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对策研究

2021-01-10谭中利黄志坚陈丽霞利素风

科教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城市融入新生代社区教育

谭中利 黄志坚 陈丽霞 利素风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是一个具有独立结构和文化的“漂移的社会”。该群体在城市范围内的并不具有优势,主要原因就是文化水平偏低,收入少且稳定性不高,与城市相融合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区教育要基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视野,基于为国家政局稳定与社会长期健康成长的视野,诚心竭力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提供最美好的服务。社区教育不但要做知识技能的教育阵地,还要作为爱的教育园地。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帮扶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同时,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了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社区教育 新生代 农民工 城市融入

中圖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9.062

Research 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teg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TAN Zhongli[1][2], HUANG Zhijian[1][2], CHEN Lixia[1][2], LI Sufeng[1][2]

([1]Guangzhou Huad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2]Guangzhou Huadu community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Abstract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industrial workers in the new era, is a "drifting society" with independent structure and culture.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cultural level is low, the income is small and the stability isnothigh. Thereare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integrationwith the city. In thenewhistorical period, community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vision of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alist cause, the vision of national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long-term healthy social growth, and sincerely strive to provide the best service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o integrate into the city and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Community education should notonlyserve asthe educationalposition ofknowledgeand skills,butalsoastheeducationalgardenoflove.Inacertain region, it makes full use of all kinds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help vulnerable groups including migrant workers. It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to the city, promotes urban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communities.

Keywordscommunity education;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tegration

1980年以后出生包括1980年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在城市长年居住并尝试非农业领域至少半年的劳动力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而这以群体的规模相对很大,最近几年我国农民工总人数增长幅度较为稳定,到2018年末差不多三亿人,有一半以上为新生代农民工。[1]新生代农民工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是一个具有独立结构和文化的“漂移的社会”。在农村和城市间不断切换,希望能够融入到城市生活,然而在在城市范围内的并不具有优势,主要原因就是文化水平偏低,收入少且稳定性不高,与城市相融合的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

社区教育并不属于正式教育的范畴,不过其服务属于准公共服务的一种。[2]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可知:教育现代化水平基本上在2020年真正实现,社会以学习型为基础,并且在全球人力资源中都具有显著优势。显然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中的一员,是以学习型社会为首要条件,而这一条件一方面要借助校园教育工作实现,社会教育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社区教育要着眼于服务民生,满足需求。而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需要我们提供多种多样的社区教育服务。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区教育要基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视野,基于为国家政局稳定与社会长期健康成长的视野,诚心竭力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安居乐业提供最美好的服务。

1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社区教育服务市场

农民工培训以组织培训活动的主体为依据可分成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和政府组织三类。一般情况下政府组织,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方式中,社区教育参与性更强。政府主导的教育培训方法包括委托方法、直接安排方法及这两种相结合的方法。社会公共事业建设过程中,政府为责任方,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是服务提供方,群众公共服务选择会受到政府指导与实际情况的影响。政府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应该将其服务性充分展现出来:最开始观念要进行更新,服务要明确并坚持以人为本;然后在建设公共服务过程中对若是群体更加重视,对其需求和利益充分考虑进而对公共服务进行建设。这样公共服务总体质量必然会不断提高。

城市化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人力资本需求和要求持续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也在改善,关于教育问题,弱势群体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对其更加重视,并且也深刻意识到教育水平高低所带来的影响。他们对优质的培训与教育的欲望更强,但从实际角度来分析却无法获取到能够更好的满足个人需求且符合特征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以《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为依据,我国农民工人数中大约有50.5%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已经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政府关于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在2014年到2017年共计补贴3856万人次。[3]然而非农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人数在所有农民工中占比还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针对农民工进行的培训力度还比较薄弱,相关政策与制定的制度等都需要健全,规模还需要不断拓展,效率也急需提升,对脱贫致富的推进和支持力度都较为匮乏等等。

社区教育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其中政府的作用最为关键,在监管、投入经费、战略与政策计划并制定、建立健全服务制度等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社区教育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政府要完成资源配置的改进与重组。成人教育、职业院校和高校等多方都积极参与,使社区教育力度不断加强;社区教育还需要社团与公益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党政单位等积极参加;政府组织、合作或者委托其他单位组织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教育等工作,协同统一的实现资源的使用和充足等,使社区教育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政府与市场协同配合有利于农民工在社会中更好的融入,而且农民工在创业与就业过程中渠道受限的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社区教育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深入的分析后,政府在宏观上要在提供方式、规划和具体实现进行确定,推进农民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中国,并且尽可能保证农民工在公共资源的享有上更加公平。比如,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是朝阳区的四大商圈之一,可谓是寸土寸金,但对社区教育场地却还是投入了较多的土地,由社区文化室、健身室、图书室等共12个部门构成,24小时无偿为农民工提供服務。街道完成社区与街道社区服务培训模式,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融进城市生活,而且在载体建设方面,在财政投入社区教育每年连续递减的情况下,拿下了培训专项基金,并用在场地租赁、设备发展、器械购置等相关领域。当地的4个社区中都设立了一个图书室、一个宣传走廊、一位指导老师等重要资源。另外,社区学院还和华图教育学校、市实验幼儿园等单位相互合作,主要用于服务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

