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切实解决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缺问题

2021-01-10尹成杰

农经 2021年7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大豆

尹成杰

解决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缺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我国大豆需求长期依赖进口,新形势下,国际环境多变,地缘政治的操作和贸易摩擦加剧,高度依靠进口解决短缺问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复杂性。防范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短缺,需要坚持以大豆为主多油并举的策略,开辟优势新油源,牢牢掌握大豆食物种子油和蛋白饲料生产的主动权,逐步提高食用油的自给率,打好大豆产业翻身仗。

关键词:粮食安全;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大豆;油莎豆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在1.3万亿斤上下波动,已经达到了較高较稳定的阶段性水平。目前,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供给有保障,而突出的短板是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需求量大、高度依赖进口,迫切需要挖掘各类油料品种生产潜力,特别是扩大适宜沙土荒地种植、不与种粮争地的油料作物。如果要靠中国大豆来替代1.12亿吨进口大豆,还需3—5亿亩耕地, 我国耕地数量有限,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势必影响粮食安全。因此,需要找到一个不与种粮争地且产量和出油率与大豆相当或高于大豆、质量不次于橄榄油的油料作物。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以油莎豆为代表的新型油料作物,开辟我国油料产业新道路,保障粮油供给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缺与国家粮食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发展与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力地保障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特别是我国粮食发展与安全经受了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坚持把粮食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重大疫情影响下坚持边抗疫边抗灾边生产,粮食的生产链、供应链没有断。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创历史新高,我国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70公斤,超世界人均占有量400公斤的安全线水平,为支持国家的“六稳”“六保”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成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9亿吨,居世界第一位;美国粮食总产量为5.98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印度3.62亿吨,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粮食供给最为安全的国家之一,2020年我国三大主粮库存和消费比率为65%,远远超过国际粮农组织确定的库消比17%—18%的安全警戒线,确保了我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有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新阶段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比较突出和紧迫的是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缺问题。从消费情况看,我国食用油和蛋白饲料消费连年创史新高。2020年食用油油料消费达到1.7亿吨,产需缺口超过1.1亿吨。从进口情况看,我国大豆等食用油农产品的进口也创历史新高,且集中度较高,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1.06亿吨,创历史新高。从供求趋势来看,未来十年我国食用油料将继续维持产需偏紧的格局。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油料生产,从现在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大豆食用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缺主要仍是靠进口来解决,但是从长远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地缘政治的操作和贸易摩擦的加剧等新的形势、新的挑战,高度依靠进口解决短缺问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复杂性。

有专家提出,一旦有国家把我国急需进口的短缺农产品当作饭碗里的“芯片”,就会从价格、质量和规模上采取“卡脖子”的手段和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而且要装我们自己的粮食”。要把握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防止被人一剑封喉,这句话已经敲响了粮食安全和油料安全的警钟。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缺方面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防范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缺风险的基点

防范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的短缺问题,风险的基点应该放在以大豆为主多油并举上。防范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短缺的风险,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坚持以大豆为主多油并举,牢牢掌握大豆食物种子油和蛋白饲料生产的主动权,逐步提高食用油的自给率,改善供求状况。

以大豆为主多油并举防范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的短缺问题,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坚持大豆为主多油并举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大豆传统油料作物的优势。目前,大豆仍然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且我国有种植大豆、发展大豆油脂的传统和经验,具有种植大豆和加工大豆的优势。因此,解决食用植物油短缺问题的首选是充分发挥和传承大豆种植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将大豆作为保障粮油安全的重要选择。

二是坚持大豆为主多油并举,有利于解决和适应我国畜牧业发展对蛋白饲料的消费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近几年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非洲猪瘟重大疫情之后,生猪生产恢复加快,养牛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对蛋白饲料的需求日益增长。从油料消费,以及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的需求来看,大豆仍然是时需的油料作物。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的饲料数量庞大,坚持大豆为主多油并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大豆蛋白饲料的作用,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高肉蛋奶的生产能力。

