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实验教学 追求实验有效性

2021-01-10何光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4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交流

何光梅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实验是探究式学习常用的手段。学生普遍喜欢实验,可却停留在浅层次上。科学实验热热闹闹,却常常没有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应该值得每一位科学老师不断探索。本文笔者从“充分的实验准备”“规范的实验指导”“科学的实验交流”“恰当的课堂评价”几个角度谈谈关于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切身体悟。

关键词:实验有效性实验准备实验指导实验交流课堂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小学科学学习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实验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学生很喜欢实验,然而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堪忧:场面闹哄哄、分组不合作、动手不动脑、探究层次浅……学生往往热衷于自己动手,不关注实验结果,更不愿主动探究。笔者深知实验对于科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努力践行科学实验教学,同时不断反思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策略。

一、充分的实验准备

首先,教师要充分地钻研实验,明白实验目的,同时对实验要注意的事项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并且做一做“下水实验”。这样老师才能早发现实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并进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优化实验,避免实验教学课堂上的措手不及。如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前老师如果做了实验,就会提早发现做这个实验容易出现的问题:摆打转、摆碰撞铁架台……

这样自然就要思考改进的办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醒。

其次,教师要合理地准备材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验教学材料,教师要早做准备。因为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使用方法的特殊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材料更加生活化。实验室里的材料是难以满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求的,通常还需要老师另想办法筹备。一方面,科学老师平常要有收集材料的意识。平时留意收集,需要时就方便多了。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准备。毕竟“人多力量大”,一位科学老师往往带七八个班的学生,老师准备不到位时,学生来帮忙,当然,材料准备还需优化。对于观察实验,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应根据观察实验的组织形式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数量。

二、规范的实验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操作经验少。如果老师不进行科学规范的实验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就会显得很盲目:实验操作不规范,结果不正确……规范合理的实验指导,非常关键。

首先,实验前,学生要明白实验过程及操作要领、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成败关键等。为此,可以引领学生通过思考来自主发现,也可以教师直接给予提示或说明,还可进行示范性操作。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难度和学生的水平确定,有时可多种方法兼而用之。

其次,实验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虽然实验前进行了实验要领等的讲解和示范,但仍然难免有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提起物体所用的力时,容易忘记“检查指针是否归零”,尤其是前面同学测过后,后面同学再测时。有的学生特别容易忽视应该“手提提环”等,这就需要教师在练习使用时不断提醒、纠正。再比如有一些仪器的使用难度较大,如天平、显微镜等,学生在学习使用时,就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不然,他们有可能用错了却不自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最后,实验结束时,指导学生规范整理实验材料。学生在整理材料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实验材料,比如烧杯、酒精灯等玻璃容器要“轻拿轻放”,石棉网加热后不能用手拿,应该用夹子夹到指定的地方……而且,实验材料的规范整理,也能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规范严谨。

三、科学的实验交流

实验是手段,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获得结论,完成对实验问题的探究是目的。忽略了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交流分析,实验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则实验的价值大打折扣。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验后的分析交流。

首先,培养学生全员参与实验交流的习惯。小组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但难免有一些学生始终充当旁观者。实验完成后,成绩好的为了完成报告单,而任务性地写好结论,没有听取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能力不强的学生没有表达的机会,在实验中的收益很小。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弹力》一课,学生在做完“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长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后,组长写结论,其他成员收拾材料或玩材料。这样一来,实验的价值大打折扣。

其次,还要使学生交流的时间得到保障。现实情况常常是,学生做实验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交流就显得很仓促。小组里一人匆匆写好实验结论就完事。同样以《弹力》一课的实验为例,学生迫于时间的压力,没有多加思考,就写下“钩码挂得越多,弹簧伸得越长”。实际上在学习二年级上册(实验时不测量)时就已然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课根据测量数据应得出更具体的结论“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伸长相同的长度”。交流还包括小组活动后的全班交流。《彈力》一课在充分交流得出结论后,还需引导学生发现“在弹性限度内”这一关键条件。

再次,解决“学生的研究活动没有得出预期结果”的问题。实验教学时,经常会遇到学生的研究活动得不出预期结果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要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比如做三年级“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实验时,各组最终数据不尽相同,但教师可以说明“溶解是有限度的”,然后将问题的结论告知学生,并借此肯定学生的实验态度,鼓励其今后更严谨地进行实验。再如检测“铅笔芯是否容易导电”,学生实验结果往往是灯泡不亮。这时告诉学生结论不对,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继续研究:换用石墨含量高的铅笔芯,或短距离测量、加电池……

四、恰当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适时又恰当的课堂评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地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于科学实验教学,课堂评价更显其重要性。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赏识性、激励性的语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验教学中,课堂纪律不太好控制,通过赏识性语言评价表现优秀的学生或小组,可以间接地对其他学生或小组起到规劝和激励作用。另外,评价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老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价值和作用。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堂评价还需要准确性,要让学生明辨事物的本质和内涵,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明晰事理。

总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课前要做好多方面的充分准备,课中要努力落实教学的有效性,课后要勤反思并予以改进。同时,继续钻研实验教学,不断总结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余炜炜,何伟民.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小学科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杨宏丽.学习评价的技能与工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科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