奥斯特罗姆是美国著名学者,多元合作治理理论就是他提出的,并表示:所有公民并非单一性的政府服务,而是若干的多样化的公共服务”。[4]关于农民工培训与教育方面,政府需要提供更多便利,使农民工享有的服务更加全面,水平也更高,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以更快的融进城市。政府对公共服务进行提供,还需要对渠道进行拓宽,对于社会教育的参与,鼓励多方力量及组织等积极加入,为农民工提供更加和谐温暖的氛围,同时也能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由此对培训和教育更加重视。

2广泛发动,举办多彩文化活动促进主动参与

与普通农民工对比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新的特点。对城市长期居住的欲望更强,在城市中居住时长更久,有全家搬迁的想法。基本上没有务农过,城市与农村比较来看,对于城市渴望更加强烈。不仅应变更思想意识,社区教育应当深入指导新生代农民工将思想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该环节中,要扎实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社区教育的参与上进行引导和鼓励。服务规划保证效能高、效率高,服务对象参与必须积极主动,被动显然是无法实现服务规划目标的。[4]群众自治是社区显著特点之一,建设社区教育过程中,农民工是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其力量和作用也需要充分发挥,对建设社会教育过程中农民工自我管控与发展要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融入以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都会受到其对于社区教育的选择、参加、决策和认知水平的影响。

另一方面,融合、利用多元媒体进行宣传发动。要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积极参与并强化宣传推广力度,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建立优良的文化学习环境,使农民工形成为当地服务的新思想。这要求利用各种力量全方位规划,结合相关媒体进行宣传,将农民工享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政策内容、形式宣传到人,提供咨询服务以解答各种疑惑,通过面对面沟通使其学习理念彻底改变,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深刻理解主动能动性对公共服务公平享有和城市融入的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金华宝基于休闲学方面的知识,指出农民工的业余活动存在各种问题,应当进行教导。而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利用空闲时间强化素养和知识的需求和意识。[5]一些社区学院把体育场、健身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设施向农民工免费开放,增加面向农民工的图书阅读、培训讲座、文体活动、艺术鉴赏等文化服务活动场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文化活动进行组织,如艺术、戏曲、广场舞表演,开办演唱会和音乐会等等。同时组织征文、讲座、展览和诵读等活动,支持并鼓励农民工成为全民阅读中的成员。

经过调查分析可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农民工对教育需求也更大,农民工自身素质水平和年龄会有一定影响,同时对其想要融入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偏高,适应性较差等也存在一定关联。对比农民工极强的教育需求来说,当前的教育供给存在极大的问题,农民工大部分都觉得生活附近的文化基地不多,可以获得在职培训的机遇也不多。[5]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能够无条件地、免费地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国内许多社区学院在之前的前提下积极提升农民工教培与文化服务水平,只要在街道与社区实施文艺汇演活动,社区学院均请求农民工参与,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活动,使其和社区居民形成更好的关系。许多社区学院还担任“桥梁”效果,为社区百姓和农民工家庭之间形成友好的家庭关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的主动性,广州大部分社区都实施了类似“农民工文化艺术节”“农民工文艺联欢会”等主题活动,开展农民工图书活动,无偿为新生代农民工朋友办理了图书馆借阅卡,赠送市图电子阅览卡。有的社区学院走进企业,与企业联手创建“农民工书屋”,丰富了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这些多彩的文化活动,很大程度上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达成其心理需求与自我成长,农民工对城市文化形成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的基础上,城市对农民工的认可水平也因此而获得提升,进而促进农民工慢慢地被社会所认可,开心地适应城市生活,达成农民往市民方向的升级。

3融合联动,推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大部分社区居民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往往会由于工作负担重、没有家长的陪伴而无法进行。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一心为了赚钱而没有关注对子女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使得部分小朋友从小就形成了各种坏习惯,这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温州大学研究人员黄兆信等人基于对农民工实施融合教育的思想,给出设立社区、学校、家庭三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建立由街道办或居委会等社区管理部门去处理、社区范围内单位和学校参与的委员会,负责农民工培训与教育活动,实现家庭、学校与社区的有效交互与协同发展。[5]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社区学院可结合社区、学校、家庭一体化模式,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使用各种措施来处理其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子女成长教育问题。

一是协调在附近入学的中小学,在社区学院建立青少年社会实践中心,对农民工子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招录中小学教师负责担任农民工子女的课外老师,引领小朋友们参与不同类型的公益活动,慰问孤寡老人、清理环境、植树种草等等,此类内容不但使幼儿们变得更为坚强,也熏陶其融入城市大家庭的意识。

二是街道对后续委员会的功能更注重,应积极教育农民工子女。社区学院可结合街道办举办农民工子女方面的会议,开展美德教育活动。老人们轮流值班,看护孩子们写作业,组织孩子们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才能达到和谐融入城市的目的。这些工作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维护了其家庭的和谐稳定。