三是坚持大豆为主多油并举,有利于优化结构,特别是优化油料作物的种植结构。我国油料作物有大豆、油菜、花生、油葵,同时还有油茶、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作物,坚持大豆为主多油并举可以有效促进油料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高油料结构的整体功能,未来的食用油和蛋白饲料供给,也不能完全盯在一种油料上,要靠科学的、优化的油料结构,提高油料结构的整体功能,解决食用油短缺问题。

四是坚持大豆为主多油并举,有利于挖掘和发挥耕地资源的潜力。我国缺大豆油主要是因为缺地,主要油料作物在用地上和三大主粮用地高度趋同,往往形成油料面积增加粮田面积减少的局面,但是粮田面积不能再减少,在耕地资源上来扩大大豆的面积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应该探索筛选一些与种田不争地的油料作物,解决这一矛盾,就能够利用15亿亩边际性土地种植油料作物。在优势油料作物中,油莎豆是一种相当有发展潜力的油料作物,应该建立一个以大豆为主,同时发展油菜、花生、油葵、油莎豆等油料作物的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多油并举的多种油料作物种植,多种食用植物油供给的新的生产和供给结构。

打好新阶段大豆产业的翻身仗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大豆生产,农业农村部做出了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新阶段打好大豆产业翻身仗是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我国大豆食用植物油蛋白饲料短缺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保障食用油供给需求、加快畜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是打好大豆产业翻身仗,我国具备有力的基础和条件,一定要打好大豆翻身仗,也一定能够打好大豆翻身仗。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历史古籍农书有记载,我国已有4000多年栽培大豆的历史。我国具有种植加工和食用大豆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农耕文化,大豆种植、加工技术和食用文化是我国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应该传承和发扬、弘扬大豆传统文化,来打好大豆的翻身仗。

二是我國具有大豆种植加工的技术积淀和创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我国是世界大豆最大的生产国,但是在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大豆生产开始下滑萎缩,主要是因为大豆种植与种田争地、大豆的种植效益低于三大主粮,以及大豆进口冲击了中国市场,影响了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三是我国在1995年以前曾经是世界领先的大豆进出口国,我国大豆当时销往世界多个国家,享有盛誉,然而在1996年以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豆进口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大豆进口第一大国,日本成为世界大豆进口第二大国。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13.4%。进口额达395亿美元,增长为11.9%。

四是目前我国大豆生产在世界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3.6亿吨,同比增长7.6%,在全球大豆产量当中巴西占36.6%,美国占31.2%,阿根廷占13.7%,我国占5.4%,我国仍然是大豆的重要生产国。

五是我国近年来大豆产业加快恢复发展,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达到1960万吨,同比增长8.3%,增幅很高,主要得益于面积小幅增加和大豆单产略有提高。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987万公顷,1.5亿亩,大豆单产达到135公斤/亩。

六是我国制定了扶持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给予大豆种植补贴和良种补贴。我国大豆生产和加工技术不断加快。这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个基础和优势,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提高大豆单产为突破口,打好大豆的翻身仗。

打好大豆的翻身仗,提高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从战略高度提高对打好大豆翻身仗重要性的认识。打好大豆的翻身仗同样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需要,也事关“六稳”“六保”,事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巨大,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要增强大豆进口的风险意识,防范别的国家“卡脖子”。要认真贯彻新的粮食安全方针,加快提高大豆自给率,掌握主动权,防止发生供给风险。

二是要坚持立足自己与增加进口相结合。首先,要立足自身解决大豆的发展问题,提高大豆的生产能力,同时在当前情况下要坚持适当进口,解决大豆短缺问题。

三是要坚持以提高单产为突破口。我国耕地资源稀缺,不可能再拿出更多的土地种植大豆。因此,要在提高单产上下工夫,求得突破,以单产提高来增加总产。

四是加快大豆优良品种培育,开展科研攻关,提高大豆的综合生产能力。如应用生物技术来培育大豆的优良品种,一旦能够突破,可以缩短大豆优良品种的培育期,提高生产效率。

五是加快大豆生产和经营的科技进步,围绕大豆的育种、栽培、植保、防险等问题深入开展科研攻关。

六是创建我国大豆产业带和示范区,优化大豆种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

七是要进一步改革大豆的耕作方式和模式。有的地区目前正在探讨实行豆粮兼作,利用边坑优势提高玉米单产,腾出一些地种植大豆。另外,要搞好大豆种植的轮作,大豆是一种怕虫害的作物,科学轮作可以减少大豆的病虫害,提高产量。打好打早大豆的翻身仗,是一项解决食用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缺的重大工程,意义十分重大。

