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21-01-10朱瑜珩
摘要:英语分层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总体还存在着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剖析分层教学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随后,阐述目前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从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给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分层教学的内涵与价值,提供更好的分层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引言
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英语面向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高职院校开展英语分层教学,不仅符合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理念,而且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获得进步,提升教学效率。目前,英语分层教学已成为许多高职英语教师们的选择。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等因素进行由高到低的层次分类,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能力有所发展。
1.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1掌握学习理论
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的能力差异只体现在学习速度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所需的学习时间,提供相应的帮助,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便能使多数学生学好知识。掌握学习理论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2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博士在其《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改变了人们对于智力的传统认知。传统的智力观强调智力是一种以言语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却忽视了个体的其他能力,例如色彩、音乐、身体运动等能力,因此不能全面地展示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拥有至少七种智力能力,在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人努力下,每个人都能加强任一智力,而任何一种智能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均具有巨大意义,值得被重视(霍华德·加德纳,1999)。多元智能理论支持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差异、适应学生需求,符合我国的素质教育和分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能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们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 分层教学的实践运用
西方最早的分层教学思想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为教育背景各异的移民儿童,教育官员提出了按儿童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类教育,即分层教学。1957年,隨着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美国急需培养“精英人才”,加上当时教育实验的结果表明,儿童之间存在智力差异,使美国更加关注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在同一时期的欧洲,高度的工业化需要不同的技能人才,为满足这一点,欧洲多国大力推行分层教学:英国几乎所有中小学都在进行分层教学;法国的中学必须开设职业教育分流的分层班级。至此,分层教学成为了西方教育领域最瞩目的教学改革方式。
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的“因材施教”,唐朝韩愈的因人而教,使之“各得其宜”,明代王守仁的“随人分限所及”都是分层教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思想体现。但直到民国初,分层教学才正式作为教学形式得到实施,后因当时的社会情况复杂,开展分层教学的条件不充分,导致相关的研究草草结束。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根据能力开展分班教学成为了新中国重要的分层教学实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先是上海教育科研所课题组主张分层递进教学,后在有关部门的号召和政策的支持下,分层教学获得极大的关注,相关试验被运用到了多个省市地区的学校。
总体而言,我国的分层教学起步晚,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理,如何在中国解决好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二、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前,缺乏合理的分层依据
分层前,多数高职院校会对新生开展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划分学生层次。但新生由于刚结束高考,易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加上缺乏对分层学习的认知,不够重视摸底考试,最终导致他们真实的英语水平与摸底考试的成绩存在差距。等分班后,学生中有的因为进入了与自己能力不符的班级而产生后悔或伤自尊的负面情绪,影响学习状态,有的因为学习内容不符合自身水平,无法获得进步。
2. 教学中,缺乏动态的分层管理
在开展分层教学中,多数院校没有对分层班级再进行调整。高校学习对学生的自律、自学能力有较高要求。另外,英语作为语言学科,需要大量练习,努力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很重要。进入高校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发生变化。进入A班的学生可能逐渐能力退步,跟不上进度。进入B、C班的学生可能经过努力,英语成绩超越所在层次的水平,有了更高的学习需求。这时,调整分班很必要。
3. 教学后,缺乏多样的分层考核
学生的英语总成绩中,期末卷面分占比最大,其次是期中卷面分,最后是平时成绩分。C班学生因为在卷面考试中表现较差,自知在占比最大的部分失分过多,容易产生连平时成绩的分数也不愿争取的消极心态。另一方面,卷面成绩只能反映学生的听力、阅读和写作水平,无法展现学生的口语能力,这样的考核具有片面性,也无形中令学生更注重了笔试,忽视了口语,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针对高职英语分层教学问题的对策
1. 制定科学的分层标准,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工作
笔者建议,除了摸底考试,学校可以在分层依据中加入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高考成绩展现学生之前的英语水平,摸底考试评估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两者结合能整体反映学生的表现。此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开学后,学校教务处和英语教研室要做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工作,强调摸底考试的重要,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分层价值的认知,促使学生认真对待考试,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自身与同学的差异,保持正面的学习心态。
2. 建立动态的分层管理,采取优胜劣汰的学习竞争机制
分层班级应及时调整。建立分层班后,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分层是可变的,关键在于他们的英语表现。笔者建议,根据每学期的考核成绩,A班的学生采取末位淘汰机制,表现不佳的淘汰到B班或C班;B班或C班采取激励机制,名列前茅的学生升入上一层次的班级。动态的分层管理和优胜劣汰的学习竞争机制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兼顾了公平性,满足学生新的学习需求。
3. 完善当前的分层考核,形成全面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不同层次的考核和评价应采取不同的成绩评定方式。首先,不同层次的卷面和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要不同。低层次班级要加大平时成绩的占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其次,不同层次的卷面命题要不同。ABC三个层次的试题要有合理的难度差异,能反映出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完成度。最后,不同层次的考核形式要多样。英语包含听说读写译,考核形式同样要从听说读写译进行设定,这样才能展现学生全面的英语能力。
四、结束语
分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地方在于它凸显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展现了分类授课的教学理念,能顾及到学生的差异,使学生最大程度上获得英语技能的提升。我国的英语分层教学相较于西方,还处于发展阶段,这就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推动高职院校的英语分层教学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 多元智能[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 姜雪梅,夏艺.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海外英语,2020(18):225-226.
作者简介:
朱瑜珩(1994.3-),汉族,女,江苏常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