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情态副词的主体化
2021-01-10满思聪
摘要:“早晚”最初作为表达早晨与晚上某个特定时间点的时间名词出现。随后其逐渐被用作情态副词,与汉语中的“必然”、“一定”等必然类情态副词类似,用于引入说话者对某个命题做出的肯定性评价或判断。为解释这种表述用作情态副词用法的动机,本文对“早晚”这类被视作由两个反义单音节形容词复合形成的情态副词进行了具体的语义描写及认知机制探讨。结合BCC语料库中的数据并对比相似的反义副词“迟早”等表述,研究发现“早晚”用作情态副词是以说话人为中心对时间关系进行的高度主体化的识解操作。同时在信息结构方面,“早晚”的情态用法主要引出说话人主观确认的预测或评论的新信息内容。
关键词:情态副词;主体性;主体化;“早晚”
1.引言
“早晚”在现代汉语中最早作为副词出现在状语位置时表示动作发生的具体时间在早晨和(或)晚上(吕叔湘,1985)。依据《汉语大词典》对“早晚”的释义可以发现,“早晚”作为时间副词也具有“过早或过迟”、“时时,天天”等表示程度的语义,如例(1)所示。这些用法据记载最早出现与晋代,远早于表示肯定推断的情态用法(张宜生,2004)。“早晚”作为情态副词表示“事情和情况无论怎么变化、发展,最终总会出现某种预想的结局”(张斌,2001:691),如例(2)所示。
(1)母親!您孩兒有些不成器,早晚要你照顧咱。(《隔江斗智》第二折)
(2)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三國演义》第21回)
在句法形态方面,“早晚”是由单音节反义形容词复合而成的情态副词,一般在句首的主语后出现。“早晚”在许多情况下会与情态动词“会”、“要”、“能”、“将”、“得”共现,如例(3)所示,同时根据语料库统计,“早晚”与“有一天”等时间副词也会同时出现,如例(4)所示。
(3)这好比隋朝的天下是树上一个桃,熟了早晚要掉下来,这树下可有一帮人伸手接。(王小波《黑铁时代》)
(4)我这么说是因为早晚有一天我们都要进坟墓,穷人也好,阔人也好,这是老天爷的主意。(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的一家》)
在语义方面,“早晚”可作为时间副词,用于表述“在早上或在晚上”,如例(5)所示;在作为情态副词时,“早晚”用于表述“总会”、“肯定”等语义。前人研究中提到,与“早晚”共现的动词一般为非现实性动词(孙嘉铭&石定栩,2021),且“早晚”一般不用于否定语气,特别是含有“不是”等否定标记的否定句中,一般较少出现这种情态副词。
(5)他又让春义写了副神联,上联是“晨昏三叩首”,下联是“早晚一炷香”。(李凖《黄河东流去》)
“早晚“与“迟早”作为同义词,在形态及句法分布上也较为相似,许多文献将这类词语视为典型的“反素副词”,即由两个反义形容词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如“大小”、“反正”。许多研究将这类反素副词与其他情态副词进行对比,试图探讨这类反素副词在语篇功能上的特殊语用特点(张宜生,2004;董正存,2005),也有大量文献从历史角度探讨这类词汇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罗耀华&周晨磊,2011;于立昌,2017),少量研究从反素副词的语义范畴和句法功能入手,聚焦于这类副词的语义和句法特点(孙嘉铭&石定栩,2021)。
从“早晚”的句法和语义特点可以发现,“早晚”在作为时间副词时,表述的都是现实性语义,而在作为情态副词时,一般引出非现实性虚拟小句,而组成“早晚”的两个词素在语义上也并不表示虚拟性含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早晚”的这种语义特点进行研究,试图回答以下研究问题:为什么“早晚”可以引出非现实性小句,表达说话人对未来未完成事件的期望或承诺?其次,“早晚”与其他反素副词是否有相似的主体化过程,如果不是,那他们的主体化过程有何差异?
