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造纸》教学实录与评析
2021-01-10智俊娟贾大庆
智俊娟 贾大庆
摘要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纸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造纸。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造纸和视频来感知历史变迁中信息记录媒介和传递方式的变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敢于猜想的科学精神、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并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充分感知科技进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教学实录科学探究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05.031
The Teaching Record and Comment on“Let’s Make Paper”
ZHI Junjuan[1], JIA Daqing[2]
([1] Fengyelu Primary School, Luoyang, Henan 471000;[2]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Luoyang Education Bureau, Luoyang, Henan 471000)
Abstract: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stimulated by creating situations to ask questions, and students are guid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aper. Teachers create problem situations close to stu? dents’ real life,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guide students to perceive the changes of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a and transmission methods in historical changes through hands-on paper making and video, which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of daring to guess, abilit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indepen? dently and scientific inquiry spiri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fully aware of the convenie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human life.
Keywords: teaching records; scientific inquiry; create situation
教学分析
《我们来造纸》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第1课。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由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构成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本单元聚焦人工世界中贴近学生生活的简单科技产品,帮助他们认识这些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科技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改变,同时侧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要素“表达交流”,帮助他们达到“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自己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培养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我们最常见的纸是从哪儿来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制作出来的?紧接着以“我们来造纸”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经过动手实践来体验手工造纸的过程,感受手工造纸的不易。在学生完成手工造纸后,教师引导他们回顾交流造纸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提升他们的表达交流能力。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阅读“信息的记录与传递”,是对前面造纸活动的拓展和升华,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造纸术和其他相关的信息记录媒介、信息记录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和进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交流讨论,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通过学情调查,我们发现,手工造纸对一部分二年级学生来说特别陌生,但他们在幼儿园手工课上已经有所接触,甚至有过动手实践的经验。所有学生对于信息记录媒介和传递方式没有系统的认知,而且缺乏生活经验,也体会不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还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因此,教学本课时,教师应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他们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动手造纸和视频来感知历史变迁中信息记录媒介和传递方式的变化,对“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手工造纸的简单步骤。
2.经历造纸活动,简要讲述造纸过程与体会,并与同伴交流。
3.體会科技的进步,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引导猜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纸可以做什么吗?
生:写字、画画、叠纸飞机、做手工、印书……
师:生活中我们能离开纸吗?
生:离不开。
师:你们知道纸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生:用废纸造的。
生:用树皮造的。
生:工厂生产出来的。
师:为什么这么猜测?
生:我做过手工造纸,就是用废纸做出来的。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纸是使用树皮制造出来的。
生:我们用的纸是从商店买来的,而商店的纸又是从工厂生产出来的。
师:你们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纸到底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咱们来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点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肯定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作出的猜想,并通过进一步引导,让学生了解纸的重要性,对如何造纸进行猜测,引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2.实验验证
(1)了解造纸的步骤
师:大家听说过宣纸吗?
生:听说过,宣纸可以用来写书法。
生:还可以用来画国画。
师:宣纸是通过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出来的,下面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察,然后说说手工造纸需要哪些步骤。
(教师播放视频:宣纸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培养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师:大家看得很认真,谁能来讲一讲手工造纸分几步?
生:浸泡捣碎—搅拌—抄纸—晾干。
(2)分组实验
师:老师先来给同学们演示怎么造纸,你们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边演示边告知学生操作的注意事项。)现在老师已经成功造出了一张纸。你们想不想动手来体验一下造纸的过程?
生:想。
师:今天提供给大家的材料有废纸、水杯、木棒、水槽、纱网和干毛巾。我们造纸要用到水,还有很多废纸,所以,实验中要注意桌面、地面整洁,不要把水洒出来,能做到吗?
生:能。
师:下面咱们来一起做实验,看看谁造出来的纸张更好。请材料员领取材料,开始手工造纸。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生:老师,你看看我捣的纸浆可以吗?
师:自己试一试能否出纸,如果不能出纸就说明纸浆做得不成功。
生:老师,我的纸浆为什么不能出纸?
师:如果纸浆不能出纸,就要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比如是纸浆打得不够细?是纸浆太少了吗?是纸浆太稠了吗?
生:老师,我们的纸浆出纸了!
师:恭喜你们成功出纸。
点评: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引导他们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根据操作现象、结果进行判断,如果实验失败,引导他们探究失败的原因。教师适当的指导能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避免他们漫无目的地尝试。
(3)表达交流
师:我们利用废纸再造了新纸,等纸晾干后就可以用了。在刚才的造纸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好玩吗?还有别的体会吗?
