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

2021-01-10黄娟朱碧云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生命

黄娟 朱碧云

摘要: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疫”情来临,教师和学生都在战“疫”中經历着,在战“疫”中成长着,也在战“疫”的时代巨变中观察着。“疫”情散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更加围绕“六大关键词”展开教学。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六大关键词”

正文: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疫”情来临,教师和学生都在战“疫”中经历着,在战“疫”中成长着,也在战“疫”的时代巨变中观察着。“疫”情散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更加围绕“六大关键词”展开教学。

第一,生命。

死亡与生命,一直都是人类严肃的课题,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关注点。疫情期间很多时间节点的数据跳动,背后真实地反映出大量生命在挣扎在远去。以此为例,引入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面对如此凶险疫情,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四早四集中两提高两降低”作为突出任务,组织对口支援,迅速启动“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组织医疗队、医护人员等“最美的逆行者”。党中央坚持“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这正是教材中“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生命至上”、“休戚与共”的重要表现。疫情后,关注“生命”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观念,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法治。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微观层面看。疫情面前,任何人都不应是旁观者;但疫情也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人性善恶。据央广网消息,疫情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先后查处涉及疫情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2.2万起,刑事拘留4260人。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成为疫情期间严打目标。学习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合理利用网络”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疫情期间谣言的危害,“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传播网络正能量”、“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对于网络谣言,可以进一步揭示,谣言难以完全止于所谓的智者,也难以完全止于真相的披露。而法律的震慑,才是最有效手段。在“法不可违”一节教学时,就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大疫大灾往往导致社会失序,社会失序又使抗疫抗灾雪上加霜”,揭示“违法无小事”,“法不可违”,“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从宏观层面看。“法治中国,正在路上”。习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全国人大亮剑“野味产业”,讨论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使用疫情中案例,让学生理解“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的前提”。

第三,责任。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中,引导学生理解个人的责任与奉献,指出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责任与风险紧密相连;服务与奉献社会,需要责任担当。疫情下很多人在承担着责任,做出奉献和牺牲。病毒,来势汹汹;疫情,险象环生。疫情期间,一份份摁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张张被口罩勒出血印的面孔,一个个坚毅身影,一批批支援队伍,一个个险情难关。大事难事看担当。年过八十的院士钟南山、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等专家和成千上万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冲锋在第一线,与疫魔竞速。这种高度负责的责任和献身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九年级下册第一、第二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在讲述国家责任时,指出:对处在地球村的一个国家来说,推动和平与发展,谋求互利共赢,展示中国担当,贡献中国智慧,也是在承担相应的责任。中国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就展现出大国担当。这个大国担当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对湖北省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是防止向外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但也做出了巨大牺牲;其次,及时公开通报疫情,有助于国际社会及时关注和应对;还有,我国科学家迅速测定了病毒全基因组,成功研制了快速检测试剂盒,并与国际社会分享;还有,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适时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减少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也是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姿态。通过这种分析,我们要向学生揭示,疫情是中国的,更是人类的;这深刻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大国担当的前提;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帮助其他国家,是大国担当的重要内容。

第四,安全。

八年级上册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指出,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指出,中国应对这种新型呼吸道病原体迅速传播的态度已经改变了疫情的走向。但是应该认识到,这次战“疫”教训极为深刻,牺牲也十分巨大。14亿中国人几乎停止了全部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这是一场悲壮的疫情阻击战。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生物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课,指出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总结,除了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安全,“生物安全”也必须纳入总体国家安全体系,加快补短板。

第五,精神。

八年级下册“人民当家作主”单元,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增强制度自信。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延续文化血脉”、“凝聚价值追求”,指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高扬伟大民族精神。这次战“疫”,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国际始终高度关注中国怎么应对和应对效果如何。然而,现实的表现和成功是最好的理论,没有一种抽象的教条能够和它辩论。战“疫”彰显了制度优势。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党带领人民书写的“中国故事”、“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声音”,彰显了中国国家形象和制度优势。战“疫”展现了道德水平。疫情下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白衣天使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职业操守,这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道德水平。战“疫”弘扬了民族精神。“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战胜一切敌人的革命气魄,弘扬了中国人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我们向学生揭示,“抗疫精神”正是新时代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集中反映。

第六,创新。

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引领时代。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永无止境”两节,指出“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危机需要创新。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疫情下最重要的创新,就是医疗科技创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关键靠科技。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创新。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必须加快科技攻关。危中有機。“创新永无止境”一课提出,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非典”之后电子商务、电子支付、信息网络喷薄而出,新浪、搜狐、网易、京东、淘宝快速崛起;禽流感催生冷链物流、电商生鲜、规模化养殖行业。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既让传统行业面临生存危机,也催生一些新行业、新机会、新风口。新需求引发服务创新,很多线下业务转为线上服务。在家办公、线上买菜、在线上课、在线问诊等,成为疫情下生活方式。以此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如何辩证地看待危机,如何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如何去感悟和引领这个时代创新的脉搏,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者简介:黄娟,女,硕士研究生,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生命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