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高职生身心健康教育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2021-01-10简青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身心健康高职生

简青

摘要: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开始了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研究,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关于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管理问题也逐渐地成为各大高校的重点研究问题,尤其是随着就业压力、人际关系障碍、情感障碍等问题的出现,对于高校的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来说,带来了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效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生;身心健康;心理教育

高校作为承接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通过身体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及观念意识的保证,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则可以满足社会市场对于专业性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伴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群体,在学习及认知过程中,其自身的心理状态往往与现实生活及学习等存在严重的不符问题,这将令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不利于思想观、价值观的正确养成。对于此,必须将身体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结合大学生现阶段的心理行为来构筑出全面的教育体系,强化实际教育效果,确保学生的全面化发展[1]。

一、学校开展生命健康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生命健康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往往分工明确,需要学生遵守团队协作规则,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集体荣誉感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很有力的约束力量,会使学生产生为集体争光的信念。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而相互合作是时代对人们提出的新要求。劳动与合作、协调密不可分,在碰到比較复杂的劳动任务时,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将健康任务落实到个人,以确保健康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处理活动中的难题,加深了与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人际关系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进一步增强人的自信心。关心、团结、互助让人具有安全感,很多时候,在学生时期生命健康实践中收获的友谊,会成为一个人一生中的美好回忆。

高职院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活动和社会服务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健康活动中发现、发展个人的天赋才能,寻找最近发展区。学校要开好健康教育必修课,建立健康课教师专业化制度,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家长、社会专业人员、英雄模范等担任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学校要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健康教育观念,在校园内积极营造生命健康文化氛围,布置生命健康文化墙,创编健康歌、做健康操,开展“健康和我们面对面”“校园卫生责任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价值观[2]。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健康周”,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参加健康服务活动:如掺扶老人过马路,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等,通过健康活动,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了解更多的健康卫生知识,体验维他人服务收获的快乐,促进学生更加了解生活,提升字我健康服务能力。还可以积极争取各类社会组织的支持,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深入社区、公共场所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活动。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各种有趣活动,进一步拓展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提升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寻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一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活动应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成效。这需要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活动的高度重视,并将其放在战略层面,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校园文化体系。这样,就可以形成“人人关心健康,人人维护健康”的校园文化。平时,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如心理读书会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文化体系中实现更好的渗透,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

二是实现心理教育的全面渗透。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应该以专项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以其他学科教学为辅。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全面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便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各学科教师的教育培训,使各个学科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方式。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科都能与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联系,因此各学科教师应该立足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某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要及时与心理教师沟通,使心理教师能够尽快介入,尽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是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应该在坚持传统线下沟通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线上教育方式。一些高职学生对于自身的心理问题,没有勇气与心理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而线上平台可以使其敞开心扉,大胆向心理教师倾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等。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进行线下沟通模式的创新。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心理体验,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等。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过多使用说教模式,而应通过开展一些小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活动中逐渐放松自己,敞开心扉,得到疏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效果。

四是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首先,在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展现枯燥的心理健康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网络平台搜集一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其次,教师应该通过智能平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活动在互联网环境中的有效延伸。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开展团体健康教育辅导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升团体辅导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做好团体健康辅导前各项准备工作非常必要,直接关系着完成健康教育目标任务的质量。

首先,设计团体健康教育辅导方案。一个完整且有规划的团体健康教育流程,更加有利于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对辅导团体性质、目标、规模及活动持续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把控,这一系列过程中其准备工作足够完善,不仅可以促进生命健康教育工作效率提升,而且可以充分凸显团体心理辅导目的性、针對性。

其次,健康教育辅导团体组建。为增强辅导团队专业性,学校可选择以张贴海报、派发传单或校园广播站及网站等宣传形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健康教育辅导团体活动,确保所招募的成员与健康教育辅导团体核心主题更加契合。其中不适合公开的团队招募活动,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进行举荐,进而形成一个有规划的健康教育辅导团体。一般情况下,在招募成员时,需要注重成员筛选,可选择以面试或问答测试等多样化方式来完成成员初步筛选,以此来达到对不适合进行团体健康教育辅导活动的人员进行淘汰。

