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迁移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1-01-10李怡

科教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学习迁移法学思想政治

李怡

摘要学习迁移通常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其中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就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内在的关联性就决定了学习迁移理论对于二者融合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共性,发挥学习迁移理论在法学专业教育课程的功能,以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培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学习迁移 思想政治 法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17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aw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Transfer Theory

LI Yi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2616)

AbstractLearning transfer usually refers to the influence of one kind of learning on another. The main factor that influences learning transfer is the common factor between the learning objects, and the internal relevance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aw major education determin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learning transfer theor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mmon feat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aw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e function of learning transfer theory in the course of legal education can be exerted t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effectively train and train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Keywordslearning transf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law; integration

1学习迁移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质

1.1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之间的共同要素

共同要素是指学习对象在技能、知识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是指“大德育”,具体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部分结合的一门学科。法学专业教育是以讲授法律知识、塑造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学专业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与法学专业教育的概念即可明晰二者在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共同要素。

1.1.1政治教育的内容

由于法是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常规形式,因而法学专业教育和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联系,以法学专业子学科为例,宪法学、立法学、行政法学本身均兼有法学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内容。进一步而言,法学专业教育中民主与法治、立法政策,权力制约,国家、政党、政府、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政治程序等诸多理论,都是法学专业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双边问题。

1.1.2道德教育的内容

道德主要靠自我评价即人们的内心信念,他人评价即社会舆论、社会习俗等来保证其实行。一般而言,法律调整的内容属于社会基本有序性要求的道德,如宪法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民法中的诚实信用、行政法的信赖保护等基本原则涵盖社会人际交往中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因此道德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内容在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层面上是重合的。

1.1.3思想教育的内容

思想教育的任务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法学专业人才相比普通公民会有更高的职业思想素质要求,其需要法律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具备:(1)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素质;(2)追求真理、维护公平正义的崇高理想;(3)崇尚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4)认同并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自律精神。不难看出,思想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内容在最低限度的思想教育层面上是重合的。

实际上,正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内容高度的重合性和替补性,通过教师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刻苦的经验整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極大的发生正迁移。

1.2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之间的不同要素

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同法学专业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定性为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而道德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之间则为交叉关系。一般而言,包含与被包含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迁移中总有一门学科会发生正迁移现象,而交叉关系则可能会出现负迁移现象。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相比法律要广泛得多且要求更高,例如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孝敬父母的伦理要求以及扶危济困、舍己为人等道德追求,一般很难纳入法律调整和强制规范的范畴而使之法律化的。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中只有外部行为违法的情况下才追问主观目的,而道德则要求外部行为和主观目的均符合“善”的标准。

而在社会实践中,当一件有舆论争议且涉及简单法律规定的案件都会被强加道德标准予以考量,如“孙某高铁霸座案”,此案件当事人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最终给予孙某治安罚款200元,另在铁路征信体系中记录孙某信息,并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购票乘坐火车。当官方通报结果公布后,部分法律共同体的成员表示处罚结果未起到全社会的警示教育作用,应予以严惩。

当一件有舆论争议且不涉及法律规定的案件亦会被强加道德标准予以考量,如“火车换座行为”,曾有一名易姓律师在微博上公开发表言论称:“乘坐火车时,因带着孩子出行,想用上铺车票交换其他乘客的下铺车票,却屡遭拒绝。呼吁年轻人多一份理解。”此事一出便引来网友“讨伐”,他继而回应称不理解年轻人的道德观念,要对网友污蔑本人行为主张名誉权侵权。

实则,任何事件在法律层面上认定的是法律事实而非事实,法律事实即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这类事实是否可以被包含在法条的构成要件中。法律事实的认定不是简单的凭借内心的“正义”标准即可确定的,还需要结合完整的证据链条。一些法律共同体的成员对于两类案件的评论都属于道德教育对法律教育的负迁移现象,这类法律共同体成员未将两种教育间的异同点区分开,过度扩大道德教化作用,出现“道德绑架”,甚至再过度则会出现主张原本不属于法律所调整的道德内容纳入法律规范中。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无可厚非且应大力弘扬的,但道德和法律均有本身的边界和特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受到负迁移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问题,如果过分强调一方的作用忽视另一方必然会导致人才的流失。

2学习迁移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2.1教师已有的经验概括水平

诺威克(L.R.Novick)曾以新手和专家作为被试者对学习情境的结构相似性和表明相似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专家比新手更易产生正迁移,而当两种学习仅具有表面相似性而结构特征不同时,新手比专家更易于产生负迁移。教师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就属于专家,其本身的思想、道德、学识、经验、创新水平等极大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师若将学习迁移理论用于教学实际,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同时学生又通过学习迁移的反馈,促进教师的学习迁移,形成教学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此种途径会达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2.1.1教师自我修身

