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1-01-10黄学雷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腰麻小剂量剖宫产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采用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探究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6月—2021年8月间收治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采用剖宫产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一组采用常规的硬膜外麻醉方式,命名为常规组,另一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命名为两组,在完成麻醉工作后,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患者的麻醉效果方面,常规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48%,低于联合组的76.19%,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常规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多于联合组,即常规组>联合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妊娠患者行剖宫产,选用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其效果更优,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剖宫产;腰麻;硬膜外阻滞麻醉;小剂量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我国剖宫产的妊娠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对母婴安全问题更关注,麻醉的用药的选择也更重视。过去对于剖宫产患者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此种麻醉方式存在起效较慢、阻滞效果不够等缺点,对母婴安全存在隐患[1]。为此,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麻醉方式,本文主要探究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患者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患者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本院在2020年6月—2021年8月间收治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采用剖宫产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联合组,现将两组患者资料整理如下:常规组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3-37岁,经计算可知平均年龄(25.12±2.61)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38.36±1.35)周。联合组资料:该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经计算为(25.85±2.72)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37.81±1.76)周。两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将药物过敏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排除出此次研究。

两组患者的上述信息进行对比后,发现组间差异极小,且P>0.05,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脉搏的监测,并给予500ml平衡液静脉滴注,再让患者选择侧卧位,将L2-3或L3-4椎间间隙作为穿刺点,进行穿刺。其中,常规组患者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具体操作为:在穿刺成功后,将导管置入在硬膜外3-4cm,并向导管内注入盐酸罗哌卡因10~15ml,注射完成后对导管进行固定,并让患者采取平卧位。联合组患者则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具体为:在选择好穿刺部位后,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经此硬膜外导针置入腰麻穿针,针孔向头端,当针尖到达蛛网膜下腔后抽出针芯,见到脑脊液流出后向内注入12毫克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和等量脑脊液,药物注射完成后,退出腰麻针并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最后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以控制麻醉平面,如果发现麻醉平面低追加1%罗哌卡因5~10毫升作为硬膜外辅助给药,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最后等待开始剖宫产手术。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将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优:麻醉效果很好,患者未感受到疼痛,且不需要其他辅助药物;良:患者未感受到牵拉疼痛,追加单次药物;差:患者疼痛感强烈,需借助其他药物。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22.4软件作为本次数据分析的工具,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率)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t检验计量资料。若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

根据下表的结果可以发现,联合组的优良率为90.48%,高于常规组的76.19%,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结论

目前,在产科中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常见的分娩方式,且近年来剖宫产率越来越高,为保证母婴安全和产妇的生理变化情况[2]。因此,主要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一方面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另外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的同时又能减轻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对麻醉方式的要求较高,硬膜外麻醉作为传统的首选麻醉方式,其操作相对简单,但是起效速度较慢,阻滞率不高,并且术后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给产妇带来较大痛苦[3]。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麻醉师选择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该种方式能够将蛛网膜下腔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优势充分发挥,同时又能减少麻醉劑量,没有时间限制等优点。另外,麻醉药物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且长效的酰胺类麻药,具有t1/2短、脂溶性低的特点,并且对中枢神经和心脏毒性小,再联合腰麻的作用,使麻醉效果更好[4]。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即观察组>常规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采用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的效果更优,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邵明忠.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高症剖宫产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0):7.

[2]周维品,李佳,侯艳. 坐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用于甘孜州高原地区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4):160-162.

[3]吴媛媛,张岩. 剖宫产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研究[J]. 当代医学,2020,26(11):69-71.

[4]吴永华,陈学强,黄春贵,等. 低剂量等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原剖宫产中的应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0,39(4):217-220.

作者简介:黄学雷(1967.10-),壮族,广西省德保县,大专学历,麻醉中级。

猜你喜欢

腰麻小剂量剖宫产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与老年混合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