2021-01-10陈静黄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陈静 黄卉

摘要:目的 对意外妊娠女性流产后护理中PAC(流产后关爱)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收治意外妊娠流产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2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常规组26例(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26例(实施流产后关爱(PAC)护理),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干预后意外妊娠次数、避孕知识掌握情况、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意外妊娠次数明显较常规组少,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避孕知识、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流产后关爱(PAC)在意外妊娠女性流产后护理中应用效果确切,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还可降低其意外妊娠次数,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满意度及预后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流产后关爱(PAC);意外妊娠;流产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2

意外妊娠,即意外怀孕,指非计划内怀孕,或因某种避孕措施失败而导致的怀孕。基于新社会时代背景下,针对一些适婚、适孕年轻女性群体而言,意外妊娠较为普遍。目前,针对意外妊娠,临床多采用人工流产的方式来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临床人工流产手术实施率较以往明显提升,虽然该种手术方式具有较高安全性、操作简单等特点,但手术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手术的实施会在一定程度损害到意外妊娠流产女性机体健康;再加上大多数手术患者为未婚先孕年轻女性,其很容易在手术实施前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情况严重时甚至还会引发人工流产综合征,严重影响其身体与心理健康[1]。针对于此,临床提出给予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女性患者以有效护理干预;譬如流产后关爱(PAC)护理,该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提升其预后生活质量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等。下面,本研究将对意外妊娠女性流产后护理中PAC(流产后关爱)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现作阐述如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抽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10月收治意外妊娠流产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2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常規组26例(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26例(实施流产后关爱(PAC)护理)。常规组意外妊娠流产女性患者中已婚、未婚占据人数比12:14;患者年龄最小值22、最大值36,中位年龄(29.69±2.27)岁;怀孕周数6-11周,平均(7.32±0.47)周。实验组意外妊娠流产女性患者中已婚、未婚人数比11:15;患者年龄最小值21、最大值34,中位年龄(28.70±2.42)岁;怀孕周数4-9周,平均(7.10±0.25)周。两组间对比无资料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避孕措施失败致意外妊娠;②参与研究的患者无人工流产手术禁忌症;③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可正常沟通与交流,认知、理解能力无障碍;④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参与研究的患者已排除存在精神疾病人员;②已排除合并严重器质(心、肝、肾)损坏或功能障碍人员;③已排除合并子宫异位症及宫颈癌等疾病人员;

④已排除中途退出研究及基线资料缺损人员。

1.2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26例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后患者以入院宣教、告知人工流产手术须知、饮食指导以及密切监测病情、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

1.2.2实验组

给予实验组26例意外妊娠人工流产后患者以流产后关爱(PAC)护理,具体如下:

1.2.2.1安排专门场所与人员:针对临床意外妊娠人工流产患者,医院妇科门诊应选择合适的场所开设生育专科,并配以资深医师问诊,对就医患者开展诊疗服务,详细解答患者所提出问题;除此之外,妇科门诊还应注意生育咨询师的开设,同样安排具有丰富经验且具有专业资格证、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护理人员(即流产后关爱护士)就患者所咨询生育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开展健康教育(如避孕知识讲解)以及出院随访等关爱护理。

1.2.2.2宣讲健康知识:开展多样化健康知识宣教,譬如利用候诊大厅展示板、电视或电脑等循环播放正确避孕措施以及多次人工流产危害性等内容,又或者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的方式开展知识宣教,便于患者与家属随时翻看,以此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重复流产危害与科学避孕方法的掌握,促进家属对流产患者的尊重与理解,能够贯彻正确避孕措施。

1.2.2.3开展针对性咨询:待意外妊娠流产患者就诊开单后,护理人员应引领患者到咨询室进行手术时间预约,随后由流产后关爱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性伴侣开展详细问询,并做好咨询记录。

1.2.2.4强化避孕教育:护理人员应引导流产患者树立正确避孕意识与观念,加强避孕教育。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人工流产手术后采用科学、合理避孕的必要性,以此提升其避孕成功率。

1.2.2.5人工流产不良影响介绍:护理人员应就人工流产的不良影响向患者与家属进行详细讲解与普及,例如虽然人工流产可以补救避孕措施失败而造成的意外妊娠,且现代药物的应用与医疗技术具有较高安全性;但是也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很多时候普遍会产生一些近期、远期并发症。此外,重复流产所带来的并发症与影响则越大;特别是一些短期内进行多次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此种行为异常危险,手术所带来的危害与并发症也更为严重。

