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1-10林晓澜刘相卿赵晶萍
林晓澜 刘相卿 赵晶萍
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40例,按治疗方式分组,即静脉滴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两种方式,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比较治疗效果,如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体征指标、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7.14%高于对照组74.29%,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脾回缩时间、肝回缩时间、颈部淋巴结缩小0.5cm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异型淋巴细胞<0.05时间(3.02±0.54)d、咽峡炎好转时间(3.02±0.54)d、退热时间(3.05±0.25)d低于对照组异型淋巴细胞<0.05时间(4.02±0.24)d、咽峡炎好转时间(4.32±0.65)d、退热时间(4.51±0.35)d,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ALT、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30.65±5.36)U/L、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3.05±0.65)%低于对照组ALT(38.65±2.65)U/L、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7.68±0.24)%,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考虑采用重组人干扰素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改善速度更快,促进体征指标恢复,疗效更理想。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阿昔洛韦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2
临床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则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1],指感染EB病毒而发病,疾病主要特征为外周血液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咽峡炎、发热等,多合并肝功能损伤。若不及时诊治,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均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和对症干预,但常用的抗病毒药物,现对其疗效、用药安全性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有学者倡导采用重组人干扰素进行治疗[1],此药物也属于抗病毒类药物,且根据目前儿科使用状况来看,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现医学界有关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报告非常少,仍有大量学者致力于此点的探讨。现本研究共纳入14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分组重点论述重组人干扰素的治疗优势: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治疗方式分组14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入选标准:①各患儿均表现为肝脏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炎、咽炎、发热等症状;②各患儿接受血象检查显示,异型淋巴细胞>1.0×109/L或>10%,或淋巴細胞总数>5.0×109/L或>10%;③抗核心抗原(EBNA)为阴性,抗衣壳抗原抗体(VCA-IgM)为阳性;④各患儿家属均签字接受此次治疗方式;⑤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对阿昔洛韦和重组人干扰素药物过敏或禁忌症者;②合并肝肾、心功能异常,或呼吸道梗阻、神经系统损伤者;③无法按照本研究中医嘱用药者;④中途转用其他药物治疗者,如喜炎平等。对照组;病程时间2.3-8.5d,平均为(4.2±0.5)d,年龄3.5-11.5岁,平均为(5.6±0.4)岁,女性31例,男性39例;观察组:病程时间2.5-8.6d,平均为(4.5±0.4)d,年龄3.6-11.5岁,平均为(5.8±0.5)岁,女性32例,男性38例。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阿昔洛韦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0665,生产厂商: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将0.01g/kg.次阿昔洛韦注射液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日2次,滴注时间1h/次;观察组接受阿昔洛韦注射液(与对照组一致)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 300万单位(生产厂商: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30053)治疗,把3ug/kg.次重组人干扰素,混合到2ml生理盐水中,每天2次,雾化吸入,控制每次雾化吸入时间达15min,每日2次。
各患儿均持续治疗5d。
1.3 指标判定
根据患儿体征指标等评估疗效,显效:治疗3d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异型淋巴细胞<0.05,无咽喉痛;有效:治疗3d后,体温正常,异型淋巴细胞<0.05,咽喉痛得到明显缓解,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记录各患儿脾回缩时间、肝回缩时间、颈部淋巴结缩小0.5cm时间、异型淋巴细胞<0.05时间、咽峡炎好转时间、退热时间等。
治疗前、治疗完成后3d时抽取其空腹静脉血液3ml,用PCR法测定其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并用干式速率法测定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治疗疗效(计数数据,%)和症状改善时间、ALT、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计量数据,x±s),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中,用X2检验、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7.14%高于对照组74.29%,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症状改善时间
比较脾回缩时间、肝回缩时间、颈部淋巴结缩小0.5cm时间,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异型淋巴细胞<0.05时间、咽峡炎好转时间、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ALT、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
治疗前组间ALT、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病原为EB病毒,此病毒为疱疹病毒,属于嗜淋巴细胞DNA病毒,感染后,主要累及患者NK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咽部上皮细胞,进而诱发各种症状[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儿预后较为良好,但因EB病毒会广泛损害机体,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肾炎、心肌炎、肝炎,甚至出现多发性硬化、淋巴瘤等,临床需加大重视,给予有效、积极治疗。
现临床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和对症干预,现临床抗病毒多食用阿昔洛韦、阿昔洛韦治疗,本研究中也使用了阿昔洛韦药物,此药物属于黑苷类抗DNA病毒药物,对宿主细胞DNA内、渗入病毒、病毒DNA聚和有竞争性抑制性作用,进而重视病毒DNA延长,阻碍病毒复制。但因阿昔洛韦药物会影响宿主DNA聚合酶及病毒DNA聚合酶,所以可降低人体全血细胞,诱发继发感染和出血等,存在潜在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3]。临床使用中已关注到阿昔洛韦药物用药安全性,因此,临床推广存在局限性。已有报告称[4],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7.14%高于对照组74.29%,异型淋巴细胞<0.05时间、咽峡炎好转时间、退热时间低于对照组,ALT、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同时证实了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优势,研究结果与以往报告相符[5-6]。笔者认为与干扰素药理机制有关,干扰素属于细胞因子,可调节免疫功能,具有廣谱抗肿瘤、抗病毒功能,通过结合细胞受体表明,诱导细胞生成抗病毒蛋白[7],阻碍细胞内病毒复制,并增强免疫功能,让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靶细胞特异细胞毒效果增强,遏制病毒感染和侵袭,且机体受影响较小。
综上,临床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考虑采用重组人干扰素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改善速度更快,促进体征指标恢复,疗效更理想。
参考文献:
[1]程波利,刘崇海,许玉霞, 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评价[J].重庆医学,2018,47(15):2083-2084,2087.
[2]梁燕婷, 李林, 徐国明. 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 33(05):124-125.
[3]彭海燕,王春燕.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124-125.
[4]蒋婷婷,毕晶,夏明倩.以麻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的EBV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报告[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6):882-884.
[5]蔡琳, 张云湘.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效果研究[J]. 母婴世界, 2019, 000(016):88.
[6]程波利, 刘崇海, 许玉霞,等.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评价[J]. 重庆医学, 2018, 47(015):2083-2084,2087.
[7]庄福静.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联合应用热毒宁和阿昔洛韦的疗效探讨[J]. 系统医学, 2020, 005(00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