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优化实践
2021-01-10刘璐
刘璐
摘 要:迎合数字化改革趋势对高中地理课程进行技术性优化,能够使教学以更前沿的教学方法作为框架,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提供更为高效的平台,从多方面推动学生地理学习有效性的提升。数字化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程优化改革应是全面的,教师应突破固有教学认知,丰富个人的数字化教育理念,真正以先进的数字化教育思想和理论参与到教学改革活动之中。通过以点破面的形式推动课程的整体优化,真正打造数字化教学系统,以前沿教学平台使学生在现代化学习模式之中真正实现个人学习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数字化改革;高中地理;教学系统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中发挥出数字教学资源的优势,以辅助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呈现,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提高,这将使得学生更为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真正实现个人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同样应该立足于当前的教育环境,不断接受数字化的教育思想,学习数字化的教育理论,并切实掌握数字化教育技术,以此在教学中尝试寻找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真正从课程内部细节推动整体教学模式的优化,以此建立整体性较强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使数字教学资源渗透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真正促成其学习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重要基础。
一、微课呈现优化导入机制
微课是一种以短视频形式为主的数字化媒体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微课能够以较短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中整合与总结,从而在展示过程中突出课堂中的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快速地建立起对知识的基础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迎合课程的数字化改革趋势,可以利用微课特殊的呈现方式,在教学中优化课程的导入机制,在以数字化特征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将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以具体的精简呈现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为其后续的地理学习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通过放映微课的方式做好抛砖引玉的导入工作,为学生课程学习打下重要基础。微课能够以短视频的形式通过画面与文字结构的方式将宇宙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具体的特征以及天体、天体系统等概念与特征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动态的立体呈现方式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树立起基础的印象认知,还能够快速地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揽,集中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得以真正建立起对本科将要学习内容的基础认知,在后续的课程的学习活动中以更清晰的逻辑完成知识的感悟,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网络渠道拓展教学资源
网络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更快速地获取资源,其对信息的汇聚整合优势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实践过程中对资源的筛选实践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网络渠道对地理课堂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性的丰富,以此构建更为多元的教学资源结构,使高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切实推动学生地理学习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开展教学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时事资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资源之中,以此极大地拓展课堂教学资源体系,提高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在网络资源的辅助设计下,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见证当前社会环境中更多农业区位选择理念的具体应用,以具体的现象具象化地理知识。通过丰富的资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加贴近当前的社会实践模式,真正优化其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素养。
三、线上媒介优化课后学习
线上教育媒介的出现极大地延伸了教师的教学职能,使得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形成更具时效性的指导作用。这能够使得接触较难地理知识的高中学生在课后学习活动中及时地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由教师为其作出解答。由此線上与线下教学将形成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最终切实推动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线上群组作为媒介,以线上方式辅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在学生解决农业发展中重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求助于教师,从而在课后时间中即得到教师的解答。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以明确的复习方向,使学生认识到导致自己问题产生的学习漏洞所在,使其利用课后学习时间做好针对性学习,切实提高其课后学习有效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推动课程的数字化改革,教师应切实结合课程的具体的课程内容选定合适的数字资源,以此推动课程的整体优化,使得学生能够在前沿技术的辅助下不断优化自身的学习体验,切实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瑞超[1].关于数字化环境下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及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00(001):160-160.
[2]侯彩敏.分析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J].赤子,2019,000(007):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