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膜袋罩口鼻在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21-01-10孙艺佩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癔症院前急救

孙艺佩

摘要:目的 研究薄膜袋罩口鼻在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中心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入的30例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均15例,对照组采取塑料袋罩住口鼻呼吸,研究组实施重复呼吸面罩呼吸,观察血氧饱和度、心率、治疗期间情况、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在平均呼吸频率、平均呼末二氧化碳值、症状缓解时间、Nijmegen评分上均存在差异,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院前急救期间通过薄膜袋罩口鼻,能够改善患者呼吸情况,短时间内症状缓解,减缓患者心率,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关键词:薄膜袋罩口鼻;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癔症是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部分以换气过度导致呼吸性碱中毒,称为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该疾病主要在焦虑紧张紧张的情况下出现,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张口呼吸过快,大量二氧化碳被排出,机体缺乏酸性二氧化碳,造成呼吸性碱中毒,出现呼吸困难、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查体无阳性体征。目前主要采取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治疗,但由于机械同期技术要求高,无法在基层医院推广。而薄膜袋罩口鼻作为临床最新设计,能够将面罩固定在面部,嘱患者腹式呼吸,通过二氧化碳数据调整通气,本文将该技术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30例我中心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①患者均为精神刺激发病,获得确诊;②患者意识均正常;③均符合临床伦理委员会认可。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病情恶化,存在危险事件;②非精神因素导致发病;③存在呼吸困难、口唇发麻。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均15例,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为(38.54±5.01)岁。研究组:男6例,女9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为(38.23±5.22)岁。上述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可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到达急救中心后均进行吸氧处理,对患者心电监护,安抚患者情绪,积极与家属沟通,解释病情,开通静脉通道,并进行对症治疗处理。

对照组采取塑料袋罩住口鼻呼吸,接诊检查患者动脉血气,患者全身放松后,使用传统的纸张或塑料袋罩口鼻呼吸法,时限选择30min,减少二氧化碳呼出,改善碱中毒,缓解患者症状,对患者心理疏导,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 250ml。

研究组实施重复呼吸面罩呼吸,救护车接诊后,给予患者低流量(<1升/分钟),使用薄膜袋罩住患者口鼻,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病情后,讲解薄膜袋罩口鼻意义与作用,消除患者及家属顾虑,耐心进行心理疏导,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250ml。

1.3 观察指标

记录血气情况,包括PH、二氧化碳分压,均在治疗前、症状缓解后30min复查。

治疗前后多次检测患者每分钟的呼吸频率、呼末二氧化碳,每次测1min,测量3次结果取平均值。采用Nijmegen症状学问卷,总分<18分视为症状缓解[5]。

疗效判定标准[6],痊愈:患者呼吸困难、四肢及口唇发麻等典型症状完全消失,PH值正常;有效:症状缓解;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

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期间情况

两组在平均呼吸频率、平均呼末二氧化碳值、症状缓解时间、Nijmegen评分上均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癔症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对于以换气过度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为主要表现的,称为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7]。年轻女性发病率较高,会在情绪激动紧张情况下发作,患者张口呼吸过快,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排出,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使用重复呼吸面罩,患者呼气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储存在面罩下方,开关设计能够在患者出现的二氧化碳潴留时,及时开启,接通氧气,纠正呼吸性碱中毒。

本文通过将薄膜袋罩口鼻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氧饱和度、心率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在平均呼吸频率、平均呼末二氧化碳值、症状缓解时间、Nijmegen评分上均存在差异,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果证实在薄膜袋罩口鼻使用后,患者整体症状明显缓解,且效果理想,我国急救方案中大多使用塑料袋、长筒罩住口鼻呼吸,操作较为简陋,不易控制,会更适合院外急救[8]。重复呼吸面罩在患者使用期间无憋闷感,面罩两侧孔有利于氣体交换,呼气时呼出的富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储存在面罩下方潴留袋中,患者吸气时潴存袋下陷,不会增加患者氧分压,也不会使得患者缺氧,能够使得患者体内二氧化碳迅速增加,纠正患者呼吸性碱中毒症状[9]。由于出现换气过度综合征期间,患者呼吸困难,本能张口快速呼吸,使得呼出二氧化碳加重患者症状,此时患者情绪紧张,对呼吸无法控制,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急诊科人员需要在紧急情况下,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并做好解释工作,缓和医患关系,做好院前急救工作[10]。

综上所述,薄膜袋罩口鼻在癔症过度换气综合征院前急救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呼吸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亚蒙,刘蔚. 应激和应对方式对癔球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9):817-821.

[2] 乔战科,宋艳芳. 刘向哲教授运用针刺联合心理暗示治疗癔症性意识障碍经验[J]. 中医研究,2020,33(3):45-47.

[3] 刘艳霞. 穴位按摩结合护理干预对急诊癔症患者心理状态、症状及疾病认知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6):1116-1117.

[4] 沈卉,贾亚平,王佳,等. 重复呼吸面罩在癔症性换气过度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3):2205-2207.

[5] 黄志伟. 应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癔症性精神病的临床有效率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20):53-55.

[6] 郭柳,胡菲,张顺娣,等. 结合病因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春期女性癔症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47-49.

[7] 何梓健,贾林,邓祺,等. 癔球症患者临床精神心理学特征及少商穴经皮电刺激治疗的疗效评价[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20,8(2):130-134.

[8] 兰巧丽,王英,翁雪健,等. 兰索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联合加味逍遥颗粒治疗癔球症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0,52(23):64-65.

[9] 胡书凤,冯金星,陈秀珍,等. 穴位按摩结合局部针刺治疗急诊癔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20,29(7):1252-1254.

[10] 王莉,高林娟. 暗示性护理结合葡萄糖酸钙(舒神灵)治疗癔症性转换障碍临床疗效报告[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7):142.

猜你喜欢

癔症院前急救
心理护理在高校学生癔症中的应用研究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浅析盐酸氯丙嗪治疗癔症的护理干预效果
心理护理对改善癔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分析
诗癔症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疯病”不是“鬼神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