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回眸与展望

2021-01-10郭宇楠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

郭宇楠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思想保证。我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族称众多、民族支系繁杂的国家,民族问题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推进民族工作的順利开展,对民族地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有极端重要性。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百年发展历史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变迁与发展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回顾波澜壮阔的百年不难发现,在中国发展的不同时期,党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反应时代特征,彰显时代精神,具有十分生动体现。通过回顾和探究党在民族地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对其进行总结研究,从而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工作必要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推进民族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回顾

(一)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建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还处在幼年期,党对我国的各项事业处在探索时期,对民族地区的工作重视程度相对欠缺,民族地区的思想等方面尚未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因而对我党革命工作有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作用。在对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于1934年10月,我党进行了战略转移——长征。长征期间,红军经过 11 个省,通过苗、瑶、壮等 10 多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大量接触了少数民族,遇到了许多少数民族问题,如少数民族认为其与汉族地位上的不平等,使得我党革命工作遭到了当地人民的不支持和反对。面对少数民族的排斥、敌军的围追堵截,我党对民族地区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纠正了民族地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错误认识,提高了他们的思想,为中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抗战中提出:“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以团结国内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图存,就是当前抗战中的严重任务之一。” 对民族地区人民的思想进行洗礼和重塑,为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致力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解放战争时期新的矛盾对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有所不同。这一时期,在民族地区开展以和平民主统一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少数民族争取和平民主自治,加强当色政治教育和宣传,建立爱国统一战线,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替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新生政权亟待巩固。但国内外反对势力企图利用民族问题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统一制造麻烦。因而,建国初期少数民族地区如何通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达到巩固国家统一、消除民族隔阂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课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国防上,都对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此,为了促进各项民族工作的开展,我国采取在民族识别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培养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普遍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在民族地区土地改革中、民族牧区民族改革中以及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改造中大力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保证新中国民族工作的顺利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正反两方面对党在民族地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过程中有了新得探索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党民族地区想想政治教育是在拨乱反正的工作中开展的。党的民族政策再教育在全国开展,197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指出:“各民族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认真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人民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地区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此巩固祖国边疆,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第二次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有力的推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张扬

回溯历史脉络,审视当下形势,放眼世界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联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论断。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始终坚持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彰显了我国民族工作的价值皈依,也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更好的推动国家统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以“五个认同”为本,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引领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推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展望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和以往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民族平等,团结自制,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对民族问题的处理,遵守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教育贯彻到每个人民的心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有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各民族团结,进而实现民族和谐,保证社会的稳定秩序,从而促进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巩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既具有政治性亦具有文化性。就其政治性而言,主要表现在三点:在身份认同上、在社会意识形态上、在领导权上。就其文化性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本民族自身文化的认同上;其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上。总之,中华民族的政治性和文化性二重性统一于中国国家认同之中,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政治性认同是文化性认同的前提,文化性的认同是政治性认同的保障,只有矢志不移的加强和加深各族人民中华民族政治性和文化性的认同,才能更好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总之,坚持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把各民族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结起来,步调一致、推进民族工作稳步向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82.

[3]张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阈下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逻辑理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01):14-19.

[4]沈桂萍.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态话语体系[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3):5-10.

[5]陈智,宋春霞.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04):54-58.

[6]王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J].民族研究,2018(01).

[7]董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5-11.

成果由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项目号:11200-121024)资助。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帕措”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探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
略论孔子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影响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