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中文创专业色彩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1-01-10李律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教学改革变化

摘要:结合实际乡村振兴项目,探讨高职院校中非艺术类专业开展色彩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

关键词:色彩装饰画;乡村振兴;教学改革;变化

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依照习总书记指示,力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以美育心”将美育传统引入课堂实践,以美育丰富课程体系和校园生活,让科学与艺术之美浸润校园,化育人心。

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有目的的将整个色彩装饰画课程全程融入实际乡村振兴项目——为农产品设计包装用色彩装饰画,让学生结合时事深入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结合相关项目案例对本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起到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内容的互促互融,落实课程思政,通过对敦煌艺术以及其他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与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通过对西方绘画的学习感受对不同地域、国家文化的魅力,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文化,既敢于向一切优秀文化学习借鉴又能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通过对自然色的解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在此次教学实验中产生的四大变化:

一、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以往的教学内容上,往往是单一线性章节式教学,如色彩基本概念、色彩形成与心理、色彩绘画工具与特性、色彩混合、色彩对比调和等,看似由简到繁、由理论到实操,但实际授课中我们发现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并不强,尤其对于后续设计类软件课程以及综合设计课程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起到一个依托作用,并且我们所授课的学生主要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过于细化的理论知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

为此,我们重新打破教学内容,确定色彩装饰画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职业技能与艺术教化相结合,艺术实践与美育教育相结合。将装饰画课程与色彩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将课程模块与平面设计师(插画方向)工作流程相结合。

依据以上原则和教学理念:重新构建 “项目分析与准备、线稿制作、色稿制作、终稿运用” 四个模块(6 4学时)。 每个步骤都做到与平面设计师(插画方向)实际工作流程有机结合,以及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层层递进。

二、项目化教学的变化

眉山柑橘种植历史悠久,据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截至2020年底,全市柑橘面积达105万亩,产量154万吨,同比增长12.4%,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5亿元,同比增长21%,带动100多万从业人员人均增收上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助农增收第一产业。眉山春橘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经过调研,本地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春橘包装设计还处在起步阶段,包装不精良是目前发现的普遍问题,运输包装也多以传统纸箱为主,没有鲜明的品牌标识,这些包装问题是制约着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包装的低档次无设计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的销量,使商品的附加价值流失,给广大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一股强大力量,我们义不容辞的承担了设计重任,为此我们率先实验,将色彩装饰画课程进行农产品包装主题化设置,全程为“春橘”服务,将包装与色彩装饰画有机结合,水果品质上乘再加上具有设计感的图案创意对农产品销售形成了一种加持。

“三品促两创”模式引入全课程——从第一模块到第四模块的学习,实现了三品模式的转化,从作品到产品最后到商品。通过三品模式的贯穿,对高校色彩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都发生质的改变,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也是课程学习的深化和能力的拓展。

三、教学模式的变化

此次色彩装饰画课程教学设计基于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具体学情分析,依托平面设计师(插画方向)的工作流程,注重更新理念,改变传统色彩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练”的教学形式,将传统教授变行动导引,化被动为主动,突出“重视色彩重构方法,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学生分析色彩和重构色彩的技能。优化教学环节,以体验、分享、整合、应用的形式对接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课前探色——摸索门径、课中引色——追本溯源、课中学色——抽丝剥茧、课中创色——万色更新、课中评色——共赏共勉、课后悟色——精进不休的教學环节。

1、课前

课前探色

利用信息化平台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让学生对本课资源有所了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完成课前任务,教师进行评价和课前指导,及时调整课前方案。

2、课中

课中引色

通过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分享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等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并快速进入到授课情境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分享内容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前任务的学习和反馈情况。

课中学色

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面积、色彩对比、色彩色调、色彩心理四个方面解析自然色彩、西方代表艺术家绘画作品、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色彩。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感受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感受自然色彩之美,西方绘画作品色彩之美。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曲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全方位感知色彩,对色彩的情感性应用进行学习。

课中创色

在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尝试自主分析练习,观看教师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尝试制作、教师示范、作品自我修正等方式使学生灵活运用色彩完成装饰画作品。

课中评色

通过学生自主分享和互相点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体会完全不同的色彩生命力;通过企业方代表的点评和互动,让学生以市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将课堂作品与市场商品更加贴近。 通过教师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为课后学生修改作品提供依据。

3、课后

课后悟色

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采集数据功能,对课堂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便于调整之后的教学策略,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四、课堂评价的改变

改变以往唯作品成绩或教师主观评分的方式,优化为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过程性考核评价,运用教学平台对课前与课后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运用教学平台生成的练习结果报告对学生课内与课外练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通过过程性评价形式监控学生的课内外学习;通过企业代表在线点评,让学生了解行业要求,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落实终身美育计划。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从学生角度,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发现更多的学生爱上了色彩爱上了艺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也是明显可见;从企业角度,学生设计的作品基本符合市场需求,能成为流通市场的合格商品,为企业提供了创收的可能。

在社会发展、学情变化、岗位需求、市场变化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站在教学前沿的一线教师,要在危机中见转机,积极主动顺应时代潮流,投身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形式,完善教学理念,优先夯实学生基础,推进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学情与重难点的系统集成,做好环节梳理对接,从整体上推动美育工作形成创新与特色。

作者:李律佳

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教学改革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