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与劳技课的融合路径探析

2021-01-10刘祖鸿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刘祖鸿

摘  要:语文教学属于综合性的学科,是一个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平台。学科育人的理念需要教师进行有效落实,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实践内容。通过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也为语文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内容,提升教学评价。劳动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如何有效完成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的结合,是语文教师需要去深度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实践课;劳技课;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阶段,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的结合,是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结合有效的教学路径,完成劳动教育的工作。教师应当将实践活动与劳动技能的培养建立联系,提升语文实践课的教学有效性。通过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的融合,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所以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流畅、合理的进行结合。

一、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结合的教学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实践课本身就是提升教学深度、拓展教学宽度的一种体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提升内心体验,对很多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内涵、情感就有了亲身体会,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样也能够避免学生进行机械化学习,却无法实现深度理解的情况,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实践活动与劳技课的结合,也让学生有机会把课堂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构建生活与学习结合的教学体系,学生从劳动的角度建立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找到深度学习的路径。并在劳动中获得语文思维的成长,使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都能更好的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结合的另一层教育意义就在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目前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对孩子也出现了娇生惯养的情况。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很少参与一些家务或者劳动。当下不少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在意识上缺少对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思考,使学生的思想品质无法提升。这种错误的教学和工作理念,造成很多孩子对劳动的价值没有正确认知,以及对劳动产生消极态度。新时代的语文教育是综合教育,不能只依靠课本传授,这就是劳动实践教育的教育价值。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的结合,通过劳动实践内容的渗透,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成长,树立积极的劳动意识。并且通过劳动实践教育,教与学之间合作完成劳动任务,给学生和教师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更有利于学生接纳教师的指导,提升德育教育水平,促进学科育人理念的落实。

二、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开展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包括很多宣扬传统文化的诗歌、文章,比如《北京的春节》《九月九日憶山东兄弟》等等。教师需要利用新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积极影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单纯通过讲解的方式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且一直是教师在讲忽视了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学生们是如何吸收和理解这些知识内容教师并不能真正了解。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实践活动供学生们参与,使学生们得以有更强的代入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加深其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例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以多人小组的形式一起体验包粽子,每人动手包一个粽子由教师统一煮熟。教师也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的机会,给学生带来各种民间趣味传说、各地的风俗、不同区域的粽子等内容,向学生们讲解我国端午佳节时的风土民情借此机会传播传统文化。学生们可以品尝自己包的粽子,还能在课后与家人一起包粽子。在充满粽子香气的室内与学生们一起了解屈原的故事,观看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纪录片,一枚小小的粽子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这份文化信仰才是值得每一名学生不断反思和体会的。

(二)结合教材构建趣味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性活动开发的教学意义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中,锻炼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活动任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教育内容。目前学校通常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科知识上,缺少对拓展资源的思考,实践活动匮乏。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意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学生愿意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努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语文教材设计一些趣味实践活动。举例来说,在《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教学中,学校或者社区经常需要一些调查研究报告。语文教师可以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挑选一些简单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也能考察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结合的目标之一。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对学生的劳动技能、心理状态、德育培养进行整合,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全程把控,及时对学生作出指导。比如可以布置调查周边学校周边免费篮球场的实践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进行制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共同协作完成实践任务。教师可以耐心进行鼓励,让学生能够克服困难,寻找完成调查研究的更多路径,最终成功完成实践活动。这就是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融合的价值,让学生在锻炼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的同时,锻炼劳动技能,积极解决问题,成为实用型的人才。

三、结束语

劳动可以强身健体,也能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在此背景下,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需要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发挥出语文实践课与劳技课结合的优势,拓展教学宽度,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掌握更多劳动技能,形成优秀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萍.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策略[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12):38-39.

[2]孟媛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教学实践[J]. 基础教育论坛,2021(29):69-70.

[3]李智.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教学实践[J]. 互动软件,2021(6):3734.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重庆   404700)

猜你喜欢

教学价值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