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组织变革与教职工群体动力分析

2021-01-10李斐

科教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组织变革独立学院

李斐

摘要新发展格局下,独立学院面临着转设的结构性变革。面对独立学院转设这一不可抗力,教职工群体打破了以往安稳工作的状态,陷入惶恐的境地。为了促进转设工作的开展,独立学院可以从群体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这三个要素入手,重构群体动力,将教职工群体转化为促进独立学院结构性变革的动力。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组织变革 群体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9.002

An Analysis of the Organization Chang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Group Dynamics of Faculty Members

LI Fei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89)

Abstract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independent colleges are facing a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change. Facing the force majeur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the faculty members break the previous stable working state, and fall into a pani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dependent colleges can promote the three elements of group dynamics, which include group cohesion, driving force, and dissipative force.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group dynamics, the faculty members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organization changes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Key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organization change; group dynamics

0引言

新发展格局下,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转设发展的结构性变革。这种变革并非是对独立学院组织系统结构的简单修补,而是对整个系统的结构性重组。经由组织结构变革,独立学院才有可能摆脱以往过于依赖母体的发展困局,进入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轨道。然而,组织结构变革并非纯粹的理性设计的结果,其变革轨迹受到组织内部群体动力的影响。当组织系统发生结构性变革时,组织成员受到直接冲击并做出合乎自身境遇的反应行动。组织成员所做出的反应行动在系统聚合为群体动力,进而对组织变革的发展轨迹产生干预。

过往研究大多从组织架构层面出发,分析转型性变革背景下组织的转型升级。罕有研究从群体动力视角出发,关注转型变革情境下组织成员互动的效应以及对独立学院转设进程的影响。群体动力是指个体进入群体情境中,与其他人组成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新发展格局下,独立学院组织变革与教职工之间的交互关系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独立学院的教职工如何看待转设的外部要求,通过群体交互产生影响力,进而影响转设的路径。

1组织变革与群体动力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应对环境变化而在结构和体制方面做出的重大调整或重构。组织通过自身的变革,不断提升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力,并在变动的组织环境中始终处于前沿发展位置。作为计划变革理论的创始人,Lewin率先提出了组织变革模型,对组织变革的流程做了剖析。组织变革的流程被视为解冻、变革、再冻结这三个阶段有计划地逐一向前推进的过程。这一组织变革模型将组织变革的开展视为系统化设计的结果,用以解释组织领导者如何理性地设计和实施组织变革。在解冻过程中,组织领导者为员工创设共同发展的愿景,获得员工的认可和支持,并为变革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后进入变革阶段,组织领导者按照“施工图”带领员工积极推进组织变革,并随时应对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由变革之后,组织运作再次进入稳定发展期,组织领导者通过新的规章制度稳固当前的发展轨迹,巩固变革的阶段性成果。

其后,Armenakis和Bedeian进一步拓展了Lewin的变革模型,将影响组织变革的个体因素和情境脉络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指出组织变革包含了情境、过程、内容与结果这四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其看来,组织变革虽然是一种系统化设计行为,同时亦受到组织员工个体行为和群体交互的影响,其发展轨迹具有不确定性。为此,组织变革研究的关注点转向员工对组织变革的反应和干预,从而将组织变革的宏观研究转向群体动力的微观研究。

从群体动力来看,个人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与其他个体存在关联的群体成员,而群体依赖于群体成员间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个体的行为会随着其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个体进入组织情境中时,与群体成员组成的组织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进而形成群体动力,对群体发展产生影响。群体动力主要探讨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體决策以及群体沟通、冲突和人际交往等因素,群体动力具有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这三大构成要素。群体凝聚力是将个体成员聚合在一起,保持紧密关系的情感因素,是保证群体稳定的因素;驱动力是创造群体效应、促进群体发展演化的动力因素,个体之间相互激发共同作用,进而产生高于个体简单叠加的效应;与前两种正向力量不同,耗散力会破坏群体凝聚,是破坏群体稳定和演化、降低群体绩效的负向力量。这三种动力构成要素共同存在于群体之中,相互作用、抗衡并相互转化,推动着群体的演化和发展。

2独立学院转设情境下教职工群体动力

独立学院从21世纪初期轰轰烈烈兴起,迄今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教育部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提出独立学院转设事宜,然而受制于限定性条件,转设进程极为缓慢。为此,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至2020年底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方案。在国家政策规定的强力干预之下,独立学院组织变革的帷幕正式拉开。

从组织变革内容的角度,转设对于大多数独立学院而言属于激进式变革。无论是转为民办或公办,还是合并转设,独立学院的主体都将面临重大的系统重构。而这种大规模的系统重构会打破独立学院原有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重新建构新的高等院校。此次系统重构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既要考虑转设后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等外部因素,又要顾及现有系统内学科专业规划、人员工作的合理接续和发展,以及组织文化的传承等内部因素。在内外复杂环境交叉影响的情境下,独立学院转设将面临长期持续的变革过程。即便在体制机制和主体结构上已完成转设形态,但在内部运行机制的磨合、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等旨在增强自身在高等教育资源中的竞争力方面,仍需做好持续变革的准备。