生:手工造纸很有趣,很好玩。
师:恭喜你,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
生:老师,我觉得造纸很像我奶奶做凉皮的样子。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造纸和做凉皮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我觉得造纸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纸浆要细腻均匀,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才能造出纸来。
师:很好,在刚才的动手实践中你已经习得了造纸的基本技巧。
生:我觉得手工造纸很麻烦,如果纸都要这么造的话,造出一本书的用纸花的时间太长了。
师:是呀,今天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造纸都觉得很麻烦,可你们知道吗?古代人造纸要经过好多天的时间呢。你们想了解古代人造纸的过程吗?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古代人是如何造纸的。
(播放视频:蔡伦造纸。)
师: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在西汉初期就能用大麻、苎麻等材料生产又薄又软、光滑平整的纸张。到了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渔网等廉价物品来造纸,不仅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还提高了纸张的质量。
点评:学生体验造纸过程后,教师引导他们交流、反思探究过程。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追溯古代的造纸术,让他们了解信息记录媒介的变迁,感知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便利。
3.拓展延伸
师: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记录文字,传递信息的?
生:刻在龟壳上,我去过安阳的殷墟博物馆,见过这种甲骨文。
生:还可以写在竹简上。
生:還可以写在丝绸或者布上。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没有纸之前,最开始人们只能把文字或者图画刻在龟壳上(出示甲骨文照片)。可龟壳比较难找,刻写也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又想出了更好的办法,把字写在了竹简和木简上。有句成语叫“学富五车”,意思就是读过的书很多,这里书其实就是竹简书。由此可见,竹简和木简太重了,读的书多了还得用车来拉。用丝绸和布写字又太贵,当时一般家庭用布做身衣服都要穿好几年,哪里舍得用来写字呢?丝绸更是富有的家庭才能用得起的。于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发明了造纸术。谁能说说,纸出现了以后,相比之前的龟壳和竹简,有哪些好处?
生:纸轻,一张纸可以写很多字,用纸做成一本书也没有多重。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有了电脑,有了电子书,比纸更厉害了,我们可以在电脑上直接记录、存储、阅读信息。(教师出示龟背、竹简、纸、电子书图片。)看,从写在龟背上,到存储在电子书里,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生:方便。
生:简单。
师:你们说得很对!我们再来看看,随着科技的进步,从古至今,信息记录的方式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谁来说一说?
生:首先使用刀刻字,接着在纸上书写,然后利用电脑打字,最后是语音输入等。
(教师出示刻字、书写、电脑打字、语音输入的图片。)
师:是啊,古代拿刀刻字,一天也刻不了多少字。有了纸和毛笔以后,写字的速度大大提高。据记载,我国元代的书法家赵孟頫一天可以写上万字,差不多相当于几秒钟一个字。现在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语音输入,下面老师用自己的手机演示一下语音输入。
(教师演示语音输入。)
你们看,我用一分钟时间就可以输入这么长一段文字,比书法家写字的速度还要快,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生:速度太快了,比古代人快多了。
生:非常方便。
师:你们说得很对。从用刀刻字到语音输入,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快捷和便利。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学生观察驿马传信、航空信件、电话、网络通信的图片。)
师:我有个同学在北京工作,如果在古代我想联系她,大家说说我得用什么方式呢?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联系上呢?
生:驿马传信,恐怕得半个月吧。
师:可是现在呢,我可以用什么方式更快地联系到她?
生:打电话或者QQ、微信联系。
师:用这些方式联系她的话,需要多长时间?
生:随时可以联系到,几秒钟的事儿。
师:是啊,如今的联系方式和古代的联系方式相比,进步实在太大了。我们看了这么多信息记录和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你们有什么体会呢?
生: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生:科技的发展会让人类生活更方便。
师:是的,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请同学们放学回家后再探究一下,试着做出一张彩色的纸。
点评:本环节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记录文字、传递信息的发展历程,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师组织学生表达交流,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总评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认识纸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造纸。在纸是怎么造出来的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作出猜想,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敢于猜想的科学精神。演示实验前,教师让學生先观看视频,了解造纸的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小组出纸失败的情况,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失败的原因,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原因,改进后继续探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追溯信息的记录媒介、记录方式和传递方式从古至今的变化,充分感知科技进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生在动手操作环节用时较长,超出预期。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动手实践很有兴趣,但缺乏动手经验,做纸浆的过程耗费时间过长,出现的问题较多,出纸不易成功,导致后面认识信息记录媒介和传递方式的发展变化比较匆忙。教师设计的让学生感知信息传递便捷的现场连线活动,由于时间仓促没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