最后,团体咨询计划方案设置。待健康教育辅导团体组建完成后,则进入团体咨询计划方案设置阶段,可从团体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切入。初期阶段需要开展几次活动,其目的是帮助成员快速认识与了解批次,便于营造和谐团体氛围以及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关系;中期阶段则需要团体主要负责人对成员进行正确引导,消除成员抗拒、矛盾及抵触等不健康因素,积极鼓励成员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成员间建立成熟关系;后期阶段则是通过开展更多的主题活动,提升成员对彼此的信任度,打开心扉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成员的高度认可与理解,逐渐形成主动关心他人的行为意识。充分发挥团体辅导在高职生身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效用,利用团体中人际互动性,不断完善自我,正确认知个人长处与优势,并做好健康教育活动结束后的反思与总结,保证成员间亲密关系可在生活中得以延续的同时,起到促进成员间共同成长与学习的效果。

四、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

建设生命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互补的教学融合体系需先对原有教育体系进行分解,然后结合学生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等,重新构筑融合体系并搭载教学平台,实现德育教育与生命健康教育的同步渗透。

首先,教育体系分解的主要目的是对生命健康教育进行拓展,强化生命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内心活动的干预力度。然后以生命健康教育为目标,德育教育为框架,从全局观角度分析学生现阶段所应具备的思维能力,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多个平台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导。

其次,在构筑德育教育与生命健康教育的融合体系时,必须遵循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原则。结合高校教育目标,分析出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实际效用,这样才可进一步突破德育与生命健康教育的差异化枷锁。此外,必须保证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起到教育育人的实效性,且应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实时化补充,以此来强化实际教育效果。

最后,在建设教育平台时,应分析出德育引导与生命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共生点,将道德品质作为教育基础,确保社会、高校、家庭之间可以形成一种教育主线。与此同时,应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为引导,保证教育主线的落实,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引导来实现维度化、立体化的教育建设。在搭建德育教育与生命健康教育的融合平台时,必须立足于学校教育目标之上,尽可能规避因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质化所造成的教育质量走低的现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政的教育模式,将德育引导体系依托于生命健康教育课程深度落实到专业学科中,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融合,进一步找寻出具有干预性质的积极的健康心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动性。

此外,应深度结合以心育德的实践方法,对相关教学工作加以引导,保证以学生动态思想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可以真正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渗透。这样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德育教育与生命健康教育可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进一步对大学生心理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等进行引导与培育。

五、深化将生命健康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改进

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健康知识改革,首先需要改革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观念,强化师生的生命健康意识,落实体育政策和文件的要求来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视度。

一是加强师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可积极开展健康体育知识讲座,借助学校宣传栏、体育课、体育活动、官网等引入健康体育、体育强国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认知。

二是培养教师体育素养。高职院校可将健康体育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师入职前和入职后的培训内容中,增加创新性的体育知识、体育理念、体育教学方式,促使体育课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改革体育课程观念,创新体育教学。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介绍学校和国家的体育历史,通史利用理论课引入体育赛事观看、运动技术、体育心理健康、卫生保健、体育运动方式方法等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观看体育赛事中渗透体育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在享受体育、趣味体育中强化体质、发展能力。

四是优化学校体育条件。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关键,当然学校也可因地制宜,以高职院校的各个角落作为体育活动区域,巧妙开发和利用校园环境,布置体育活动场。若是存在器材不够、设施不足的健康安全问题,学校也可通过召集社会资源、自制体育活动器材等来保障学生的健康体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育兴趣。

结论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则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引导、价值引导,保证学生的正常发展。为此,在教育融合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主旨,切实到教育育人体系内,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独立生活、智慧生活的能力,而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最终可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中梅.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177-180.

[2]雷湘竹.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广西社会科学,2018 (4):270-272.

[3]陈晓荣.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田.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 (1):91- 95.

本文是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21年度课题《常态化疫情防控环境下对高职大学生实施四维度生命健康教育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XH20212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身心健康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