1.2.2.6避孕失败原因的分析:本次参与研究人员均为避孕措施失败而导致意外妊娠,所以有必要对避孕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譬如避孕失败原因是否为流产患者性伴侣避孕套使用错误,又或者节育环脱落或下移等原因导致的意外妊娠;通过避孕失败原因的分析可帮助流产患者选择更为有效且适合的避孕措施,以此降低其意外妊娠率。

1.2.2.7引导选择科学避孕措施:护理人员应就当前临床所有避孕措施与种类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讲解,并根据患者是否计划生育、是否结婚、生育等实际情况引导和帮助患者在人工流产后选择一种适宜且有效的避孕措施。

1.2.2.8引导落实科学避孕方法的時间:需注意,人工流产后,患者普遍会在14d内出现排卵情况,在这一时间段内,若没有做好避孕,那么则有极大的几率的会再次妊娠;所以在人工流产后应引导患者及时避孕。当前,很多医院均会人工流产手术后询问患者是否有方式节育环的需求,若患者有需求,医院则会在患者无感染、无损害以及宫缩好、出血少的情况下放置节育环;若患者想要通过服用避孕药的方式进行避孕,那么护理人员则应告知患者避孕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指导患者在人工流产手术后当天服用短效避孕药;若为应用避孕套进行避孕,则应告知患者每次性生活前坚持使用;如果使用过程中发现避孕套发生漏液情况,则需要采取补救措施,如放置节育环(5d内)或服用避孕药(72h内)。

1.2.2.9随访:流产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流产14d后回院复诊,对患者流产后身体康复情况以及有无残留、出血、宫缩等情况进行了解掌握;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开展电话随访,对患者避孕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告知患者相关避孕措施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流产后保健知识,叮嘱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到院就诊。

1.3指标观察

1.3.1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流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评分均为0-100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好。

1.3.2于护理干预后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避孕知识、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与对比,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知识掌握程度越好。观察两组6个月后意外妊娠次数。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共包含生理职能、精神、情感、精神状况等8个项目[2]。

1.3.3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为评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心理状况

经评估与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意外妊娠次数、避孕知识、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意外妊娠次数明显较常规组少,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避孕知识、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2:

2.3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

经评估与对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3:

3讨论

众所周知,新时代下,社会发展迅速、国民思想价值观念愈发超前;基于此种形势下,临床意外妊娠流产人数是越来越多,其中以未婚先孕年轻女性最为显著。有研究表明[3],此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年轻女性缺乏正确避孕认知有着密切关系;而在意外妊娠后,又由于恐惧人工流产手术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且因为流产后承担较大精神压力,导致其出现抑郁、烦躁等情况,部分患者甚至产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等生理疾病,对其身心健康及预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4]。针对于此,临床提出给予意外妊娠流产患者以流产后关爱护理,旨在以此改善其心理状况与预后生活质量。

流产后关爱(PAC)护理是一种集流产后咨询、社区服务以及生殖、计生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模式[5];实际护理中,主要通过构建生育专科、设立咨询室、回答患者计生问题、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强化避孕教育以及避孕失败原因分析等多项人性化、保健服务来达到护理干预目的,帮助患者舒缓负性情绪,提升其避孕知识掌握程度,控制与减少其意外妊娠次数,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6-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流产后关爱护理后,患者心理状况明显改善,意外妊娠次数显著减少,避孕知识及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程度与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综上,流产后关爱(PAC)在意外妊娠女性流产后护理中应用效果确切,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还可降低其意外妊娠次数,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满意度及预后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晓艳. 流产后护理对未婚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6):194-197.

[2]张爽. 计划生育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中流产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5):77-78.

[3]杨枫. 流产后关爱(PAC)在意外妊娠女性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200-201.

[4]舒小妹,谭碧燕,钟晓玲,周嘉旺,谢彩虹,韩立薇,李玉华. 延续性关爱护理对流产后妇女生育健康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184-185.

[5]郭晓琴. 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J]. 辽宁医学杂志,2019,33(5):88-90.

[6]王宇容. 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对人流患者心理影响的应用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4):108-109.

[7]唐巍,刘霞,谷瑞芮,王艳. 关爱护理对人工流产女性降低重复流产率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227-228.

[8]段丽,陈思梦,路易玲. 护理干预对降低人工流产患者术后意外妊娠率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