在面对独立学院转设这一不可抗力的变化趋势时,教职工群体打破了以往安稳工作的状态,陷入惶恐的境地。转设后学校发展规划尚不清晰、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否符合未来的工作岗位、岗位人员饱和是否会被迫转岗、薪酬待遇能否有所保证等等,组织变革引发的一系列风险,使得教职工在面对不确定的风险以及变革对既有利益的冲击时,会出现办事拖拉、消极怠工、离职人数增加、人事纠纷增多等抵制现象,成为组织变革的阻力因素。根据群体的耗散力特征,当群体成员处于消极环境中,群体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人追求等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形成群体的“负能量”,继而阻碍组织变革。

3独立学院教职工群体动力重构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高等学校一直处于变革浪潮之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直在不断拓展,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变革。高等学校的初始目的在于人才培养;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大学提出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20世纪3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将社会服务纳入大学职能范畴;进入21世纪后,大学又被赋予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职能。高等学校为了更好地提高组织效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地开展组织变革。

20世纪90年代,在加大高等教育投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国家政策号召下,独立学院应运而生。在独立学院发展的20余年中,独立学院面临的困境一直难以优化,比如未能规范办学投资体制、明确产权关系;依托母体高校的优势专业和师资队伍、缺乏科学定位和品牌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清晰;师资力量不足,且在教师培训、课题申报等方面难以获得政府支持等等。为了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与发展,教育部出台一系列文件,并于2020年5月对独立学院转设给出了最后期限。独立学院顺应时代的需求产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再度面临重整,而本次组织变革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将是颠覆性的变革。

与高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持续变革不同,高校教职工在工作期内更期望组织保持稳定不变,或以渐进缓和的方式发生变化。当面临突如其来的变革时,教职工出于自身的应激反应,首先表现出对变革的抵制。组织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会使组织的群体成员感到不安与焦虑,产生负面情绪,进而通过实施一定行动阻碍组织变革。只有当群体成员对组织变革的目的、意义予以认可,并能预见变革后组织的发展愿景和个人发展前景时,才能激发组织群体成员的群体动力和变革愿望,正视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困境,积极破解各项阻力,实现组织群体动力变革的自我突围。

为了重构组织群体动力,独立学院可以从群体的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这三个要素入手,以群体动力重构促进独立学院转设。首先,将独立学院转设目标与群体诉求建立关联,形成目标一致性,加强群体凝聚力。独立学院应做好沟通宣传工作,广泛听取群体成员的意见,了解群体成员的诉求,积极为群体成员的职业生涯和发展前景做谋划,重建群体成员对组织的信任感。其次,将教职工群体转化为独立学院转设的内生变量,提升群体的驱动力。组织群体成员能力提升培养计划,提升群体成员的专业技能,以应对组织变革带来的不安冲击。鼓励群体成员参与到组织变革中来,由被动承受变革转为积极谋划变革,增强群体成员变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关注教职工诉求,降低群体的耗散力。发挥工会的能动作用,主动关注群体成员的心理变化,及时做出有效的疏导,为群体成员的利益发声。

4结语

当今世界正在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求。面对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独立学院通过转设走向高质量发展轨道,成为事关高等教育全局发展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独立学院的结构性转型变革并非纯粹的理性设计的结果,而是受到组织内部群体动力的影响。组织成员的凝聚力、驱动力、耗散力共同构成了组织的群体动力,三者相互作用、抗衡并相互转化,推动着组织变革的演化和发展。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干预之下,独立学院组织机构面临重大的系统重构,按照激进式变革的模式向前推进。虽然独立学院的转设均会按照民办、公办、合并转设的方式进行,然而系统重构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引发了教职工的恐慌。同时,转设过渡期的额外工作亦使得教职工工作压力骤增。不确定性与工作压力骤增相叠加,引发教职工对于转设工作的抗拒,进而阻礙变革的推进。

为此,独立学院应将教职工群体动力重构纳入考虑范围,将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作为,从群体的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这三个要素入手促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开展。通过增加群体凝聚力,提升群体驱动力,降低耗散力,形成联动效应,扭转阻隔效应,为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开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汉民,解晓晴,齐宇.工业革命、组织变革与企业理论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8):3-13.

[2]Lewin, K. Frontiers in group dynamics[A].D.Cartwright (Ed.)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C].Social Science Paperbacks: London, 1952.

[3]Armenakis, A. A., & Bedeian, A. G. Organizational change: 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 in the 1990s[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9,25(3):293-315.

[4]Burnes,B.Kurt Lewin and complexity theories:back to the future?[J].Journal of Change Management,2004,4(4):309-325.

[5]田振华.组织变革理论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勒温模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5):32-35.

[6]黄婷.组织变革理论视野下高校管理的反思与批判[J].高教探索, 2017(8):12-19.

猜你喜欢

组织变革独立学院
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析
企业互补资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校本研学共同体:激发教师多层次发展的组织变革
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三种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