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工作
2021-01-10于福成
摘要: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工作的着力点已转移到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来。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型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在面向农民的社会教育中,农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应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本文从创业培训内容的确定以及如何加强农民创业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创业培训;改革创新;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的内容。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不可回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各地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还存在诸多应引以重视问题。在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中,不少现实问题直接影响或阻碍着农民教育、农民培训的效果。搞好农民的创业培训,培养一定数量的富有创造力的农民企业家,是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农村创业培训的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关于创业培训内容的确定
创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围绕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确定。其中,企业家精神的塑造,應该是创业培训内容的核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改革创新精神。改革既包括主观思想的改革更新,也包括客观世界的除旧迎新。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是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不断进行新的组合的精神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是获得一种新原料和半成品的供给来源;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2、冒险、进取精神。企业家所承担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决策上,一是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缩小;二是生产品种的和淘汰;三是产品价格的提高和降低;四是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选择和应用;五是市场的开发和占领;六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取精神(主要包括自信心、抱负、拼搏和意志等多个方向)。当然,上述内容只是普遍意义上的一般要求。在农村创业培训中,为培养这种企业家精神,创业培训还必须尽可能创造这种精神成长的土壤。笔者认为,根据农民创业的实际需要,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创业心理的培训。创业心理的培训。包括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它们是个体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二是创业知识的培训。创业过程需要许多知识,如财务知识;管理知识等,都应列入创业培训的内容。创业过程的指导。大多数农民由于缺乏创业经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增强农民的信心,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对创业过程进行指导。市场信息的提供,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这是解决农村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毕业生建立科技咨询网络来实现。新技术的提供与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农业科技推广结合起来,把握农业科技新动态,给农民提供新的农业科技及其培训。
通过以上分析,面向农民的社会教育只有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和方向,打破功能单一的办学模式,实行多功能化,建立以创业培训为重点的新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加强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对策
要做好新时期基层农民培训工作,就要研究其思路和方法,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队伍,建立监管机制,真正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作用,以适应新时期农民培训工作的需要。为此,从以下三方面探析新时期基层农民培训工作。
1、加强县、乡、村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建设。一是政府要加大涉农部门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指导,建立一支农民培训的专业队伍,整合现有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其它相关培训机构,成为当地的农民培训教育的主要基地。杜绝其它非相关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坚持做到政企分开,杜绝任何农民培训单位开展经营活动,使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集中精力开展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做到农民培训工作长抓不懈;二是国家要对其加强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基层农民培训教研、培训、推广的需要。在充分发挥县级培训中心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乡级培训站的区域先导作用,满足其工作经费,配齐人员编制,逐步增加其独立开展农民培训的能力。村级建立培训点,有专人负责,并适当给予财政工资补贴,增加其工作积极性,使村级培训点真正活跃起来,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体系五级办学普及率。
2、县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是农民培训的服务管理综合机构。一是负有对本地区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民培训方案的职责,同时要对本地区农民参加培训情况进行监督,农民有接受培训的权力,也有接受培训的义务,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有权监督其履行。建立农民履行、接受培训义务的机制,对不履行、不接受培训义务的农民,不发放一切农资补贴,增加农民培训的强制性,促使每个农民都接受培训,增强接受培训的意识,最后由强制培训向主动培训转变。在培训过程中,把政府采集后的市场信息和政府相关政策扶持的产业项目及时宣传到农户,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坚持普通型培训和提高型培训相结合。普通型培训是对普通农民进行基础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懂得农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提高农民建设家乡和热爱祖国的热情,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提高弄培训则是把村社干部、农民党员和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和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等,进行分类培训,让他们成为基层农村各项致富产业带头人。在培训内容上改变过去硬性培训变农民需要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加培训的实用性。做到训前调研,采纳和听取受训人员的建议,满足农民需要。开阔他们的眼界,拓展致富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从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考量,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支持,反过来精神文明的发展必将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反之亦然。因此,要重视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首先要开展必要的形势培训,使得农民了解当前生产生活的现状,了解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和意识;其次是强化对农民的文化熏陶,用先进的文化塑造农民是最有效的提高农民素质的手段,因此应整合农村的图书室、农村书屋和文化活动场所,提高农村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满足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
总之,农民培训工作要积极主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要求,不断调整教育培训目标与内容,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的不同需求,为推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简介
于福成,男,汉族,1969年4月出生,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研究方向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