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策略探讨
2021-01-10赖文芳韦积华
赖文芳 韦积华
摘要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不再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需要在其中融入多元文化的探讨。但目前在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关怀和尊重。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民族文化知识储备不足,文化敏感性较弱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学生群体文化缺乏真正理解和对教育教学缺乏文化反思。基于此,应将多元文化作为一种研究框架,将教师专业发展置于多元文化的视野中加以认识和理解,探讨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策略。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多元文化 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23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Regions
——Based on 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LAI Wenfang, WEI Jihua
(PreschoolEducationDepartmentⅡ,GuangxiCollegeforPreschoolEducation,Nanning,Guangxi530022)
AbstractIn an era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s no longer the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 but the discussion of multiculturalism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in ethnic areas often lacks care and respect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 is that teachers’ national cultural knowledge reserves are insufficient, cultural sensitivity is weak, and the resulting lack of true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group culture and lack of cultural reflection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ased on this, multiculturalism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hould be recognized and understood in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sustainable strategies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s should be explored.
Keywords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ulticulturalism; ethnic education
當前社会处于多元文化碰撞和信息交融的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深入的相互接触和碰撞使多元文化的理念不断融入教育领域,这种趋势强烈要求教育教学的转向与重构,同时也引发了教师专业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刻变革。对身处于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地区的教师而言,更需要具备一种分析思考以及在教学中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的能力。因此,从多元文化视角审视民族地区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很重要也是必要的。
1关于多元文化的解读
解读多元文化,首先需要对核心词汇“文化”作出界定。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一系列风俗、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和。[1]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文化初始阶段就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态势并延续至今。多元文化有以下特征:首先是文化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组成,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其自身的文化特性,因此社会成分的多元化决定了文化的多元化。其次是文化的平等性。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当主流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发生接触时,各种文化之间应互相尊重。最后是文化的交互性。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又可以相互交流,通过相互的交流来达到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尤其关注文化的传递和学习,尤其强调教师在传递文化的同时要教会学生保持自身文化并学会尊重“他者文化”。由此可见,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会对教师专业发展形成直接影响。
2多元文化视域中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2.1民族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传统的师范教育强调主流文化的学习,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非主流(少数民族)文化。正如有学者指出:“民族教育现存最大问题是在通识性教育和普适性知识的影响之下,造成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脱节,学生对民族文化了解不深,民族文化知识储备不足,从而影响了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2]实际上,以多元文化视野审视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偏颇:忽视学生的文化背景、忽视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忽视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在现行的教师教育体系课程设置中,更多是选择主流文化作为其核心内容,而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却鲜有被涉及。因此,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不应局限于国家规定的官方知识,尤其是对于来自民族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准教师而言,其学习的内涵应涵盖民族文化的内容。
2.2文化敏感性较弱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更是教师自身文化和学生群体文化之间的交往和碰撞。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敏锐地感知文化对教学的影响,即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文化敏感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对自身的个体文化的敏锐直觉;其次是对不同阶层来源的学生个体文化传统的感知理解;再次是对教学内容所负载的社会主导文化予以敏锐感知。[3]诚如所述,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对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实际教学中,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多数教师的关注点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较少从文化层面探讨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的文化敏感性较弱。在看待学生方面,教师注重共性,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敏感不够,容易忽视来自少数民族群体学生的文化背景,使其与大多数学生“日渐趋同”。
2.3对学生文化缺乏真正理解
教师和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身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文化习惯之中,他们在生活阅历、教育程度、知识储备、人格特征、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使师生间的关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一方面,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全球化的发展,思维活跃的学生更容易接纳新生事物以及新的文化,并在新的文化形态中积极展现自我,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例如,他们更倾向于从网络获取信息,喜欢使用时髦的网络语言及符号表达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很容易成为教学的中心和知识的权威,对学生的文化缺乏尊重和理解,忽视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的体验。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文化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接纳,不能从文化的维度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自然也就错失了以理解学生文化为契机来寻求教学改进的方法,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地与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对立和冲突。
2.4对教育教学缺乏文化反思