三是在社区学院成立农民工子女托管班。社区学院可特意为农民工子女备好教室,无偿地对农民工孩子服务。在日常的放学后,孩子们可在托管班自习;在寒暑假阶段,由社区教育志愿者设立一支教师团队,对农民工子女开展无偿辅导。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安排“亲子”社会活动,让农民工与自己的子女可以一起成长。

四是使社區中的教育资源可以被充分应用,针对农民工子女中成绩优秀者当做核心对象予以教育与培养。农民工子女中有许多成绩优秀的子女,但通常因为父母的教育力度较差而终止,让人觉得特别遗憾。就此类状况,社区学院可联络优质教育培训中心为优秀的孩子提供帮助,在固定的时间段社区学院开展作文、数学等课外班,招录师资的开支可由社区学院活动经费中支出。

4开发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较之他们的上一辈,接受教育培训、学习技能的主观愿望更加强烈;职业准备性需求是学习需求中的主体,其功利性特别显著;多元性与多层次是个体教育需求的主要特征;不过,教育需求的盲目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身为社区学院中与众不同的农民工教育,应当驱使农民工主动学习,有效改善家庭的生活质量,充分参与社会发展尤其重要。因此,要重视农民工个人综合素社区教育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对策研究和适应社会变化能力的提高,因地制宜地开发符合农民工需求的社区教育课程。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向城市融入的过程中,以社会教育层面使其感受到温暖,以农民工需求与利益为基础完成课程内容的规划,使用教育工作层次感刚抢,且实效性得到更好的保证。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为课程规划的基础,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社区资源充分应用,保证社区力量充分发挥,使农民工各种需求为基础,利用科学课程观完成更适合农民工的教学课程;第二,社区教育课程规划中不仅要包括技能培训,还要包含身心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在完成市场深入调查分析后,以社区特征为基础,不但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教育资源举办SYB创业辅导、婴幼儿护理、保育员、产后修复与调理、月嫂培训课程,还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为主的花都“健康讲坛”公益讲座。农民工融入城市不能只关注表层,情感融入与心理融入才是真正的融入,该区从心理层面出发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孤独、自卑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支持并鼓励他们对社区教育与城市资源进行共享。

与普通受教育方对比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各个特殊的教育需求,对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思想的学习更加渴望,特别是技能方面的学习,并且对于课程时间灵活选择和分配的方式更为倾向,这样就能够边工作边学习。他们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在政治、制度、保障、教育、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受到排斥,对于这个问题通过社区教育能够很好的处理,社区教育可以保证农民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术与技能,有利于缓解甚至彻底解决城市排斥农民工的问题,有力推进农民工向市民化的转变。

灵活、开放和全面是社区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适合的教育方式。最近几年,全国多个地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与能力提升都不断探索,也采取各种方式。远程教学、培训券发放和社区课堂等方式是应用较多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灵活多样的培训和教育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的成人教育为例进行分析,完成12年教育普及和百万技能人才培养两大工程的落实,而且针对中青年组织三业工程,三业即学业、就业和创业,每年培训进城打工超过60万人,占据其所属辖区中到城市务工总人数的三成。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培训与教育工作,为确保工作更好落实,社区教育要以公平对待为基础,社区教育经费划拨时不能将进城务工人员排除在外,要保证公共财政的享有过程中,确保所有人都公平公正。还需要采取目标管理,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工作从过程管控、目标与监督评价三个层面进行整个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使培训与教育质量得到保证。以上工作都做好以后,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社区教育后在技术与能力上必然会显著提升,对其就业和创业都有推进作用。

5结束语

综上,农民工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这个过程中,社区教育拥有极大的效果,同时社区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本、隔年开放和灵活,而且实用性非常强,因此农民工对此都高度认可,正因为其具有以上优势和特征,所以对于培训和教育方面的公平公正更加凸显出来。农民工融入城市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不管是从理论角度分析,还是通过实践验证,社区教育都有利于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有利于推进教育资源与技工的公平与公正发展,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处理。[6-7]

国内各个城市中的农民工数量都很多,这也是經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内部多个阶层的人都能够相互关系、协同发展、和谐共处,这就代表很好的融入城市。爱护他们、服务他们,协助其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他们便是城市的正能量;冷淡他们、孤立他们,让其位于城市附近,他们也许就会变为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力量。社区教育不但要作知识技能的教育阵地,还要作为爱的教育园地。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帮扶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同时,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了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18年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重点社区教育项目《弱势群体的社区教育的组织与实施》(2018SQJY0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代丽丽.全国农民工数量接近3亿.北京:北京晚报,2019-02-19.

[2]杜君英.中美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差异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5(12):54-58.

[3]李作周.基于“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产权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000(005):84-87.

[4][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4.

[5]陈龙根,张凤娟.农民工社区教育研究述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63-66.

[6]陈乃林.关涉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以社区教育帮扶弱势群体的做法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21-24.

[7]王益宇,汪敏生.社区教育:解决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的有效途径[J].成人教育,2008(4):6-8.

猜你喜欢

城市融入新生代社区教育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户籍障碍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