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振兴梦
2021-01-10申楠杜振锁
申楠 杜振锁
2.5万户9.4万人顺利实现脱贫,9300多户、3.3万人走出大山搬进温暖新家,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8.9%降至2020年的0.98%……这是2020年卢氏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时交出的一份脱贫攻坚成绩单。
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作为资源要素保障部门,卢氏县自然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创新用好用活土地政策,通过保障用地、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扎实举措,为全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支撑。
活用政策
扶贫用地实现应保尽保
山脚下,河道边,占地320亩的卢氏县东明镇涧北香菇菌棒产业扶贫基地厂房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该基地由河南信念集团投资2.6亿元兴建,是国内目前单体生产规模最大的菌棒生产基地,设计年产香菇菌袋3000万棒,可带动全县10个乡(镇)、13个香菇生产基地、3000余农户从事香菇生产。
对寸土寸金的卢氏来说,如何保障项目用地?在基地选址建设过程中,卢氏县自然资源局灵活运用“先行用地”“边建边批”“边占边补”等深度贫困地区特殊用地政策,将东明镇涧北一块320亩废弃河滩地整治后作为项目用地,既确保了脱贫攻坚项目用地,又保护了耕地。
像这样的“贴心服务”,只是该局保障众多扶贫产业项目用地的一个缩影。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推进,全县扶贫项目落地多且集中度高,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剧增,而规划期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指标远远不能满足全县项目用地需求。为此,该局先后多次向省、市自然资源部门汇报沟通,申请省、市在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指标上能够给予倾斜和照顾,最终争取5500多亩建设用地规模指标。
在项目用地审批过程中,该局提前及时做好测绘、坐标上传、套图、地类认定、预审等用地报批前期准备工作,提高用地报卷的组卷效率,对全县扶贫项目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大大缩短了用地报批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仅2019年,全县报经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及征收6个批次,总面积2163.87亩,为历年来报批卷数和面积之最。
与此同时,该局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与《卢氏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卢氏县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对接,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将所有扶贫开发、易地扶贫搬迁用地全部纳入到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为卢氏县“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用地保障打好坚实基础。
创新举措
“真金白银”助力易地搬迁
“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这是卢氏山区群众居住情况的真实写照。自然条件严酷、生存条件恶劣,吃水难、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成了很多贫困户的致贫根源。
搬出大山去,迎来新生活。2018年以来,卢氏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采取超常举措,奋力克难攻坚,以攻城拔寨的勇气书写出易地扶贫搬迁的“卢氏传奇”:建设房屋9310套84.6万平方米,在55个搬迁安置点建设产业基地71个,2583户10539人受益。
卢氏县兴贤里社区是河南最大的扶贫搬迁社区,居住有扶贫搬迁户2757户11227人,社区内配套医院、学校、生活超市等,并建有多个扶贫车间,用以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从卢氏县东明镇深山区搬来的刘娟就住在这里。
“之前一家靠种7亩山地维持生活,搬到这之后不仅分到一套125平方米的新房子,而且还就近找到了工作,现在不论是给老人看病,还是孩子上学,都比之前方便多了,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真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刘娟激动地说。
刘娟说的“好政策”,就是河南省推行的宅基地复垦券制度——易地扶贫搬迁户将旧房危房腾退,由全县统一进行拆除复垦,节余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公开交易,腾出土地的同时,还能为易地搬迁争取大量资金支持。
该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十三五”期间,该局保障了5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扶贫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项目用地,搬迁群众9310户33866人,占全省任务的八分之一。2016年以来,卢氏县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共拆除农村旧房9214户,复垦宅基地1030.57亩,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总规模达5675.18亩,完成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和跨省域调剂5个批次,交易(调剂)总面积4882亩,成交金额累计达14.65亿元,成功将农村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有效破解了扶贫开发“钱从哪里来”的内生动力难题。同时,积极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为全县脱贫攻坚筹集资金8.85亿元。
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颁发不动产证,是全面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一环。2020年以来,为依法保护搬迁安置群众住房的合法权益,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局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登记流程,强化督导检查,为9000多户搬迁群众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让他们吃上“定心丸”。
因地制宜
绿水青山带动乡村振兴
行驶在卢氏县崇山峻岭中新修的平坦宽敞的乡村柏油路上,放眼望去,漫山的连翘、丹参、白芨、山茱萸迎风招展,遍地的核桃、香梨、苹果、猕猴桃树随风摇曳。目光所及,处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2020年,卢氏县正式脱贫“摘帽”。脱贫之后怎么干?青山连绵、绿水长流、空气清爽的完好自然生态,是卢氏的优势所在、发展根基和潜力源泉。卢氏縣立足这一县情,提前谋划、认真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厚植生态优势基础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夯实脱贫质量,依托绿水青山撑起了乡村振兴梦。
在官道口镇车岭村,漫山遍野的超矮化超密植苹果树长势喜人。该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同志介绍,这块区域原为山坡地,农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靠天吃饭,收益较低。2018年,该县投资1151万元对这一区域8000亩耕地实施提质改造,提高耕地质量 1个等级,建成100~3000立方蓄水池5座,铺设管道2.5万米,修建田间道路4701米。卢氏县开展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有效缓解了耕地供需矛盾,完善了农田配套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如今,三门峡鑫生源绿色果业有限公司流转该区域土地5000亩,种植优质苹果,发展高效林果业,带动周围大批群众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该县自然资源局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带路”,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整治改善、搬迁撤并分类指导好村庄规划编制,先期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12个村,9个村已经过专家评审,为乡村振兴绘制了发展蓝图。
青山绿水间,再圆振兴梦。“我们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作用,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政策,推进村庄规划,加强要素供给,继续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持续发力,为美丽卢氏贡献力量。”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