教师不仅需要对学习迁移理论本身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教师本身对两课程共通的教学内容有细致的把控。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素的相同是客观的,教师的理解却是主观的,所以教师在自我学习迁移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有效的正向迁移,应以严谨、理性的科学探索精神为指导,首先应运用借助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做好逻辑架构;其次应采用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学习的依据,即了解两专业的通说观点而非创新观点以充实内容架构;最后选取两专业具备高度相似性、较高概括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内化于心。

2.1.2教师自我立德

教师除了应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应具有一定的高度。教师是回答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中“谁来立”命题的首要主体,只有教师先“立德树人”,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德行”要求相比普通师德师风具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两教育本身都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传递社会道德的内涵,其不仅包括师德;另一方面两教育主要为政治队伍和司法队伍输送人才,其还需要职业道德的规制。

所以,在道德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学习迁移,不仅需要教师在客观上把握二者在道德层面的重合之处,还要在实践中有所作为,通过以身作则的现实表现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共同道德要求,在教学过程和生活过程贯穿学习迁移,增强该理论的覆盖面。

2.1.3教师自我管理

教师修身、立德之后即要将所领悟到的学习迁移方法向学生阐明,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共同要素要在教学设计、推荐教材、课程顺序、讲课技巧中予以明示;针对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不同要素要着重辨析二者在基本原理上的区别,帮助学生明晰哪些教学内容可以合并记忆,哪些内容必须分开背诵,以增加正迁移的发生减少负迁移的影响。

此外,教师的三项自我优化过程应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内容的变化、学习迁移理论的最新研究而不断调整,以发展的眼光不断取舍、更新、完善现有学习迁移体系。

2.2学生知识理解和巩固程度

2.2.1学生自我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学生自我理解过程同教师自我修身过程近似,其均需要进行无出入的将他人知识、实践等内化于心的过程。如何保证学生自我理解正确,首先需要教师的正向引导,第二需要学生的广泛思考,第三需要教师进行测量与评价。学生本人通过听课、求教、查阅文献资料等均可帮助外部信息转化为内部信息,其中学生自行求索后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以及教学测量成绩都可以帮助学生纠偏相应观点。

2.2.2学生自我证实

学术研究成果需要进行证伪,而学生消化吸收外部信息时也需要进行自我证实。“理解”和“认同”是两个层面的认知程度,只有认同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共性要素才能实际发生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教师讲授后,学生通过自我吸收理解了相应内容,但是不赞同相应观点,而秉持着学术自由的基本权利,放弃同专家进行辨析,而“盲目”的坚持己见,导致非但没有正迁移反而发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融合本身命题的质疑,这无疑为教育教学增加了极大难度。当然,在学生的自我证实过程中也会发生创新理论观点以及发掘促进正迁移方法的现象。综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证实过程的作用,仍然需要外部作用帮助学生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即组织公开学术研讨、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共同要素研讨的课程展示、增加有关社会实践活动等,保证学生从自我理解到自我证实的良性转化,实现教师-学生-教师的有益循环。

2.2.3学生自我巩固

学习迁移不是一项瞬时活动,是需要学生自我巩固的长久活动。当学生完成自我证实过程后,仅仅实现了正迁移的短时功能,为了长久的影响学生对于两学科的认知,甚至将学习迁移理论运用至其他学科融合上,学生还应进行持续性巩固。学习迁移理论的记忆和巩固,不管学生采用何种方式,只要秉持着一项根本原则就是记忆和巩固的目的性。学生自我巩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两学科的融合教育、提高学习效率、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未来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学生只要明确此目的,记忆和巩固方法在所不问。

教与学的过程是紧密连接、互相配合的,任何一項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配合。在两专业的协同发展与人才培养中,以学习迁移理论作为指导,抓住教师和学生两重要主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专业教育的高效融合水到渠成。

3结语

2020年6月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课程思政的建设实际就是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深入挖掘各类专业教育中思政教育元素。课程思政的提出即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宏观命题在高校落实上指明了方向,从学习迁移理论入手,课程思政看似是在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则是两专业教育的互相迁移。通过采用学习迁移理论,从“教”与“学”两主体分别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向法学专业教育学习迁移的策略,不仅实现法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水平,亦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学专业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文斌,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96.

[2]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17.

[3]杨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0.

[4]陈晓雷.思想政治教育向法学教育的渗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

[5]郑家成.学习迁移理论视阈下课程思政的实现机制研究[J].高教学刊,2021(03):108-111.

[6]陈欢欢.高校思政课融合法学专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4):97-98.

[7]安军.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35-36+42.

[8]王俊霞.法学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05):83-85.

猜你喜欢

学习迁移法学思想政治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学习迁移理念在职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迁移及示例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