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劳动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01-10李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提升大学生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四川省9所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劳动能力欠缺,究其原因在于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建设、做好家庭劳动教育引导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劳动能力 提升 路径

一、研究背景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20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进行了细化。2021年3月,四川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对劳动教育落地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新时代对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大业,其劳动能力的高低、强弱对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劳动能力应包括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本文通过对四川省9所高职院校共计66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对60名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劳动能力现状。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选取四川省9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在这9所高职院校进行发放,共计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5份,有效回收率为83.1%。

在访谈对象的选择上,随机选取这9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访谈,包括大一学生20名,大二学生20名,大三学生20名,包括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一般学生。通过深度访谈,从中了解大学生劳动能力情况,作为研究的定性资料。

三、研究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回收有效问卷665份。整体来看,样本较均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详见表1。

(二)探究性分析

1.对“据你所知,目前大学生寝室卫生如何搞定”这个问题,选择情况见表2:

54.44%的学生是自愿打扫,44.06%的学生是被要求依次打扫,还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不打扫或不关注。可见,同学们资源劳动的观念还需要加强。

2.对“你们宿舍多久打扫一次”这个问题,选择情况见图1:

99.74%的学生选择每天打扫舍友轮流值日,2.11%的学生选择没有固定打扫卫生的习惯,0.15%的学生选择没人主动打扫。可见,轮值制度对学生劳动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3.对“就你自身而言,你参加劳动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选择情况如图2:

49.47%的学生选择锻炼自我,21.2%的学生选择学以致用,18.05%的学生选择赚钱,11.28%的学生选择实现个人理想。可见,少部分学生的劳动目的是为了利益。

4.就“你认为自身劳动技能存在哪些不足”这个问题,选择情况如表3:

可见,大学生们在理论知识、劳动技能、实践经验、团队协作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这都是需要加强的部分。

5.就“主要通過哪些方式践行个人劳动”这个问题,选择情况如表4:

可见,大学生们主要通过课堂学习成果、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践行个人劳动的。选择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的相对较少。

6.就“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这个问题,选择情况如图3:

可见,大学生最喜欢的劳动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高校应想方设法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劳动教育的需求。

7.对“你觉得在高校进行劳动教育重要吗?”这个问题,选择情况如图4:

14.44%的选择一般,2.11%选择不重要。可见,仍有少部分学生对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理解偏差。

(三)访谈分析

本次研究共有60名大学生接受访谈,从劳动能力四个方面归纳,即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就专业知识能力而言,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过硬,还达不到本专业所需要人才所具备的能力。第二,就方法能力而言,如决策能力、信息接收能力、自学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多途径多措施加强。第三,就社会能力而言,如交往与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组织执行能力等,还亟待加强。并且,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社会生存、生活能力还存在问题,不会基本的家务劳动。第四,就自我发展能力而言,如革新创造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等,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之间还存在着差距,还需要加强。

四、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可见大学生还存在劳动能力不高、劳动技能缺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 社会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近年来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只重视个人利益不重视集体利益,只重视短期利益不重视长远利益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还不能准确的判断价值观的对错,部分学生认为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认为付出了劳动就一定要获得报酬,缺乏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

2. 学校原因

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近年来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观念还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全国教育大会之前,没有明确的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五育并举。更多学校有升学率的压力,学校将注意力放在“分数”上,从而忽视了要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知识体系,致使部分学生仍然认为劳动教育不重要。

3. 家庭原因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零零后”,“零零后”是成长在互联网下的一代,他们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优越物质,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受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的影响,父母更看重的是学习成绩而轻视劳动教育,有些父母甚至认为劳动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影响学习,造成有些大学生从小到大“十指不沾阳春水”,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部分父母认为劳动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认为体力劳动收入低、地位低,不想让子女从事体力劳动,从小给子女灌输要找一份坐办公室的、轻松一点的工作。这些价值取向不利于大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

五、对策思考

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是处在社会中的一员,良好的社会劳动教育氛围对于大学生劳动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一是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广泛宣传劳动楷模等先进事迹,形成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气。二是社会各界要积极投身于劳动教育中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劳动的机会,让他们与一线劳动人民同劳动,感受劳动的不易和成就。三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社会上一些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潮要严格抵制,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劳动而奋斗。

2. 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建设

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劳动教育建设。一是构建完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国务院、教育部、教育厅等部门的要求,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做好劳动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二是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生产实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充分体会劳动的乐趣,不断增强劳动的能力,满足日后就业的需求。三是新增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去”,走进社区、走向人民群众,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精髓,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3.做好家庭劳动教育引导

父母要以身作则,在家庭的劳动教育中起到榜样的作用。一是父母应该积极投身于劳动中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劳动、热爱劳动成果,不能简单的将任务布置给子女,而是要参与进来,与子女一起感受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受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果实。二是要形成良好的家风,拒绝给子女传授一些不劳而获的思想,要让子女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只有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才能收获美好的生活。三是要转变教育理念,不再“唯分数论”,将劳动教育充分融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来,特别是在生活中加强对子女生活劳动的引导,让他们亲自动手,提高自身劳动能力。

六、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多次围绕劳动、劳动者、劳动精神、劳动者素质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认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做好大学生劳动能力提升,就必须要做好社会、学校、家庭在劳动教育上的全方位联动,才能更好的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参考文献:

[1]杨丹.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2]党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探析[J].文教资料,2020(31):130-132.

[3]王钰锦.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戏剧之家,2020(18):174-175.

[4]张旻宇.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學生劳动观培养路径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7(02):112-114.

[5]张炎.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78-80.

[6]杨婧娴.提升大学生社会服务劳动能力的初探[J].就业与保障,2020(05):177.

[7]闫伟.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1):1-6.

[8]张庆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06):35-40.

[9]张娟.高校学生劳动观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04):24-26.

[10]姜保周,潘洪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03):69-72.

[11]邵长威.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途径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4):98-100+106.

基金资助:本文由四川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编号SCLD015。

作者简介:李娜,女,1990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四川达州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提升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