2.“早晚”的句法特征及搭配频次
首先,根据在BCC语料库中输入“早晚+V”进行检索的结果可以发现,排除无效语料后的检索结果中,“早晚”与动词搭配时呈现出显著的倾向性特征。相较于其他实义动词,“早晚”与“会”、“要”、“有”、“是”这类情态动词的搭配出现频次更高,仅有5%的语料中“早晚”直接与实义动词搭配,超过90%的情况下“早晚”都会先于情态动词组合后再与实义动词组合。
其次,针对“早晚”出现的小句中主语的人称情况以及同样表示肯定语义的反素副词“迟早”、“始终”进行检索和整理后发现,“早晚”与“迟早”相比,在小句主语人称上出现了第一人称出现频率远高于“迟早”的情况;同样,对比“早晚”与“始终”可以发现,尽管在第一人称的出现频率上,“始终”(39.6%)略高于“早晚”(37.5%),但结合所有人称出现频率比重来看,在“早晚”作为情态副词出现的小句中,第一人称作主语的比例最高(37.5%),而在“始终”出现的小句中,第三人称作主语出现的情况占比最高(43.3%)。
3.“早晚”主体化的语义表征
关于说话人本身的小句内容,包括说话人的观点、思想、决定及其最近的生活经历、过往的故事都会在本质上比第三方的报告或对于“客观”事态的描述更为主观(Scheibman,2002)。因此根据前文对于小句主语的人称情况的探讨,“早晚”作为情态副词出现的小句中,几乎40%的的小句都是关于说话人本身的,如表1所示。同时经过对比也可发现,同样作为情态副词出现的其他反素副词存在的小句中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如表2所示。对比例(6)中的三个句子,(6a)中缺少“会”这类情态动词后,句子不合法;而(6c)在加入“我认为”这类主体性极强的引语后句子仍然合法。结合以上证据可以判断,“早晚”与其他反素副词相比有更高的主体性及说话人中心性(speaker-centered)。
(6)a.?你早晚回来。
b.你早晚会回来。
c.我认为你早晚会回来。
其次,在“早晚”所引出的小句一般关于完成时态的事件或动作,较少出现现在进行时或过去时等时态。如例(7)所示,进行时的动作在进入该句式后较为突兀,而在添加了完成时态的标记“完”后整个句子更为通顺。
(7)a.?我早晚办事。
b.我早晚办完事。
c.我早晚会办完事。
最后,如前文所述,“早晚”出现的小句中一般不会出现否定性判断,特别是带有否定性标记的否定判断。如例(8)所示,否定性判断很难与“早晚”组合表示说话人的否定语气。
(8)a.我早晚会成为新的市长。
b.*我早晚不会成为新的市长。
c.?我早晚也不能成为新的市长。
4.“早晚”的主体性识解
情态副词在句中可以限定事件发生的情景于某种特殊的状态中。以英语的情态副词为例,“must”(必须)在句中就可以限定当前情景于虚拟现实的情况中,语言本身就不仅仅是描述现实情况的工具,在很多情况下,语言更多的描述一些想象中的情景,或者虚拟的情景。而这种虚拟情景不一定在句中表示为说话人的想象,即说话人将自我为主体投射于这种虚拟情景中,表达说话人主体在该情景中的活动时,也是一种描述虚拟情景的情况(Taylor2012)。在这种情况中,只是说话人将主体从语言场域之外转移到了语言场域之内,因而凸显了说话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说话人的承诺、判断、感知、想法等多个方面,而这种主体性的体现就是通过情态副词实现的。
情态副词对于主体性的实现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说话人对自己表达的概念内容本身有一定的要求和推力(force),这种推力体现在说话人的态度上;其次,说话人自身将自身感知到的事实情况利用某种态度的方式表述出来,因而把客观轴上的内容弱化,成为心理上的操作,从而进行了主体化的识解过程。
“早晚”作为情态副词的使用情况中,在参与句子的主体较多呈现为第一人称,即说话人本身时,就可以发现“早晚”在对说话人自身概念内容的表述加入了说话人自身的态度和判断,因而将说话人本身的心理操作表述在了语言场域之内,使说话人主体更为凸显。同时结合前文对于“早晚”参与的句子的语气的探讨可以发现,“早晚”凸显的是说话人对于未来某种受到限定的状态的肯定判断和主观推理。这与“迟早”较为不同,“迟早”也会凸显说话人的否定推断,但这种推断也蕴藏着说话人不希望与较为消极的判断一致的情感态度。
5.结论
“早晚”在引出非现实小句的情况下依然表述说话人对于现实情景的肯定推断,是说话人将自己表达的概念内容的推断置于语言场域内的一种表述方法。因此虽然是非现實性小句,但仍然是将现实情境进行主观投射后形成的表述,这与“早晚”本身的时间副词的用法并不矛盾。作为情态副词的“早晚”与其他反素副词相比,在主体性识解的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说话人本身的语言知识以及经验知识,但是“早晚”具有更高的主体性特征以及以说话人为中心的特征。
参考文献:
[1]Taylor,JohnR.2012.TheMentalCorpus:HowLanguageisRepresentedintheMind.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2]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04):268-275.
[3]孙嘉铭,石定栩.反素副词的意义构成与句法功能——以“早晚”“大小”“反正”为例[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1(01):24-31.
[4]杨才英,叶瑞娟.“必须”的语义特征及其主观化——兼与“must”比较[J].外语学刊.2016(02):60-66.
[5]于立昌.“早晚”的词汇化与主观化[J].语言科学.2017,16(04):406-410.
作者简介:
满思聪(1997—),女,汉族,浙江嘉兴人,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