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治疗中斜角肌综合征的体会

2021-01-10鲁文明李乔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针刀锁骨患侧

鲁文明 李乔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概念及解剖

中斜角肌综合征属于胸廓出口综合征之一。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只见于中年人,亦逐步趋于年轻化。目前对前斜角肌的临床研究、治疗方法比较多,而对中斜角肌的针刀治疗比较少见。近年来本人应用针刀技术,治疗中斜角肌综合征有几点深刻的体会,愿意与同道分享。

斜角肌是颈部深层肌肉,分为四束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小斜角肌。前斜角肌起于第3~6颈椎的横突,止于第1肋骨内缘的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起于第2~7颈椎的横突,止于第1肋骨的上缘。后斜角肌起于第4~6颈椎,止于第2肋骨的外面。斜角肌间隙由前方前斜角肌、后方中斜角肌和底部第1肋骨构成,肌间隙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从前、中斜角肌 “剪刀式”的夹角处通过。

病因病理

由于前中斜角肌位于颈椎的侧面,又是靠近前方的位置,所以斜角肌在低头或头前倾的时候双侧都是缩短的。头颈在侧屈、侧倾等某个姿势固定位持续时间过长,例如:看手机、看书写字、看电视、打麻将、趴着睡觉等,使斜角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过度疲劳而损伤。或C3–C7神经根受累引起的斜角肌痉挛,或长时间提重物牵拉,因提重物而头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这样在外力长时间的作用下,极易造成前中斜角肌损伤。由于前、中斜角肌的长期痉挛、劳损、退变或外伤等因素,导致斜角肌间隙狭窄, 使通过其内的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受到刺激或卡压,引起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

前中斜角肌上起于2-3颈椎横突前后结节,下止于第一肋骨,在这“一带一路”上具有稳定颈椎,辅助呼吸的功能。前中斜角肌损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一般依据神经、血管卡压的部位及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各不相同的症状。亦有神经和血管受压的症状混合出现。一般分为神经型、血管型和混合型,据不完全统计神经型占多数,大约80%以上,血管型又分为静脉型和动脉型,其中静脉型约占6-7%,动脉型更少见,占3-4%以下,混合型约占10%。

(1)臂丛神经受压:斜角肌的持续损,最终导致斜角肌肌腱的肥厚、纤维化,失去伸展性,影响到臂丛神经支配的范围,使颈、肩、臂(内侧臂)及手部尺侧的麻木、刺痛,异常感觉,病程久可出现手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有些患者有向前胸、肩胛骨内上缘放射感,在锁骨上窝常有压痛。

(2)动脉受压症状:病程久的患者可表现为患者肢缺血性性改变,患肢肿胀感,夜重昼轻、麻木、皮肤温度下降、苍白,偶尔伴有雷诺现象。

(3)静脉受压迫症状少见:从解剖结构上看,臂丛神经进入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出口,锁骨下动脉在前斜角后方,锁骨下静脉在前斜角肌前方。所以静脉受压迫症状少见。主要表现患肢静脉怒张、水肿,手指发僵不灵活,后期可由于静脉血栓造成持续性水肿。

(4)肌肉症状:患肢小鱼际肌肉萎缩,握力减弱,持物困难,手部发胀及笨拙感。

体征

(1)艾迪生(adsons)征:亦称前斜角肌试验,可明确斜角肌三角间隙的狭窄情况,但该试验有假阳性。病人取坐位,仰头并将下转至患侧,上肢外展,做深呼吸后屏住呼吸,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也有主诉患肢症状加重,即为阳性。

(2)超外展试验:患者取坐位,颈部屈曲向患侧倾斜,患侧上肢从侧方外展,高举过肩至头,上肢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

临床上斜角肌综合征比较常见,症状轻微的可以通过应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经皮神经电刺激、局部封闭、按摩推拿、理疗等减轻症状。若经治疗无效,症状又较重,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患者不易接受。而针刀治疗具有简、便、验、廉特点。患者痛苦小、不留瘢痕、疗程短、花费少、疗效明显的优点。

定位:

1 体位:患者仰卧位,头稍微偏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颈、锁骨、胸骨施术部位。

2 定点: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中点上2-3cm处,大约1-2寸。仔细触摸、按压,找到中斜角肌在颈5、6横突后结节上的起点,按压时并有明显的酸胀痛的感觉,用记号笔标记。

3 消毒:穴点部位常规碘伏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并在治疗点用0.5%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

4 治療:用4#Ф0.8针刀在定点部位快速刺入皮肤,针刀刀口线与周围大血管、神经平行,直达骨进行治疗。

5 以患者左侧病变为例,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头部,用左手食指、中指在定点部位上将胸锁乳突肌向前推,右手持针刀,在颈5、6横突后结节上直刺,针刺深度0.5-1寸。针刃方向不要向内、向下斜刺(避免引起气胸、刺入大血管)。沿水平面向上、向后下方向刺入。针直达骨面后,细心小幅度切割、松解,如果有向患侧上肢、后背放射的串麻感,就是触激到了臂丛神经,这对有后背疼痛、上肢不适、手麻症状的缓解有特效,一般一次就有明显疗效,三次基本可愈。

6 治疗完毕后不留针,贴创可贴,按压5分钟左右,防止出血。

体会

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相当一部分颈、肩、臂疼痛、麻木与斜角肌有关。从近年来笔者阅读的关于斜角肌综合征的资料分析来看,前斜角肌的病变是颈、肩、臂疼痛的关键致病因素,并对前斜角肌进行了多种方法治疗,虽然有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不尽人意。就针刀治疗斜角肌综合征来看,前斜角肌位置于胸锁乳突肌下面,虽然在C3~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均有起点,但临床操作、定位都不方便,紧邻颈动脉,风险比较大。而中斜角肌起于第2~6或2~7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C5~6神经根出椎间孔后被中斜角肌和前斜角肌交叉的起点腱性纤维而包(1)。

近年来笔者通过针刀松解中斜角肌横突后结节韧带,治疗颈、肩、臂疼痛、麻木效果显著。从中斜角肌起点上治疗有三个优点第一,前、中斜角肌在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均有起点,表明颈神经根除了从前、中斜角肌的间隙中穿过,还必须经过前、中斜角肌交叉的肌性纤维(2).第二,骨突部位上大血管、大神经分布少,第三,中斜角肌在前斜角肌后侧,方便操作,风险小,引起气胸、损伤颈动脉的可能性小。所以从横突后结节上治疗就可以达到松解斜角肌的紧张。

解剖研究表明臂丛神经c5、c6神经根被前中斜角肌起始部纤维为主的腱性组织交叉包裹,在c5、c6横突后结节行针刀治疗,主要是切断前侧面坚韧的前中斜角肌起始部部分腱性组织,但不是切断所有的斜角肌起始部纤维。切断部分的肌纤维由于失去起点而向肌腹方向收缩,从而减小了形成新的卡压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不暴露臂丛神经根、干部,保留了肌性组织对臂丛神经的保护作用(3)。

参考文献:

[1]方有生、陈德松、顾玉东.前、中斜角肌起点与臂丛上干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9,(03):35-36.

[2]曾林、唐宏图 、张天民 、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机制.中国医药导报.2019,16(03)

[3]周建斌、刘光东 、李开平、徐小柳、张莹莹.后路针刀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世界中医药.2015,10(12)

作者简介:鲁文明(1964.06),男,汉族,鄂尔多斯市,本科,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

猜你喜欢

针刀锁骨患侧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35例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锁骨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