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问题初探
2021-01-10张宁
张宁
摘要: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引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缺乏标准、激励制度不完善、企业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路径不通畅等。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团队建设
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提出未来三年要建设360个满足职业教育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随后开展了首批团队遴选。2019年8月,教育部公布首批12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培育)建设单位,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2021年1月,《教育部关于公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任务(项目)承接情况的通知》,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都承接了这项任务。
建设高水平教师教学团队是“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措施,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保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和《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更对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能力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因此,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思考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运行机制常见问题
1.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缺乏标准
创新团队教师认证标准是建设的关键要素。当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认定标准。
各个地方认定标准不统一,均采用内部制定的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认定标准,由于对创新团队建设内涵理解的不同,会出现认定导向不明确、认定办法不实际、认定维度不全面等问题,影响队伍建设和教师的积极性。[1]“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的缺失是影响团队建设的重要问题,“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需要结合“双高计划”,建立资格认证标准。
没有创新团队组建标準、创新团队成效评价标准等标准体系,就难以保证创新团队建设质量,建设成效难以评价,带来团队建设的不确定性。
2.激励制度不完善
激励制度不到位会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对于教师的考核集中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没有针对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与激励办法,这使得教师参与培训和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目前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构建采用学科导向,教师缺乏对企业产业链、价值链层次的深化认识,无法实现结构化、融合化发展。
教师团队考核通常以量化的教学类成果指标为主,难以体现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专业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另外,教学团队不是行政部门,能支配的资源非常有限,难以保障团队成员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回报,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3.教师科技服务能力培养机制不完善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持续性提升的过程,应覆盖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实践锻炼的全阶段。但“双师型”教师发展仍缺乏教学团队的指导。高职院校所招聘的教师多是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企业实践经历,不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态势。部分教师科研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有限,无法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成员多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在社会服务、技术技能创新、专业发展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教师团队建设仍以“教师岗位”为核心开展,部分双师型教师缺少实际项目经验,专业知识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有效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创新团队教师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团队教师培养缺少有效监控和动态管理,在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方面没有有效保障机制。也存在由于团队教师培训资源与设备资源的不足等原因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
二、企业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路径不通畅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关键路径。《意见》提出,要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但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校企命运共同体尚未完全形成,产教融合的不深入使企业很难真正参与师资培养过程,企业中的优质资源还没有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发挥作用。
在“学校有需求、企业有驱动、政策有支持”的现实条件下,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进入高职院校本应成为常态,但目前他们到职业院校任教的路径仍然不通畅。一方面政府引导机制和保障机制缺位,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实际操作困难重重。[2]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提供的激励措施有限,难以吸引优秀的企业人才到高职院校兼课。即使引进来,教学培训工作和监督考核不到位,也难以保证兼职教师教学质量。
兼职教师路径不通畅的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将阻碍“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兼结合”的建设进程。
三、团队合作亟待加强
创新团队建设的初衷是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团队教师,通过校企、校际间的协同工作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促进书证融通,系统开发模块课程,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推动“三教”改革。这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建立教师培育发展体系,推动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达到资源共享、人才共用。
但目前企业教师培育发展体系建设步伐缓慢,企业没有积极性来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内容比较注重工作流程及相关理论。创新团队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要求,创新成果产出效果和水平不足,制约了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发展。各个院校虽然制定了培训相关措施,想方设法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和参加各类培训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的顶层设计缺失或者不够完善,缺少过程监控和有效评价,致使很多相关培训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对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和实践操作水平提升没有明显帮助,达不到预期效果。[3]
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多以课程教学作为分工依据,未能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融合。课程的变化会引发成员的变动,成员间深层次交流合作较少,因此难以在校际之间形成有效的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在团队建设中参与程度不高,难以实现团队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的有机结合。团队凝聚力、团队成员的职业认同感与满足感等都存在不足,制约了团队整体实力水平的发挥。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应对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策略。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产业技术革新加快,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迫在眉睫。教学创新团队在职业教育领域属于新生事物,无成熟经验可借鉴,需要研究并攻克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来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贤彬,李敏,杨兴焕.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21(19): 94-98.
【2】李梦卿,陈佩云.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0(8): 79-84.
【3】曾照香,李良明. “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1 (2):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