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2021-01-10王星
王星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能更好挺起精神脊梁。要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高水平推进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河南自然博物馆作为承担保存自然遗产、保护自然资源、弘扬自然文化功能的公共文化设施,需要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为建设文化强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作出应有贡献。
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是彰显中华文化旺盛生机的源头活水,是凝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重要动力。
黄河文化具有连续性、根源性、正统性、包容性、创新性等鲜明的特征。源远流长,延绵不绝,是它连续性的表现。传承赓续、千年不绝的黄河文化,核心是农耕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主线。木之根本,水之渊薮,是它根源性的表现。中华文明、中华民族、中华元典文化得益于黄河母亲的哺育、黄淮平原的承载。黄钟大吕,风华绝代,是它正统性的表现。它衍生的政治文明决定国家的治乱兴衰,宗法观念奠定稳定的社会基础,礼乐制度规定阶层的位次秩序,儒家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它包容性的表现。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它与周边文化和异域文化和谐共生、互通交融,始终是多元文化的主体。与时俱进,老树新枝,是它创新性的表现。它作为历史上很多中国文明元素的原创平台,一直动能旺盛、活力迸发、历久弥新。
紧紧围绕黄河文化系统讲好自然资源“黄河故事”
新时代,河南自然博物馆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有力推动黄河文化科学化、大众化传播,讲好自然资源“黄河故事”。
加快制定自然博物馆发展规划。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数字化、公众服务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在文化建设、藏品征集、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产业、媒体传播等方面实施平台化改造,提升博物馆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能力。积极进行自然博物馆数字化改造。根据河南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总体规划,对自然博物馆藏品、展陈、安保等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提升改造,加快智慧博物馆建设,实现数字藏品开放共享,以举办虚拟展览、线上课堂、云端教育活动等形式广泛传播黄河文化。全力打造融媒体传播模式。充分利用自然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和跨界合作品牌资源,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成立黄河文化自然资源传播中心,积极构建共建共享的线上线下传播平台,增强陈列展览、教育活动、科学研究等传播度和影响力,让黄河文化深入千家万户。
加快建成为社会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以收集、保存、展示动物、植物、古生物化石等为主要职能,具体详实可靠的资料、数量庞大的数字化标本、极高的潜在的科研价值,不仅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还能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楼阳生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下一步,自然博物馆将充分利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要教育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自然博物馆的性质、任务出发,以标本作为载体,针对不同年龄观众特点,用形式新颖、生动感人的语言,向观众传播全省自然資源省情。要开辟展览新途径新形式,充分发挥最新的展示技术成果,使观众及时了解全省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及保护自然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通过专题陈列、巡回展出、科学讲座、夏令营、世界地球日和全国土地日等活动,有力推动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自然科学普及活动开展。充分利用社区科技、教育、文化、旅游资源,有针对性地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科技竞赛、科普游园等活动,加快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社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把博物馆建成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提升自然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作者单位:河南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