开辟油莎豆新油源

要把发展油莎豆产业放在大豆为主多油并举的重要地位,开辟油莎豆的新油源。首先,推广种植开发油莎豆具有重要的战略性的价值。油莎豆是一种集粮油食能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的油料作物,且油莎豆有高收益、高产值的特点。油莎豆还有一个突出优势,它不与粮争地,不与其他的油料争地,具有“四高三新两不争”的品种优势。

二是种植开发油莎豆是补上我国高度依赖大豆进口短板的可行途径。油莎豆亩产可达到500公斤,是大豆产量的3倍,油菜的2倍。油莎豆亩产油量可达到120公斤,是大豆的3倍,油菜的2倍。油莎豆榨油以后还可以生产300多公斤油莎豆油粕或饲料。从营养指标来看,油莎豆所含的油酸、亚油酸、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含量均处于较优水平。

三是油莎豆种植效率比较高,一亩油莎豆的纯收益可达到700元左右,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从油莎豆在内蒙古农科院种植的试点成果看,油莎豆种植可以有效防止沙地及沙土坡地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内蒙古农科院的研究结果显示,除了解决我国食用油和蛋白饲料供给短缺的问题,油莎豆试点种植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很有效果。

目前,推进油莎豆规模化种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油莎豆种植的条件和技术,包括加工技术都在积极推进。一是我国一些地方已有几十年的种植油莎豆历史,积累了一定经验,进行了成功探索;二是一些地方的油莎豆种植、育种、加工企业有了一定进展。三是油莎豆的种植收获加工机械的研发也取得积极进展。总体来看,经过这些年积极地探索和推进,发展油莎豆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条件。但同时,现在取得的技术进步和机械的研发还是初步的,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完善需要将油莎豆种起来,作业开展起来,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完善。

推进油莎豆规模化种植需要探索油莎豆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着眼于目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来探索油莎豆种植开发的路径、业态和模式,来创新支持油莎豆产业的政策,打造现代化的食用油新油源和现代化的饲料产业新高地,加快形成我国大豆为主多油并举的新格局。

围绕油莎豆规模化种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创建我国油莎豆产业的功能区,实行区域化、基地化、规模化种植。如在甘肃、新疆、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这些省区,创建油莎豆产业功能区,积极开辟新油源,建设油莎豆生产基地。

第二,建立油莎豆产业带,加快构建现代油莎豆产业。全国有13个粮食主产区,还有若干个粮食、畜牧业和特色农业的产业带。建议建立一个油莎豆产业带,把油莎豆产业纳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来促进油莎豆的发展,打造稳定的油莎豆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我国油莎豆产业大省。

第三,培育油莎豆新型的经营主体。油莎豆的种植靠农村原来的经营主体模式有一定的困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油莎豆种植加工企业,组建油莎豆产业集团公司,在适宜地区区域内积极发挥企业为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户开展油莎豆种植,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油莎豆产业服务体系,实行油莎豆产业公司化、市场化运营。

第四,创设扶持油莎豆种植开发的政策和措施。我国已经制定了“十四五”期间规模化种植油料作物规划,建议将油莎豆作物纳入其中,加大油莎豆种植资源的保护和育种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加快油莎豆育种基地建设,将油莎豆耕、种、收、管、加工、储备等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总之,要制定油莎豆种植及其产业发展的扶植政策,或比较种植大豆的扶植政策,把油莎豆也纳入扶持政策中,给予一定的支持。

第五,研究制定油莎豆产业和产品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开发适应油莎豆生产生态相结合的种植模式,制定育种、种植、收获、加工、储运、包装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尽快出台油莎豆食用油、食品、动物蛋白饲料等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大豆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