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思维的培养

2021-01-10朱彤彤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4期
关键词:纸片法治法律

朱彤彤

摘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育的职责之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关键词:情境案例反思践行

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笔者借《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专册”的教学,谈谈在本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一、初接触,从情境中感悟

虽然在前五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了关于规则和规范的教育,但“法治”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个陌生的知识领域。怎样迅速拉近学生与法治的距离?教学之初,可以从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感悟。

第一次上课,教师出示了一张情境图片:学生集体乘车秋游,提问:这件事情和法律有关吗?

看着学生茫然的神情,教师启发大家:“为什么学生敢乘坐大巴去秋游,而不用担心出现被拐卖的意外?”立刻有学生嚷起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是签了合同的!”“如果司机拐卖人口,自己也会去坐牢的。”

“对,签了合同,就要遵守《合同法》,不能随心所欲,这是法律在保障大家的安全啊!”教师微笑着追问,“秋游这件事里,还有没有涉及其他的法律?”

一个男生举起手说:“司机不能乱开车,要遵守交规,有交通安全法。”立刻有学生补充:“不能超载”……

同学们七嘴八舌,虽然不是用“法言法语”进行表达,但是,在对情境的讨论中,大家都感受到了“法治”的存在。

课后教师布置作业:采访自己的家人,看看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法治的“身影”。

学生反馈:“爸爸是收费员,他不能乱收费,要依法办事”“爷爷奶奶有生命权健康权”“人们有肖像权”……原来,身边处处有法律,生活离不开法治。

二、细学习,从案例中体会

为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存在的法律,认知必要的法律规范,了解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中发挥的作用,教师常把社会典型案例带进课堂。

“河南女孩眼睛被塞纸片”的案例,一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校园欺凌,令人担忧。教学中教师播放了报道该事件的新闻,同学们义愤填膺。

师:面对这样的情形,假如你是小女孩,你想怎么做?

课件出示三种方式:

1.害怕讲出去再次被欺负,只能忍气吞声,对谁都不说。

2.找几个人,把那两个塞纸片的男生打一顿,出出气。

3.向家人或学校讲清楚情况,或者寻求法律援助,要求维护权利。

师:也许大家认为没有几个同学选择第一种方式,但事实上,事件中“医生现场取出十几张纸片……在李女士的再三询问之下,女孩才哭着向妈妈说出了原因……”这个女生正是选择了第一种方式。

师提问:请问这样的处理方式有什么害处?

生1:“忍气吞声”,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当男生向小女孩眼睛里塞第一张小纸片的时候,她就应该大声说“不”,后面就不会被塞十几张小纸片了!

师:同意该观点的举手。

(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师追问:忍气吞声的处理方式,只对小女孩有害吗?再想想。

生2:几个男生也许还会去伤害其他无辜的人,让其他同学也受到伤害。

师:说得对!还有没有其他危害呢?继续想一想,长此以往……

生3:长此以往,几个恶作剧的男生会不断地欺负同学,犯的错误会越来越多,几个人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说不定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师:是啊,当我们遇到欺凌时,忍气吞声,对自己不利,对他人有害,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对校园欺凌勇敢说“不”。

经过讨论其他两种做法,大家明晰了第二种以暴制暴,损人不利己,不可取;第三种寻求帮助,依法维权,既保护了自己又惩治了恶劣行为,守法不违法。教师适时出示《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同学们忍不住鼓起掌来。

三、重思考,在反思中强化

法治思维的形成,仅仅有意识是不够的,必须要实实在在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行为,践行《课程标准》:“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在教学《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时,恰逢该班做眼保健操,班级纪律不太好但打分员之一就是该班的班队干部,教师悄悄看到得了“10分”。教师不动声色,开始了在反思中渗透法治思维的教学(步骤见表1)

正方:当然打满分,谁家的孩子谁心疼啊。

反方:应该实事求是,表现不好,得高分反而不利于班级进步。

正方:其他值日生也是给自己班级打满分啊。

反方:并不是所有的值日生都弄虚作假啊,为什么不能向实事求是履行职责的同学学习呢?如果从小学会滥用权力,长大了,说不定会像案例里的监狱长,犯法坐牢的。

教师适时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各位班队干部,请反思一下自己,行使权力是否正当?各位同学也请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履行监督职责,有没有对班队干部正当履行职责产生负面影响?怎样促进学校公平公正法治氛围的形成?”

班里安静了,不少同学陷入了沉思,最终一个观点赢得了掌声:“小公民也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监督从身边做起,制约从自己做起。”教师悄悄看了一眼刚才的值日队干,只见她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希望同学们用行动践行‘法治’,知错就改。”

课后,教师去查验,她果然主动修改了分值。

将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反思中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法治思维。

四、强落实,在生活中践行

法治思维的形成,不仅“心中有法治”,还需“行动讲法治”。

《我们是场外“代表”》一课,是公民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启蒙教育。当得知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尤其是小学生也可以积极建言献策时,班级躁动起来。教师告诉大家:课外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很多和我们关系密切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出来。

第二天,教师收到一封信:学校的男厕所设计不够科学,容易暴露隐私。教师把学生的意见提交给学校后勤部门,很快,学校在厕所门上安装了半截布帘。课堂上,教师为该生颁发“参政议政小贺信”,该生激动地说:“我以后还要更多地行使权利,建言献策。”

经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学生们认识到是法律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人们的人身安全与利益,要自觉守法、坚决护法,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将法律规定落实到生活中。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纸片法治法律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纸片也能托住水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讨厌体假日
政治法律
“人世”与我国法律观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