任何教育教学理论都孕育于某种文化传统之中,并且具有这种文化传统所赋予的文化特性。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大多是在西方的教育理论话语背景中展开的,在运用这些教育教学理论时,理论背后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往往被忽视了,从而导致教育实践中的种种不适应。知识表征着特定的文化形态,各学科知识都凝结着代表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价值观念,知识的传递就是这些文化的传授与接纳的过程。[4]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作为文化知识的“传声筒”,而没有对教育教学活动乃至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与建构,也未能建立起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理解力和洞察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对知识教学背后的文化立场进行必要的探查与反思,以至于陷入一些文化冲突困境而难以应对。
3基于多元文化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可持续策略
3.1构建多元文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民族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体现之一,在师范教育中仅仅依靠偶尔的民族歌舞表演形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深入到民族文化教育内涵的课程设置。通过多元文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助于师范生重新审视自我及他人的多元身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并且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基于多元文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
为了培养多元文化的教师,首先需要在综合基础层次的课程中增设民族文学、民族历史、民族风俗、民族艺术等有关民族文化类的课程,注重让师范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了解自我、了解学校教育的社会情境,培养他们多元文化的基本素养和师范生的道德品质。[5]第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性的学生活动,其开设旨在加强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第三层次的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是让师范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民族社会实践活动。如基于自身的民族背景回到乡村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或者到民族文化浓厚的乡村去采风,挖掘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在各种民族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探索异质文化,增强对文化差异性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使自身的多元文化教育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强调的是,基于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课程设置不在于形式的增减变化,而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为其将来应对多元文化挑战奠定基础。
3.2重塑教师文化角色,提升文化敏感性
要提升教师的文化敏感性,需要引导教师重新理解文化角色的内涵,重塑其多元的文化角色。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是社会主导文化的角色代表,承载着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传递和发扬社会主流文化的职责使命。其次,教师是文化的研究者,要求教师在面对文化差异时,能够具备宽容的态度以及批判和反思的文化品格。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育内容的文化价值,并对教育内容进行文化维度的探究、重组与建构。再次,教师是文化的整合者,意味着教师应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教育问题,化解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冲突,而不是用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去对学生做出判断,甚至强制学生的文化取向。教师的文化整合者角色还体现在他是一个对多元文化具有自觉的尊重、欣赏与接纳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传递多元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接纳。总之,厘清自己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有助于增强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性、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意识。
3.3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教育能力
由于师生间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对话和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冲突更为多见。课堂文化冲突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要解決师生之间的这种文化冲突,要求教师要具备跨文化的教育能力,采用文化整合的方法,消除师生间的文化心理分歧。跨文化教育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群体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表达习惯,并学会利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点来进行教学策略改进,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应该是一个了解学生群体文化的文化人,而非只懂得教学的教书匠。教师可以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增加对学生文化的关注和理解,在对话交流中倾听不同文化的声音,了解学生群体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并尝试在教学中运用与之相匹配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4积极进行文化反思
在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多元文化时代,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将不可避免。教师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反思。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关注的是文化的传递和学习;教师还是文化的研究者和整合者,强调的是对文化进行反思、批判和创新。“每个教师都是文化创建的主体,应该自觉地从‘技术熟练者’的自我定位中解脱出来,向‘反思性实践者’转变,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6]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人,教师首先需要检视自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反省与实践;其次,要对自己所处阶层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对文化格局和文化前景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再次,要学会和同伴进行对话,从同伴对话中学习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审视教育实践。最后,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对教育中现存的、司空见惯的一切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系统要具有反省能力和批判精神,这样才能在面对文化差异、文化冲突与文化革新时,具备应对问题的多元文化知识储备与技能态度。
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因其文化多元的背景显得更为复杂,为了使教师能够正面应对当前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社会需求,我们需要将多元文化作为一种研究框架,将教师专业发展置于多元文化的视野中加以认识和理解。只有将教师发展融入多元文化变革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发展的权利,进而完成教师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人的专业发展历程。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专项建设项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GXYZ-XTHKC-3);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行为观察与支持’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GXGZJG2020A034)
参考文献
[1]李纯.教师发展与教学改革:一种多元文化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32.
[2]程良宏.教育变革中的教师发展路径与逻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8(6):178.
[3]程良宏,马新英.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及其培育[J].全球教育展望,2014(12):37.
[4]汪丽梅.知识观变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在推动力[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163.
[5]和學新.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203-211.
[6]林艳.教师文化病理现象透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