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思考

2021-01-10许申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许申国

摘  要: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逐渐显得愈发重要。本文认为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需要从观念和方式上进行创新。在观念上要树立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方法上要通过生活化教学和情景教学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教学不仅应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进而培养学生养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遵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融入传统文化的视角下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成分

(一)树立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之所以教师无法有效渗透进传统文化,就是因为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即便教师将中学的所有课堂时间都花费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也无法教授完。而在平常的教学中,由于传统文化太过博大,教师在教学时都是随课堂内容而进行渗透,没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最终导致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无法形成系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树立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培养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当做目标,就要注重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课外的古诗词;教师如果将培养学生学会古诗词的写作基本规律当做教学目标,就要重点进行诗词格律的教学。只有目标明确,教学效果才能显著[1]。

(二)利用传统文化丰富课程内容

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的挖掘,又能够反过来丰富教学的内容。因此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初中语文进行创新教学,教师需要使二者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忽視语文正常课堂的教学[2]。例如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屈原》的教学中,由于这部作品既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追溯,也是对作者当时所处时代的控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也是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并且在讲解这篇戏剧文章时,将近代的历史和古代屈原当时的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古代人物的思想在近代历史中“活”过来,从而唤醒学生心目中对传统文化更强的认同感。

二、进行生活化教学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依旧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和生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和创新感。使学生真正爱上传统文化。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提出的另一项要求,它通过将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将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借助语文课堂表现出来,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渗透。

(一)将生活情景搬到课堂上

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的小说,这些小说或者表现神魔鬼怪,或者表现风俗人情,或者描写才子佳人,是我国古代人民现实和精神生活的普遍写照,教师在对这些小说进行教学时应当使用更加形象的教学手段,将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来。例如在九年级下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教学中,教师可播放《红楼梦》电视剧对应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根据影视对古代的服饰、文化、礼仪等产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针对其他的小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排演小话剧,对古代的传统文化做出现代化新编。

(二)开展生活实践

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没有消融在历史长河当中,而是深深融入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当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不能不注意到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现实的巨大影响。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生活实践,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并且让每个同学对生活进行观察与调查之后,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传统文化带到课堂当中,互相之间进行交流讨论[3]。

三、开展情景化教学

在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学当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度和课堂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情景化教学创新。情景化教学不仅能够通过情景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通过情景的表现使传统文化更为直观地体现在学生面前,可谓一举两得[4]。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达,教师在开展情景化教学时通常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的方式完成情景的营造。例如上文提到过的播放电视连续剧的方法。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我国民间音乐和相关的图片的形式,使学生与作者达成审美人格上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力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力量,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教师在进行课堂创新时需要结合课文教材的特点进行相对应的传统文化的渗透,依旧以教材为出发点,而不是将语文课堂变成传统文化教育课堂。在创新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牛爽,范淑婧,王丹琳.国际视野下高中传统文化教学创新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语文教学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9(7):57-61.

[2]崔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J].写作:下,2017,000(001):87-89.

[3]孟祥鸿.刍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7,593(11):121-122.

[4]刘小龙.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8):250.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